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人格精神养成的五维思考

2014-04-17代武社凌日飞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1期
关键词:道义人格人生

代武社 凌日飞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格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简而言之,人格就是人的个性,是一个人一贯的行为模式,是体现一个人特点的范畴,是人的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有机统一。它的核心是人的内在素质,即人的精神境界、思想意识。所谓人格精神,是指人的积极的健康的精神状态,是人的观念的、知识的、智慧的、道德的、情感的、意志的和审美的内在品质和品格。大学生的人格精神,小而言之,影响其个人的自我实现;大而言之,将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蔡元培曾说:“大学是人格之所,而非资格之所。”因此,培养大学生符合时代特征、健康的人格精神,一直以来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大学生人格精神的内容,很多文章多有论及。本文主要从大学生情感人格精神、道义人格精神、谋略人格精神、通变人格精神和超越人格精神养成的五个维度进行详细论述。

一、情感人格精神是大学生安身立命的根本

情感人格精神的培养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一个让人们通过情感体验来形成一定的理想信仰,产生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关怀,自觉地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产生对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的过程。从当前大学生情感人格的现状来看,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情感意识淡漠。现在多数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有余,而集体意识不强,考虑问题做事情处处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有的甚至自私自利,自我膨胀。其结果是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缺乏责任感、使命感和忠诚感,对家庭、对父母、对兄弟姐妹缺乏亲情关怀和人伦修养,对同学很难做到相互尊重和以诚相待。在某种意义上讲,对个体和集体的情感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基,离开这一点,个人的生命价值之花也就不能得以绚烂开放。大学生情感人格的健全与否,直接决定着我们的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是否合格。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情感人格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关键。

培养大学生的情感人格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感情,对父母兄弟的感情和对同学朋友的感情。首先,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感情应当先提“忠诚”。忠诚是一种基于文化高度认同的血脉相融的最高境界的情感。认同我们共同的文化、传承我们优秀的精神、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忠诚我们所在的集体,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其次,学生对父母家庭的感情应当先提“孝悌”。对父母之情谓之孝,对兄弟姐妹之情谓之悌。父母生育养育之情,情深似海。想念父母,问候父母,孝敬父母,赡养父母,是人伦之本,更是大学生为人处世之本;家庭之内,夫妻和睦,尊重兄弟姐妹,处事之间,少怀私利,坦诚相待,相互让步,和谐同处,是为家庭情感之最高境界。最后,对同学朋友的感情应当先提“诚信”。“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是句俗语,但也凸显出同窗好友在人一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学朋友以诚相待,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是朋友处世之最高境界。因此,情感人格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安身立命的根本。

二、道义人格精神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使命

道义人格精神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大学生追求真理、敢于匡扶正义、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高尚人格精神。所谓道义,是道德与正义的合称,是对人生、社会乃至国家维持正常运转提出的较高的精神要求,它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升华。道义能够让人在一种更高的精神层次上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超越、对社会价值的回归。然而,当下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却明显下降,金钱和名利的获取成为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目标,获得金钱的多少和能力则成为多数大学生体现其人生价值的主要衡量标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自大学生应征入伍、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基层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国家政策推行以来,应征报名的学生人数虽说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就总量来讲为数不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显然不是大多数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因此,道义人格精神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使命。

培养大学生的道义人格精神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勇于“担当”的人格精神。它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对集体的一种无畏的担当精神和责任精神。鲁迅是最有民族骨气的文化巨匠,毛泽东曾说:“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即政治伟人和文化巨匠在拯救中华民族的道义之心上是相通的。当下的大学生群体更加要有这种忧国忧民之心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和行动。其次,要培养大学生敢言敢为、不畏权威,勇于追求真理的独立人格精神。人云亦云,阿谀奉承从而独善其身,不是我们对大学生的期望,也不应该成为大学生的目标,敢于向权威挑战,担责任,说真话,办实事应为大学生追求之人格。因此,道义人格精神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使命。

三、谋略人格精神是大学生以智取胜的捷径

谋略人格精神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善于学习、勇于思考,规划职业生涯,不断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进而驾驭人生、成就人生的人格精神。所谓略,即战略;所谓谋,即谋划。谋略作为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个体实现意志行动的智慧保证,是将动机转化为行动的关键一环。然而,从当下大学生的现状看,最缺乏的可能就是谋略人格精神。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为什么上大学,上大学学什么、怎么学、大学毕业后怎么办、大学是否是人生的全部等基本问题不清楚,或者没有想法,大多随波逐流,严重缺乏主动思考、勇于规划自我、实现自我的独立人格精神。缺乏思考无异于盲从,这样的大学生在以后的人生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必然处处被动,无所适从。因此,谋略人格精神是当代大学生以智取胜的捷径。

