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点内容的凸显与逻辑主线的清晰*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模式的新探索

2014-04-17卢国琪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主线原理

卢国琪

(南京审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 211815)

重点内容的凸显与逻辑主线的清晰*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模式的新探索

卢国琪

(南京审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 2118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点内容不够突出、逻辑主线模糊问题。“原理”课应当着重于“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原理”课重点内容的凸显与逻辑主线的清晰之教学模式改革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整体性和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旨归性,从而提升课程教学的逻辑性和教育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模式;整体性;价值旨归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必修课,其基本要求是通过学习使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这要求“原理”课既要突出教学重点,还需要凸显逻辑线索的清晰性。既要准确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又要站在新的时代背景的高度,反映时代发展和实践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既要强调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又要从当代青年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要深入浅出;又要情理相融。从而指导和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要看到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背景,又要根据发展的实践要求,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回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以及学生所关注的一些重大问题,在回答学生深感困惑的问题中凸显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内容,并使整个课程内容的逻辑主线更加清晰明了。

一、重点内容不够突出与逻辑主线模糊:“原理”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强调: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存在的统一体,事物的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体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任何事物都是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又不是凌乱的,而是有规律的。这启示我们:在思考矛盾问题时,一定要重点思考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在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中运用联系的思维,把握事物联系的内在逻辑规律性。

众所周知,“05新方案”出台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原理”课在教学改革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进展,突出表现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实施、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新的教学手段的普及等方面。无疑,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都在客观上为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以及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做出了重要的理论铺垫和实践努力。这是需要肯定的。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从根本上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高校学生生理、心理的不断变化,在改革自身的同时,“原理”课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整体来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许多高等院校在对课程的总体设置上,还未能从该校的具体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析自身的特点,未加区别地对待“原理”课教材上的所有内容。这种“面面俱到”的做法在客观上造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以及所有章节教学内容的凌乱和松散,最终导致了看上去所有内容都讲授到了,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一大堆大而散的内容凌乱地堆积在一起,使得他们无法很好地处理这些内容,无法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些内容究竟哪些是需要重点掌握的,而哪些又是次要内容,对于主要内容与主要内容之间、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之间的逻辑主线是什么,学生们也处于模糊不清楚的状态。具体说来,在“原理”课当前的教材设置中,主要是列宁所称谓的“三大钢板”,也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些高校的习惯做法是,不从整体上去分析这三个部分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简单地根据现行的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下同)的设置顺序,从头到尾一条线地安排教学内容,同时,也不从逻辑上去研究这三个主要构成部分的主要线索是什么。这样一来,不仅“原理”课的重点内容得不到凸显,而且这三个主要构成部分的逻辑主线也无法抓住。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在客观上造成了“原理”课教学上重点内容的不够凸显,以及逻辑主线的模糊混乱状态。

基于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原理”课教学的实际水平,提升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就需要从“原理”课程自身的特点特征与目标要求出发,立足于青年学生的实际状况,从教学模式尤其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以体现“原理”自身的意义与价值。

二、重点内容的凸显与逻辑主线的清晰:“原理”课教学改革模式的目标指向

如上所述,传统“原理”课教学对重点内容的不够凸显以及逻辑主线的模糊,在客观上造成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旨的认知混乱甚至误解,最终导致了“原理”课自身的吸引力和魅力无法得到应有的彰显。在这种情况下,重点内容的凸显与逻辑主线的清晰,就成为“原理”课教学改革模式的根本目标指向。

(一)重点内容的凸显

在现有的“原理”教材课程设置中,包括“绪论”部分,总共八章内容。这八章内容中,除去“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作为提纲挈领的组成部分,前三章即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及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与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以及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属于“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纵观这八章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无疑是统领性内容,因而它在整个内容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是为从深层次上把握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服务的。也就是说,在课程设置和讲授安排上,为了能够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需要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而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就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究竟是什么。显然,为了清晰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内容入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的剖析和阐释。

基于这一基本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就置于“原理”课程的主导地位,应当作重点内容来对待。也就是说,在讲述第一、二、三章的时候,应当将第四、五、六、七章的内容渗透到其中,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融入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讲解当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内容采取阐释性教学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原理要细讲、精讲,并且讲深、讲透,尤其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本体论、辩证法以及认识论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讲解,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形成的内容,则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本体论、世界观以及认识论等内容进行阐释。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部分,以典型案例为依托,对“世界的物质性”的存在机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等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的内容,使学生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通过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科学地认识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并在这一基础上,如何将他们自己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剖析、对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以及最终必然趋势的研究上升到哲学高度。在这里,应当把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巨著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巨著的《资本论》作为讲解的重点性文本,结合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让学生重点思考几个问题:第一,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秘密究竟是什么?或者,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第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存在当中的“历史性”究竟是指什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第三,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共产主义社会在价值评判上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状态?资本主义社会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同时提示学生思考:马克思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他的思维方式与研究路径到底是什么?马克思是不是仅仅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基本状况?换句话说,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想最终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社会决不是一种永恒的社会存在状态,应该说,它是一个暂时性的存在,最终必将会被未来那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其实就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阐释都是为哲学研究服务的,这一哲学研究的最终价值旨归就是为了无产阶级的自由与解放。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清晰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位置和分量,正确处理各个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性。无疑,这种教学内容的设置在客观上能够改变过去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重点和主次内容的形而上学做法。并且,在客观效果上,更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整体的内在一致性,使学生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核心所在。因此,这种教学改革模式,既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完整性,也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重点性。

