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2014-04-17王瑞荣李志彬

教育与职业 2014年32期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校企

王瑞荣 李志彬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毫无疑问,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校企合作将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然而,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还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校企合作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没有被合理满足,校企合作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阻碍了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利益相关者是对组织目标实现有所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的统称。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企业要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冲突,企业追求的是各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某个或某些主体利益的最大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的过程,有必要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与冲突,找到其中的结合点,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根据各利益相关者与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密切程度不同,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各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核心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合作企业和高职院校四方;重要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和学生三方;合作间接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学生家长、校友、其他高校、投资方(捐助方)四方;边缘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地方社区、媒体、社会公众三方。由于在校企合作中各自关注的重点不同,各利益相关者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诉求也不尽相同。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分析。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产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将这样的人才输入经济社会中,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升,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财政拨款等措施来推动、监督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行及和谐发展。因此,政府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利益诉求主要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行业协会是某个行业为了规范行业标准、维护行业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而成立的协会组织,主要职责是协调内部企业的利益诉求。随着《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的出台和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的作用将大有作为、大有可为。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为通过制定行业人才从业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培养本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本行业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合作企业是通过注入资金、物质资本或提供企业专家指导等方式直接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参与者和体验者。由于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其存在的根本目标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合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基础就是能够在校企合作中受益,既包括物质利益的获得,也包括社会利益的获得。在校企合作中,合作企业的利益诉求主要是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优先获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储备、企业员工的在职培训,能够依托学校进行产品的研发设计,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够给予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进而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提升企业形象。高职院校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参与者、管理者和组织者,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的利益诉求主要是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借助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解决实践教学问题,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希望充分利用行业协会、企业提供的人才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规格、课程标准;希望能够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及行业协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减轻投资压力,优化师资结构,达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的目的。

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是校企合作的策划者和管理者,承担着管理育人的职责。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利益诉求主要有希望得到企业相关人员、专业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尊重;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工作,获得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的认可;希望有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及满意的薪资待遇。专业教师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承担者,直接参与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的实施者。专业教师的利益诉求主要有希望通过将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技术成果等应用于校企合作中,创设良好的个人职业发展空间;希望获得平等的职称晋升机会;希望薪资待遇方面有相应的提升。学生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客户,也是校企合作的体验者。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主要的利益诉求是希望能够在真实的(或仿真)的企业氛围中锻炼自身专业操作技能,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等。

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间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学生家长是学生教育经费的投资者,对学生的素质成长、专业成长和能力成长非常重视。学生家长的利益诉求主要是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切实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能够确保学生的个人安全。校友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品牌资源、精神资源和人脉资源,是具有学校特色的、不可替代的战略性资源。在校企合作中,校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合作企业要么是校友推荐的,要么是校友代表企业一方直接参与校企合作。校友毕业后反哺学校,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其利益诉求主要是希望表达自己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同时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提升校友个人或企业的社会声誉。其他高校(包括其他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与本校之间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在竞争方面,主要表现为学生生源和教育教学资源的争夺;在合作方面,主要表现为校企合作经验的借鉴、资源的共享等。其他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诉求主要是希望通过良性的竞争与合作,推进本校校企合作工作的健康发展,并提升本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投资方(捐助方)通过注入资金或设备等方式间接参与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资金的主要赞助方。在校企合作中,投资方(捐助方)的利益诉求主要是希望投入或捐助的资金、设备等能够具有高效的利用率,能够产生合理的投资收益回报。

4.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边缘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地方社区是传统意义上的根据行政区域划分而形成的综合基础性的群众基础机构。校企合作项目或校企合作基地建立在社区中,校企合作的顺畅与否会影响到社区居民。因此,地方社区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诉求是希望校企合作项目或校企合作基地不破坏社区环境,能够保证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健康又安全,同时希望合作企业等相关利益相关者能够积极投入社会公益事业,推动地方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健康、有序发展。媒体作为社会的晴雨表、传感器和扬声器,在凝聚和传递正能量、遏制和消除负能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手机、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等,传统媒体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在校企合作中,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依据自身特点对校企合作产生影响。在校企合作中,媒体的利益诉求主要是希望通过聚焦校企合作的发展热点、难点,给予客观、公正的舆论评价,提升自身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扩大媒体的覆盖范围进而增加媒体的市场价值。社会公众主要是指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广大民众群体或个人。社会公众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对校企合作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或否定的、消极的影响。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主要是希望通过校企合作,为地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贡献,同时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元化的受教育、受培训的机会。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1)政府与高职院校的利益冲突。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参与校企合作的根本目标是推动人力资源素质水平的提升,为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因此其关注的焦点在于校企合作的社会效益是否突出。但是,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关注更多的是学校自身的发展,聚焦于校企合作提升办学效益。双方关注的重点不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就会与地方政府的意向发生偏离,从而导致种种问题。专业设置重复,不能跟上产业调整步伐;校企合作实训内容滞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效不强;地方政府投资校企合作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调整相关政策、注资金额等,进而阻碍校企合作长期、稳定、高效运行。(2)行业协会与高职院校的利益冲突。行业协会作为行业内企业的非营利性组织机构,其经费来源主要是企业的会费。由于经费紧张,加上自身的限制,大多数行业协会都把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用于指导本行业企业的发展,没有多余的精力参与校企合作。但是,高职院校更希望借助行业协会给予行业专家的指导、免费提供本行业人才质量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等。双方的利益侧重点不一致,必将导致对校企合作的态度不一,行业协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强。(3)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利益冲突。合作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独立法人,主要追求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关注的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能否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高职院校则希望合作企业能无偿提供资金、设备等,解决学生实训和实习、“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的问题。缺乏一致利益的驱动,双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如在实训、实习期间学生价值创造分配问题、订单班或冠名班学生毕业后不到合作企业就业等问题。