培养大学生的谋略人格精神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首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奋斗目标,确定实施步骤。大学生要多方汲取知识,从人生发展的宏观层面进行系统地规划,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上大学、怎样上好大学、自己将来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奋斗的阶段是那些、如何努力等基本问题,并形成体系。其次,谋定之后,行且坚毅。对于自己的想法,一旦形成并认可之后,就要马上付诸行动,而且不遗余力,分步解决,步步为营,直至实现锁定目标。再次,在其位,谋其政。对于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和工作,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内想方设法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后,意识到人生就是阶段性地调整。一定要明确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于人的影响作用,人的规划也要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直至适合自己、解放自己、实现自己,而不是僵化地服从。因此,谋略人格精神是当代大学生以智取胜的捷径。

四、通变人格精神是大学生革旧创新的源泉

通变人格精神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才能与提升人生境界的人格精神。《易经》中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说,任何事物只有顺应大环境、大趋势的变化而变化,才能存在地更长久一些,即“通变致久”。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之中最具思维活力的群体必须养成顺应趋势、与时俱进的通变人格精神,才能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促进自身和谐发展。因此,通变人格精神是当代大学生革旧创新的源泉。

培养大学生的通变人格精神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养成大学生与时俱进,通变维新的人格精神。孙中山曾说:“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从侧面告诉大学生,在想问题、做事情时,必须要有时代意识、顺应潮流、革旧维新。其次,培养大学生敢于创新的胆略和勇气、敢于创新的规划与思路、敢于向权威挑战进而推陈出新的人格精神。创新需要胆略和勇气,否则只能故步自封而贻误先机。创新更需要思路和规划,否则只能空喊口号而无所作为。必要时,要敢于向权威挑战,这样才能推陈出新。最后,培养大学生顺应自然,旷达通变的人生价值观。通变人格精神,通是前提,变是结果。思想不通、理念不和,心情纠结,这样的前提注定不会拥有创新的结果。通变圆融的人生态度,旷达致远的人生豪迈,不仅使人心境愉悦,内心和谐,而且更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的形成。因此,通变人格精神是当代大学生革旧创新的源泉。

五、超越人格精神是大学生精神升华的境界

超越人格精神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大学生超越现实,透悟无穷,然后再去接纳现实世界瞬息万变、复杂多样的生活,以开放的心灵破除执着,创造价值的人格精神。超越人格精神是最高境界的人格精神,且不是任何人都能养成并实现的。但是,承担着极为重要而神圣的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必须养成这一精神,如果缺乏这一精神,将来我们的大学生无论从生理或心理角度而言,都将处处被动,无所适从,十分迷惘。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超越,这不仅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培养大学生的超越人格精神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首先,大学生必须养成超越自我的人格精神。超越是从低往高层次发展的趋势,是自我实现的必然要求。超越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发挥自我潜能的过程。大学生必须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不断获得新知,才能不断进步。其次,大学生必须养成超越个体,道德升华的人格精神品质。个体的存在,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如果拘泥于个体而忽视社会,必然引发社会道德危机。再次,大学生必须养成世事洞明、淡泊名利的人格精神。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一定的阅历和资历,这种精神一般很难形成,也许这是很多人一生都难参透的道理,但这是一个目标,一个必然的趋势。世事洞明皆学问,大学生一定要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看透社会的本质,做明白人,干明白事。最后,大学生一定要养成一种超越纷争的和谐心态。这里的超然纷争是一种宁静处世,超越困境的精神品质;这里的和谐心态是要培养大学生与社会、与自然、与自身和谐相处的人格精神。大学生要明确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个人永远是社会中的一分子,既要和谐地享受社会权利,也要和谐地承担社会责任;大学生要明确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和条件,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能恣意破坏自然;大学生要学会和自身和谐相处,超越困难、超越挫折,要做到泰然处之,坦然面对,要修身养性,从而达到身心合一、通达圆融的超越人格境界。因此,超越人格精神是大学生精神升华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道义人格人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李大钊:播火者的铁肩道义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
情文兼具的道义承担
独一无二的你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