(二)逻辑主线的清晰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存在,其根本的内容就是哲学。然而,“原理”课教材在设置上,除了“哲学”部分之外,还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从整体上看,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机械地、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的,而是有着内在的逻辑的同一性的。也就是说,贯彻这三个部分的主线,就是对于无产阶级如何争取自身的自由与解放的科学回答。面对这八章内容,与其说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的简单的顺序排列,不如说这是一条有着清晰逻辑主线安排的逻辑序列。从整体上把握“原理”课教材的八章内容,立足于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理解把握,前三章内容也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内容就成为“原理”课的突出的重点内容。作为一种典型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与自由的学问,其核心思想就是关于无产阶级的解放,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军事、历史以及人类学等,都是这一核心思想的具体性内容的阐发。在这里,一条清晰的“无产阶级争取自由与解放”逻辑主线凸显出来了,那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具体性回答和阐释。

虽然要重点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内容,但是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在争取无产阶级获得自由与解放的价值旨归中,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内容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原理”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清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究竟是什么,并在这一基础上,阐释出“原理”课中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教学中,应当紧密围绕“无产阶级自由与解放的争取”这一逻辑主线:首先,详细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是如何阐释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也即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的阐述,使大学生从深层次上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究竟是怎样的,无产阶级自身在这里究竟可以从何作为;其次,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讲解,使大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得以存在的秘密究竟是什么,无产阶级要想获得彻底的自由,就必须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为争取一个消灭私有制、消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社会而奋斗,这其中,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无法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应当成为大学生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最后,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重点围绕“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向大学生讲述这一新变化的原因与本质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使大学生意识到,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笔下的那个“幽灵”已经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了,并且,社会主义正是为了未来的那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也即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作好各种准备。

三、“原理”课重点内容的凸显与逻辑主线的清晰之教学模式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由马克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的有机体。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科学社会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原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一特性,在马克思主义的任何一个构成部分中都要立足于这一点,才能使大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整体性,进而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站在这一原则上思考“原理”课的教学,就应当统摄马克思主义的主导部分,并领悟其他部分与主导部分的内在关系。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完整性、体系性,并不意味着教学时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体系与专业课的关系,以及学科体系内部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和针对性。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重点内容的凸显与逻辑主线的清晰,使大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同一性与逻辑联系性,进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位置,特别是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本要义,领会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与科学的方法论的精神实质。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重点内容的凸显与逻辑主线的清晰,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有较熟悉的理解,如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的观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观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观点、阶级的观点、资本主义一定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观点、共产主义是最崇高的理想的观点,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有较好的把握。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重点内容的凸显与逻辑主线的清晰,还有助于从根本上培养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来观察矛盾和问题,并以此为根本理论指导来分析一切社会现象,在实践中提高参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宏观上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特别是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是基础,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现象、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是归宿。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注意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缺少任何一部分,必将损害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完整性,不利于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旨归性

综观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各种学术思想和流派,从来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拥有马克思主义这样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也是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而且还是崇高的。作为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马克思主义的各个构成部分都不是凌乱的和分散的,而是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性的统一体。在这个理论整体中,贯彻的一个逻辑主线就是争取无产阶级的自由与解放。作为一种典型的意识形态,它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服务的,它有着鲜明的价值旨归,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崇高性的集中表现,从根本上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首先,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重点内容的凸显与逻辑主线的清晰,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的政治立场,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究竟是什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通过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凸显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知识,以及正确地认识世界与在改造世界的价值旨归到底在哪里,来清晰再现“原理”课自身的逻辑主线。

其次,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重点内容的凸显与逻辑主线的清晰,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从根本上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整个学说就是为了无产阶级服务的,那么,让大学生意识到,无产阶级在现实中被锁链束缚住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担当是什么,从而自觉树立革命精神。

再次,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重点内容的凸显与逻辑主线的清晰,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在现实中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观,认识到非马克思主义观的错误根源和现实危害是什么,从而更加坚定地意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意义,自觉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自觉奋斗。

(责任编辑:彭文彬)

The Prominence of Key Content and the Clear Logic of the Main Line—A New Exploration of the Mode of Teaching Reform of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Lu Guo-qi

(Marx's College,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815, China)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of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he key content is not prominent and the logical thread is fuzzy.“Principles" course should focu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mode of “highlighting the key point and combining points".The teaching mode reform of highlighting the key contents of “principles" course with clear and logical thread should follow the organic integrit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rx's theory of and its value orientation,thus to enhance the logic and educational teaching of the cours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Marxism;teaching reform mode;integrity;value orientation

2014-05-15

南京审计学院2013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突出重点,点面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编号:JZ2013013)。

卢国琪(1963—),男,南京审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4-6120(2014)08-0060-04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主线原理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数字主线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