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中国道路自信的三个发展哲学问题

2014-04-17刘德中

关键词:道路发展

刘德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增强中国道路自信的三个发展哲学问题

刘德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中国道路自信;发展战略;“新”和“实”;农村问题

中国发展成就的取得证明了中国道路的优势,增强了坚定中国道路的信心。面临新全球化的环境,中国应当自觉选择与调整发展战略,发展自足系统;中国道路的理论和实践,应始终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展开;农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农村管理模式的变革应当以“强村扩权”为原则。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道路的优越性。然而,在当下社会,仍然存在一系列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因此,要想进一步坚定中国道路自信,需要我们在发展战略调整和全面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只有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对中共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理解才能够更深刻、更透彻。

一、调整发展战略与中国道路自信的提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为了开拓中国道路新的前景,短时间内,我们必然面临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置于新全球化条件之下,进行自觉战略调整必须发展自足系统。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中国要积极参与各种国际规则的制定,趋利避害,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本国,积极发展自足系统。目前,在战略选择上至少应该注意改变三个方面。

其一,对内一定要抑制两极分化,在社会心理上破除一些人的自我神秘化倾向。从历史来看,北宋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达到了空前繁荣,但是在王朝初年就发生了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致使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当前,我国的两极分化现象也非常严重,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就难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种情形之下,社会就不能安定有序,发展自然也就难以持续。当前富人阶层的“炫富”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在本质上,我们消费的只是使用价值,应该消除附着于其上的额外人为附加。价格过高于社会一般价值是不正常的。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一开始可能习惯于消费几种名牌,然而,再往后各种商品名称都会归于消失,也就是说,在那时,人们仅仅消费某种东西,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消费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从实质上来看,个人自我神秘化就是利用各种拜物教建立起对人的崇拜,它是政治领域之外个人崇拜的表现形式。掌握各种财富表现形式的人们通过“斗富”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缺乏这些东西的人能够崇拜自己。因而,作为一个自足系统,对内就必须对两极分化加以抑制,在社会心理上有效破除一些人的自我神秘化倾向,以保证中国道路的有序运行。

其二,在经济方面,中国的大量外汇储备要积极寻找出路,在我们已经摆脱资本短缺的发展阶段后,必须改变鼓励出口创汇的政策,必须改变对外资优惠的政策,转变到以满足内需、利用内资为主的轨道上来。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大约4000亿美元,居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国家的第五位。对于中国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尤其是到欧美发达国家投资,许多人存在一个疑问:中国企业的优势就在于国内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到国外去承受高经营成本是否合算?其实,我们还应该看到,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比较高,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国外劳动力成本高的损失,而且高素质的劳动力还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海外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在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一般就不会受到反倾销调查了。并且,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比较完善,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也可以减少一些交易费用。总体来看,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是利大于弊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是,不再把引进多少外资作为衡量地方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

我国银行的大量存款也是需要寻找出路的,只要形成了投资并且取得了实际效果,内资外资又何必进行区别呢?所以,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应该逐步削减直至取消,这应该成为进入对外投资时代调整发展政策的应有之义。可以说,从“中国引资”到“中国投资”,是中国发展过程中以及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中的重要变化。衡量对外投资效益不应该单纯以经济效益作为衡量标准,对于具有战略意义而暂时不能赢利的投资活动,国家应该进行补贴。国家在指导企业对外投资时,应该引导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履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等义务。

其三,在外交政策上,应该考虑适时调整韬光养晦的做法,更加积极有为。中国作为一个举足轻重的社会主义大国,在资本主义遭遇危机的情况下,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已得到显著提升。这对于一些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国家的侵略思维具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在此情势下,我国应担负起一个大国的国际责任,适时调整韬光养晦的做法,有所为有所不为。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寻找时机,打破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国依靠发行、超发不与黄金挂钩的美元掠夺了世界人民的巨额财富,因而,我们应该宁肯牺牲一些利益,在指导思想上也要打破美元的地位。离开了美元的支撑,美国的霸权地位必然难以为继。

二、“新”和“实”与中国道路自信的实践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六大领域的主线进行改革[1]。《决定》是对中共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战略部署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从一定意义上理解,《决定》是“新”与“实”的典范。

