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的探究
2014-04-17■张平
■张 平
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的探究
■张 平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每个人学习和认知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打造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呢?
正确看待信息技术教育
要想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性,首先要让教师和学生改变原有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副课”的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也同其他考试科目一样,是必修课。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各门学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不一样,但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技术课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提升为终极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严肃课堂纪律和加强机房管理,树立教师的威信,人文关怀和爱护激励学生相结合,这是高效率的保障。当然,除了教师要正确对待信息技术课,更重要的是还要引起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在个别学生眼里,信息技术课就是他们玩游戏、上网冲浪的时刻,在他们的心中,或许想当然地就有这样的一个等式——“信息技术课=上网+玩游戏”。显然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上网和玩游戏只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形式而已。
高效备课是基础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研读课标就是“磨刀”,是把力气用在刀刃上。新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教师们要认真研读,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三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最后,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要避免一概而论。对于优等生,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后进生,可以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如果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径,无论圆有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这个核心元素。教师通过解读教材来理解课程标准,也要用课程标准来驾驭教材,更要坚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想境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集体备课这一种适合教学实际的备课形式,集中多数人的智慧,实现高效益备课。在集体备课中,老师们以一个共同关心的课题或问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和分享,彼此敞开心扉和思想,交换彼此的智慧,形成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彼此分享、和谐共进的同事关系。
网络教学平台优化课堂教学
结合多种教学方式 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各种网络资源、平台的特点,适当采用各种网络教学方式。教师要正确处理好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优势的互补。网络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各有长处:网络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所积累的许多宝贵经验,应该继承和发扬。
加强师生互动 魔灯平台和专题网站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软件平台。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师生对讲、分组学习、在线讨论、上交作业等方式来进行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交流。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BBS交流信息,或通过QQ或MSN进行即时通讯。如笔者的《Flash动画制作——形状补间动画》在“形状补间动画发生哪些属性变化”这一环节中采取通过BBS与学生即时交流的形式,在“优秀作品评选”环节中采用投票方式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互动活动各抒己见,教师也可同时关注学生的反馈。
加强生生协作 在网络教学平台环境下,学生由于特定的学习目的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独立发展,严重影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网络络教学平台的协作学习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协作,既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所设置的问题和自己发现的问题发表看法,又要在解决同一学习问题时彼此合作,以达到深刻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在反思中促进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获得足够的反馈信息。如果教师只知道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述,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反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才是一节高效的课。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效果进行反思,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课堂上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有时教师讲一节课不如让学生动手做十分钟。老师多讲、学生少练,不但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容易被动学习,而且还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所以,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做到少讲多练。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