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阅读感受,指导个性朗读
2014-04-17陆娟萍
■陆娟萍
尊重阅读感受,指导个性朗读
■陆娟萍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堂上,通过对学生个性化朗读的指导,不仅能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还能使他们在这样的朗读训练中拓展思维,养成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习惯,个性化朗读的指导也能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科学解读教材,做到“心中有文”
准确解读教材 教师如果能准确解读教材,在范读时就能够恰当地掌握句子中重音的位置,掌握好语速语调,掌握好整篇课文的朗读基调到底是紧张型还是轻快型,是高亢型还是低沉型,是凝重型还是舒缓型。
准确把握目标,做好个性化朗读的预设 如课文《小稻秧历险记》有一句:“小稻秧望着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呢?’”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先从教学目标之一——通过阅读知道杂草对庄稼的危害,确定这是文章重点句。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读好这句话呢?一位教师采用“换位法”,从孩子的角度设想遇到了抢夺自己东西的“小坏蛋”,一定会很气愤,那么在朗读这句话的时候,可能会把“怎么”重读;有的孩子看到这么粗暴的人有点害怕,那么他读整句话都会轻轻的;有的孩子看到这么粗鲁的人会看不起他们,那么就会缓慢地朗读这句话, 重点突出“你”这个字。做好充分的预设,语文课堂上的个性化朗读指导训练就会有条不紊,并且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
指导学习基础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时做到“放” 如在教学《第八次》一文时,学生朗读了句子:“经过激烈的战斗,苏格兰军队赶跑了外国侵略军。”经过教师的指导,大部分孩子在朗读时用高亢的语音突出了“激烈”“赶跑”两个词,是为了表现苏格兰军队来之不易的胜利和胜利后人们的兴高采烈。另外一个学生举起了手,教师请她朗读。在朗读中她也突出了“激烈”和“赶跑”,但是读得与众不同,她把这两个词读得特别低沉。为什么呢?她觉得:“苏格兰军队打了七次仗都败了,敌人太强大了!在第八次战斗中,苏格兰军队一定打得特别艰苦,每一位战士都有一个念头:胜利来之不易啊!一定要沉住气啊!”这样的理解和朗读在教师备课中也没有预设到,怎能不让人惊喜呢?如果教师不把机会充分给予这样的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怎么会出现在课堂上呢?
指导成绩中等,学习不自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应做到“推” 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他们在学习上普遍不自信,上课发言比较被动,学习的潜力还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在对他们进行个性化朗读指导中发现,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不敢表现自己,读得轻,读得平淡,不敢读。因此,教师就要“推动”这些被动的学生表现自己。
指导学习困难生进行个性化朗读要做到“扶” 学习困难生阅读习惯还未养成,但是教师要承认他们也有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教师应认识到:尽管他们阅读理解的层次不深,但结合个体的经验,感受也是独特的。
寻找个性化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鼓励学生发散性提问 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基本意思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课文进行多元化阅读,要求学生围绕课文进行有效提问,学生的思维因为问题的引导得到发散,问题越多,体会就越多,个性化朗读就有了基础。如教学《小草和大树》一文,学生在初步体会夏洛蒂姐妹的坚强以后,教师出示课文重点段落:“她们的路走对了!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教师要求围绕这段话进行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这里的“路”指什么路?小草怎么会变成大树?为什么用“小草”和“大树”来做比喻?浇灌指什么?“硬”表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提问对句子进行理解体会后,有的在朗读时把“小树”和“大树”重读,有的把“她们”重读,有的学生把后半句读得高亢,有的学生把后半句读得低沉……这种方法的确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训练,而个性化的朗读又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个性化评价激发学生个性化朗读的兴趣 在训练中,教师还应注意针对学生一次次个性化朗读的内容、情感、效果作具体的评价,作好引导。例如:“你的朗读告诉我们,你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那里有一种特别的美!”“原来这个句子还可以这样读,原来这个句子还可以这样理解,我没想到!”“当我们的理解偏离了课文,朗读就出现了偏差,不过你那个性化的朗读告诉我们,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语文课堂上的个性化朗读是一种有声艺术,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使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认识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恰当地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又要防止矫情做作,决不能流于形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