《决定》对于“十三五”规划必然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因为它“时间设计到2020年。按这个时间段提出改革任务,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可以期待,《决定》必然作为“深化改革60条”载入史册。这“60条”可以按照“六个进一步”加以概括,就是“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等六大方面。《决定》显示出两大突出特点,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即为“新”,即“新意迭出”。因为它“以改革为主线,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新举措,一般性举措不写,重复性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举措不写”,所以,许多具有全局性、创新性的思路和提法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许多方面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例如,《决定》第一次提出“橄榄型社会”。“橄榄型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有着庞大的中间层,社会资源配置较为合理,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不大,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格局”[2]。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即针对“实际问题”,措施明确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能够进一步释放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活力。例如,“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这就意味着今后立项不必先通过发改委了;“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坚决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用好各年龄段干部”,体现了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精神,一改唯票数、分数取人的做法,否定了根据年龄一刀切的惯例,给予许多干部以希望,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农村问题与中国道路自信的根本

农村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面貌,所以,农村问题是中国道路自信的根本所在。要解决农村问题,必须从改革“强镇”、“强村”的管理体制入手。

对于一些“强镇”,笔者认为,可以构建“市辖镇”的管理模式,即由市直接管理这种镇,其所享受的各方面权限相当于县级市或者市辖区。这样做既可以适应部分地区迅速发展的需要,又可以避免经常改变行政设置所带来的弊端。

“强村”的经济实力都比较雄厚,上缴税收通常都占所在县市级行政区域的相当比例。有些强村已经集团公司化并且上市了。这些村的领头人往往具有比较高的知名度、相当大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他们的上级领导,这样,如果沿袭通常的“乡政村治”的管理模式,不探索新的管理体制,矛盾就会产生。

要构建适合“强村”的管理体制,需要改革的制度很多。一般的任期制度、选举制度、工资制度也是不适合这些地方实际的。这里我们主要探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把这些村升格为镇,纳入原来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但是笔者认为,如果仿照直辖市、直辖镇的管理模式,在县级管辖范围内设置直辖村、县直管村,也许能够成为一种更为理想的管理模式。县直辖村的法律地位与乡镇相同,实际上相当于在县里增加了计划单列单位。这样,实际上也就是扩大了县的管理幅度,缩小了乡镇的管辖范围,有利于理顺“强村”与其所在的乡镇的关系。因而,笔者建议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作出修改,明确规定县直辖村的法律地位。如果这种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其意义不仅有助于促进这些村庄的发展,有利于营造比学赶超这些村庄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吸引人才投身于农村工作,而且有助于改变我国所谓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局面。实际上,我国这些年来乡镇企业大发展,农村是有相当比例的工业的,已经有一些农村实现了就地工业化,许多先进村庄也已经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完成了城市化的历史使命,他们的务农人口比例已经很低,人口聚集也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比如,不到2平方公里土地的南街村仅村民就有3000多人,已经超过了每平方公里1500人的国际城市标准,而且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也已经让城市居民艳羡不已,他们的乡村都市化可以说是名副其实。只不过我们的统计口径还是把他们算作农村、农民。如果把县直辖村居民都计入城市指标,那么,我国的城市化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8日。

[2]袁光全:《论“橄榄型”社会结构》,《南方论刊》,2011年第4期。

Three Development Philosophical Problems about How to Enhance the Self-Confidence of Chinese Road

LIU De-zhong

(Faculty of Marxism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32,China)

the self-confidence of Chinese road;development strategies;new thinking and practical problems;rural problems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development have proved the advantages of Chinese Road,and enhanced the confidence of persisting in the Chinese road.Facing with new conditions of globalization,China should consciously choose and adjust thei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self-contained system.Expand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Rode should always revolve around"the decision about some major issues on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made by CPC Central Committee".The rural problems are fundamental in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so changing rural management modes should take"strong the village authority"as the principle.

D61

A

2095-5170(2014)06-0095-03

[责任编辑:李文亚]

2014-07-03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专题研究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哲学研究”(项目编号:13WTB027)和中共中央编译局委托课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自信的哲学研究”(项目编号:13SQWT01)的研究成果。

刘德中,男,山东汶上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哲学博士。

猜你喜欢

道路发展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运筹70年,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