民办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理论与实践
2014-04-17朱友发闵捷卢伟
朱友发 闵捷 卢伟
本文以民办高职院校为平台,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给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运行模式和举措,为民办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含义
关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含义,有多种说法:有从“生产性”出发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能够生产出真实产品或提供真实服务的实训基地,并且以开展实践教学、在真实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有从“真枪真刀”出发,认为生产性实训就是要尽可能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一样,让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增长实战能力;也有从“仿真性”出发,认为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教学基地都属于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们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含义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依据高职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整合和利用校内自身资源和优势,由学校独立或与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合作,通过真实产品的生产经营、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活动过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实践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其形式包括:校内实习超市、校内实习工厂、校内创意工作室、校内法律、财务咨询公司、电商校园商场等。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
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新理念,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主动学习的教育思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实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整体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为今后发展增加后劲。其目的是通过“主动学习”来实现的,这里的“主动学习”指学生在实习基地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独立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中对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培育。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种育人的新范式,其特质在于包含了实践与教学的结合与交替。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学生一边在基地实习,一边在基地学习理论。在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实习不是模拟和参观,而是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实习与教学两种场所的两种活动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机结合,交替进行的。
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条有别于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模拟实训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高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这需要通过相当的实践课程来实现。在国外,技能型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来实现的。国内高职院校也不乏仿照外国的做法,努力争取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培养方式,但由于企业参与度不高,效果不太理想;有些民办高职院校也尝试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但由于容易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这种方式缺乏持续性;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又缺乏企业真实环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创设,引入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具有企业生产经营属性,又由学校主导,具有教学属性;学校企业不断投入,保证了其可持续发展性。
二、民办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理论支撑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哲学基础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点,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了最基本的哲学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从主观到客观的反复过程,需要经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无限循环以至无穷。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既是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也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从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所学知识的过程。
2.建构主义“主动学习”的哲学思想,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了“交替式”学习的重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将“真实情景”和“工学交替”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倒逼学生自主学习。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
1.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老师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教师的关系说:做便是学。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那才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不成教,学也不成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边干边学”“教学做一体”提供了教育学的理论依据。
2.莱夫和温格的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于1990年前后提出。该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要根植于情景之中,把要学习的知识放在应用这些知识的实际情景中去学习,即“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比如,要学习做菜,就应该在厨房里学习,因为以后炒菜就是在厨房里;要学习讨价还价的技巧,就应该在实际的销售场合学习,因为这一技巧最终是用在销售场合的。情境学习理论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提供了教育学的理论依据。
3.加德纳德和斯滕伯格的多元智力理论。20世纪70年代,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三元智力理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
加德纳德和斯滕伯格的多元智力理论,不仅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对学生智力开发的必要性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将实践智力的测评作为学生智力测评的一部分,为学生智力测评的科学性、全面性、公平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民办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一)民办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