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1)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教师与高职院校的利益冲突。高职院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是校企合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及实施者,他们在校企合作中追求获得较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及公平的职称、职务晋升通道。然而,实际情况是校企合作对其的收益回报很少或根本没有收益回报,尚未形成与个人业绩挂钩的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尚未形成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公平晋升的职业发展通道等,这些都抑制了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导致校企合作的日常管理松散,专业教师增强个人知识技能的动机不强,校企合作成效不高,预期效果不能达到。(2)学生与高职院校的利益冲突。在校企合作的实际操作层面,受地区经济发展的局限,有些高职院校实习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无关或专业相关性很低,实习环境、生活住宿条件、薪资报酬等方面达不到企业的最初承诺,学生校企合作的预期与实际落差很大。另外,由于大多数的合作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实习完成后不能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就业。当学生发现校企合作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可能会出现否定学校、否定校企合作的负面情绪,使得校企合作的实效大打折扣。

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间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间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学生家长、校友、其他高校、投资方(捐助方)四方的利益冲突。学生家长主要担心在实训、实习期间,学生个人人身财产不能得到保障,同时对大三实习期间还要缴纳全额学费、代管费表示不理解;校友担心自己花费时间、精力推荐师弟师妹到企业实训、实习成效不高,影响自己的声誉,或者亲自参与校企合作没有给自己带来经济效益;不同高校之间也会争夺教育经费、争夺生源,校企合作成功经验不能与外校分享;投资方(捐助方)则担心自己投资(捐助)的资金、设备没有落到实处,校企合作没有成效,不能收回投资收益等。

4.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边缘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边缘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主要是指地方社区、媒体、社会公众的利益冲突。地方社区担心校企合作项目影响社区环境,不利于社区居民生活;媒体则担心校企合作“动静大,成效小”,不能为地方经济产业转型的升级提供智力支持,进而通过舆论对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者施加压力;社会公众则担心高职院校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不匹配,进而对高职院校施加舆论压力。

三、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途径

1.构建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外部保障机制。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密切配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指导,投资方、媒体、社区、社会公众协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外部保障机制。一是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在校企合作中切实发挥主体作用,受制于当前校企合作政策法规及配套措施的不完善,政府首先要出台并细化具有可操作性的、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及配套措施,对各利益相关者的校企合作行为进行法律约束,并给予相应权利和义务。其次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校企合作的质量评价制度、建立校企合作经费保障机制,成立由各个利益相关者为代表的校企合作监管委员会,专门负责监督、管理、协调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保障校企合作的质量。二是行业协会要切实发挥行业指导作用。行业协会对校企合作的指导要上升到法律层面,在给予行业协会相关权利和经费的基础上,要对校企合作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冲突与矛盾进行及时沟通和协调,并积极给予合作企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行业专家指导,促进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三是投资方、媒体、社区、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积极配合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给予资金、舆论等方面的支持和监督,保证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发展。

2.构建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机制。要想提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质量,除了外部的保障机制配合外,还需要学校和企业善于挖掘双方的利益均衡点,建立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各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一是切实加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建立公平公正的校企合作管理业绩考评指标和职称、职务晋升通道,切实提高校企合作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二是进一步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专业教师的合理利益需求,对于在校企合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要及时给予薪资待遇的奖励和职称晋升的倾斜照顾,鼓励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校企合作。三是切实提高校企合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改变以往专业与产业脱钩、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状态,借助实习、实训基地平台,利用行业协会的指导,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校、企、行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以及学生成绩评价等,同时利用本校资源为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企业认识到校企合作确实能够为企业带来实惠、效益。四是满足学生校企合作的利益诉求,切实提高校企合作项目中学生的专业对口率和岗位技能操作,对于贫困生、特困生要给予一定的生活实习补贴,对于在实习、实训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给予推介就业的机会,提高校企合作的实效性。

3.构建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文化对接机制。要想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有效运作,除了外部保障机制和内部动力机制的构建外,校企双方的文化对接也格外重要。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被企业管理者倡导的以培养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理想、共同价值观等为目标,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特征的文化。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在特定校园形成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追求社会利益为特征的文化。两种文化有较大的区别。目前很多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实训,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主要原因就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要想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发展,构建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文化对接机制必不可少。一是要把企业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树立以企业文化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积极宣传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努力推进企业文化进课堂。二是要把企业文化真正融入职业教育,在行业专业、企业骨干的指导下,分析本行业典型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把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教学。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征,设置不同学期的校企文化对接的内容、载体等,并有条不紊地实施,提前为学生实习、实训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校企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