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目标定位
2014-04-17■姚敏
■姚 敏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目标定位
■姚 敏
凡事要行之有效,目标最为重要,教学亦是如此。要强化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目标意识不妨从问题出发,现实的问题催发了教师们进一步的思考。要真正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拥有多重立体的视角,瞄准生本发展的中心点。锁定年段目标的基准线,看清单元目标的重合线,聚焦环节目标的落脚点,这或许是优化教学的一个抓手。当然在每一个目标被确认之前,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和修缮。而一旦锁定了目标,那就要义无返顾地去落实,而最终要达成的,就是让学生学语文而不是学课文的终极目标。
瞄准生本发展的中心点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观摩和学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看着名师大家的课堂,大部分教师都是心潮澎湃,恨不能把这些“经典”都搬回自己的课堂,让自己的学生也能“饱餐”一顿。但是,尝试之后往往会落得“东施效颦”的尴尬。因此,教师们要瞄准生本发展的中心点,毕竟“课堂教学不要只跟着别人的感觉走”。
锁定年段目标的基准线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是重点,是基础,是语文学习的源头。但在当下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已经很少看到出彩的识字、写字教学了。尤其是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写字环节更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老师们宁可反反复复地读、絮絮叨叨地讲,也不愿为学生腾出点儿时间来仔仔细细地识、认认真真地写。识写教学的忽视,必将带来学生识写能力的减弱、识写兴致的消退。而学生语文学习的地基不稳固,则越往上越会动摇,甚至会有崩塌的危险。
低年级语文教师,一定要甘于种好自己的“责任田”,锁定年段教学的目标,在识字写字教学上沉下心来,探求方法,找到突破的途径。由于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将汉字教学“活”化,让“静”的字“动”起来,追根溯源,探求汉字的本源,使一个个汉字幻化成一幕幕生动的影像,让学生在感叹汉字的意蕴丰富、形神兼美之后,更滋养出思辨的智慧,根生出民族的自豪。
看清单元目标的重合线
低年段的语文教材中多以单元来划分课文。每个单元约有四篇课文和一个练习,而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往往缺乏整体的眼光,仅以一篇课文为主体来独立建构教学目标,课文之间没有联系,知识之间没有衔接,长此以往,学生习得的知识都是杂乱无章的碎片,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例如,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有四则生动有趣的故事,依次是《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既然都是故事,那么在教学时可以用学故事的方法来指导学生阅读。人们喜爱故事,因为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深刻的道理,围绕着这三个要素来开展阅读教学往往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当然,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既要看到相同,也要学会找不同。同是故事,却不是同一类的故事。前两则归属于童话的范畴,而后两篇则是寓言的范本,所以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关注故事的头与尾。“头”就是去看题目:童话故事可以开门见山,一句话四个字就交待清楚故事的主要内容;而寓言故事则不同,它们以故事的主角为题。再来观察文章的“尾”,也就是关注故事的结果:童话故事的结果多是欢喜圆满的结局,而寓言故事的结果往往不令人高兴。因为寓言故事具有启迪智慧、发人深省的作用。
聚焦课时目标的落脚点
提到目标,老师们往往能给予充分的关注,但对于如何来达成这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去落实与完善还不是十分重视。学生在教师的编排下时而歌、时而舞、时而演、时而说,忙得不亦乐乎,应接不暇。学生肢体的活跃是否就是思维的活跃,学生情绪的高涨是否就能带来智慧的生成呢?这些都是需要做仔细科学的研究的。教学不是水中看花,镜中望月,至少,老师们应该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找到一个源点,这个点能够给学生带来某些学习上的帮助或启迪。教师们还需要更多地推敲环节目标,聚焦环节目标的落脚点,使希望不仅是停留在预期的层面,而要追求目标达成的切实效果。
例如,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一年级下册《世界多美呀》的教学中,执教者可以把叠词的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目标。首先,课前导学就以叠词的认读来加深学生对叠词声韵美、色彩美的感知。随后学文,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知“蓝湛湛”的天空如宝石般澄明透亮,“绿茵茵”的树木给人以毛茸茸的质感,“碧澄澄”一词则可以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来体会小河的清澈与勃勃的生机。最后,创设一个课堂延伸的情境,随着出壳的小鸡一同去寻找世界的美丽。于是学生看到了一个五彩的世界,并情不自禁地赞叹那“红艳艳的花海”“绿油油的草地”“金灿灿的太阳”“亮闪闪的星星”……整个教学环节始终紧扣“叠词”展开,每一个环节犹如一个个的套环,最终都扣在学习语言文字、学习叠词这根锁链上。整个课堂教学的板块之间是相通互融的,在不断交融中推进了目标的达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