1.自筹资金型。这种模式是典型的学校主导型模式。由学校(师生)出资,在设备、管理等方面建立与现代企业相同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建立的以商棚为平台的跳蚤市场,以创业园为平台的生产性实习基地,基于校园电商平台为主题的线上、线下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基地,以及“日日鲜”保鲜蔬菜连锁超市、机电系汽车服务中心、财经系会计服务中心等都属于这种模式。
2.学校主导型。这种模式包括学校自筹资金、行业或企业捐助、社会赞助等形式。其突出特点是:生产经营和实践教学,主要由学校负责、统一安排,便于实施教学计划。广州松田职业学院物流实训室得到广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的支持,公司赞助设备价值数万元;创业园得到天猫公司赞助,建立“天猫小邮局”实训基地;机电系得到广州兆方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赞助,建立汽车服务中心。
3.筑巢引凤型。这种模式在学校拥有场地、厂房或其他设施,而缺少部分或全部设备或企业化管理模式、技术力量、销售渠道等因素的情况下,学校往往通过引进企业,由企业提供与之配套的设施、生产要素,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在生产经营的同时,开展学生的实训活动,实现“学做合一”的目标。
4.咨询服务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学校的设备、师资、图文资料、技术等条件,为企业、政府机构、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如电脑设计、会计事务法律事务服务、会议策划与管理、礼仪服务、艺术设计服务、建筑设计服务等;或依据企业的问题,展开调查,提出方案、建议。特点是投入少、市场风险小。
5.股份合作型。学校通过灵活的筹资方式,向企业或师生或社会融资,形成股份制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超市多属于这种模式。
6.共建共享型。学校和企业依据双方各自的优势,本着互惠互利原则,通过合同形式,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组建实训教学领导机构,制订实践教学计划,编制实训课程项目,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分担教学与实训任务。
(二)民办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1.顶层设计和制度问题。我国高职教育实训条件滞后是影响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受资金制约,学校现有实训基地有限,而企业愿意投资学校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愿望不高。原因主要有:(1)政府层面缺少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如以税收优惠和减免的方式鼓励企业参与实习基地建设。(2)校企工学结合思路不宽和缺少成熟的经验。学校的内生动力不足,没有实践教学方面的战略规划;多数企业属于生存型或发展型企业,没有足够实力和境界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2.实习基地存在利益和功能冲突问题。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着投资方(老板)、经营方(管理层)教师、学生、实习基地企业(企业方),还有已经在学院经营的各个商家。现在要引进企业(项目)建设生产性实习基地,就会出现学生实习基地经营的产品(项目)和已经在校园经营产品(项目)的矛盾与冲突。同时,在实训基地运营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课程教学与实际经营的矛盾与冲突。如果生产性实训基地还要实施其他的功能,那么其他矛盾和冲突还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叠加就会导致基地功能发挥不当,开发运营不力。
3.实习基地存在组织和管理问题。尽管成立了以学生为团队的管理机构,但由于实习基地的建设运营时间短,在实习基地与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和实践教学环节对接,实践教学项目的实施和对实习基地教学的督导方面还缺少配套的制度和考核方案。这样就使得实习基地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水平还不高,还需要优化和提升。
(三)民办高职院校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举措
1.政府应该进行精神支持和政策扶持,优化实训基地建设的宏观环境。民办高职相对公办院校,在身份、地位、规划、资金等方面都处于弱势,而民办高职自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缓解我国高职教育实习实训难题的创新模式。政府层面应该加强精神支持和政策扶持,政府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规范的政策,完善制度设计,积极推动民办高职院校实训、实践条件的改善。
2.找准切入点,挑选典型专业,加大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学校要结合相关专业的性质、区域产业实际需要,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并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营,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加快专业课程和教学体系的调整改革,创新和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提供更多的“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机会,使实践教学更加适应民办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
3.完善和优化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功能。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功能应该包括市场功能(即研发、生产、营销、管理、咨询等功能)和教学功能。完善和优化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功能就是要发挥市场功能和教学功能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践中片面注重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基地的健康、和谐、有序发展。
4.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能力。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超、素质结构合理、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让教师全程参与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管理、咨询,教师可以凭借自身的理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实训,将教学与实践、课堂与车间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教的师教学水平。
可围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经营)岗位所涉及的一系列(新)工序、(新)技能组建一支专业教师团队。一方面,将教师在校内生产性基地进行挂职生产(经营)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根据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挂职生产(经营)的实际效果编写教材、开发课程乃至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教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与随之而来的教学改革的双重驱动,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
5.利用实训基地平台,建立行业、企业产学合作机制。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进行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并形成互动机制。企业可以对实习基地进行深度投入,合作开发产品、合作制订营销方案、合作编写可以用于学生实训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工学结合的教材;学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设备和资源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项目咨询等社会服务。
6.建立校园社区网站,探索线上实践教学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结合专业课程、实习实训,组织指导学生开发和建立实训基地校园社区网站,开展电子商务,探索建立线上实践教学模式,拓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