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下高职校内教学质量引入第三方评价的研究
2014-04-17刘瑞霞顾力平
刘瑞霞 顾力平
第三方评价具有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式开放性、评价指标系统性和评价过程持续性等特征,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①将第三方评价的方法引入校内系(部)教学质量评价,对加快高职教学改革步伐、完善校内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创新评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下高职院校校内教学质量引入第三方评价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实施院、系二级管理后,对校级层面的整体教学质量评价比较重视,有些学校还引入了“第三方评价”,请校外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本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进行评价,并有选择地向社会公布,对提高学校办学声誉和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系(部)层面的教学评价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评价主体单一。在院系二级管理模式下,对系部的教学评价基本上还是由教务处牵头,以教学检查的形式,以系(部)本身评价为主进行评价,主体单一,自己评自己,评价的可信度不高。二是评价内容简单。上课、教案、作业、试卷等检查内容较为单一,仅仅涉及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涉及教学的实际效果。三是评价方式单一。现有评价基本是听课、查资料、学生网上评教,方式单一。四是评价目标定位不准。没有紧密结合高职教学特点,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很不完善。为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系下系(部)的教学评价进行改革,可以尝试采用校系二级管理体制下校内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即校内第一方评价为教师自己评价、第二方评价为系(部)评价、第三方评价为校内第三方(除系、部外的所有部门)对学校二级教学部门(系部)的教学质量评价。
二、校内第三方评价的实施步骤
评价过程可分为宣传发动与自查、实施、总结整改与表彰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与自查阶段。该阶段的目标要求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要求,以查促改。这一阶段一要做好相关的基础工作,包括明确评价目标、时间、组织机构,编制“各阶段工作安排表”,设计、编制《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评价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教学文件检查评价表》《实践教学评价表》和《学生问卷调查表》等。二是举办“高职教育论坛”,请专家做“高职教学常规管理思考”专题讲座,从教学常规管理的目标定位、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教学常规管理的实践创新等三个方面,对高职教学常规管理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为活动理论热身。三是组建校级专家组,成员包括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资深教授、校级教学督导、教学管理专家、学生代表等。为保证检查组工作规范有效,要对专家进行培训,以研讨会的形式对评价的目的与意义、评价项目和指标进行解读与研讨,并就如何规范、有效操作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方法进行讨论与确定。四是召开全校动员大会,由校领导做动员报告,从为什么要组织校内第三方教学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与以往的教学常规检查有何区别两个方面,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就如何做好工作进行部署并提出具体要求。五是各系(部)逐项做好自查工作。
2.评价实施阶段。分工科、文科两个组,深入系(部)实地检查,内容包括部门自查情况、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文件与资料以及实践教学情况等五个方面,通过分组听课,查看教学包、作业、试卷,开展教师访谈和学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校内外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方式,全面深入地对各教学部门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组在细致认真检查、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分别对各系(部)的教学质量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并书面反馈给各系(部)。最后形成全校教学大检查总结报告,对全校教学工作总体情况、亮点、特色与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3.总结整改阶段。各系(部)依据检查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整改,形成部门教学质量报告即整改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制度的制定与落实、考核细则等方面完善整改措施。
三、校内第三方评价的实施效果
1.提高领导影响力和群众对领导的信任度。随着学校校、系二级管理的实施,一些系部教学常规管理的主体作用没有能很好地发挥,领导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不够,管理方式粗放、过程管理时紧时松、细节管理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力或是选择性执行等情况时有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系部领导的影响力和群众信任度。而校内第三方评价活动,各教学部门领导必须重视,亲自参加所有自查和学校检查工作,为教师做出榜样,这对取得教师的信任和拥护有很大帮助。
2.有效发挥管理部门的组织整合力度。检查突破了以往教学检查都是教学部门自己查自己的封闭式检查方式。从检查机构看,学校替代了教务处,从全校范围内抽调精通教学理论、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功底的教授、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组织部、科研处、人事处、高教研究室、学工处、督导室等)的负责人,做到了党政共管,体现了学校对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有效发挥了管理部门的组织整合力度。
3.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检查力度和教师参与力度。以往教学常规检查内容一般是教师准时上课情况、上课准备情况、作业和试卷的批改情况等。而校内第三方评价既要查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又要查课堂教学质量;既要查教师“教”得如何,又要查学生“学”得怎样;既要查理论课教学,又要查实践课教学;既要看课堂教学的过程,又要查课堂教学的准备情况和课后作业批改、试卷命题与阅卷情况;既要看实验实训场所的管理,又要查实验实训设备仪器的使用率和维护情况以及实践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效果;既要看教学常规管理的“正在进行时”,又要查看近期的相关教学档案。从检查对象看,至少涉及全校专兼任教师总数的50%以上,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参与力度,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受益。检查使大家深刻体会到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性和加强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管理理论上的缺乏与不足,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需要理论指导成为共识。
四、校内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评价的逻辑起点在于以人为本,学生满意。传统的教学常规管理结构是“学校—系(部)—教师—学生”金字塔型,逻辑起点是学校。现代教学管理理念下这种结构已经倒置,其逻辑起点也变为学生。这不是把教学管理进行简单的结构倒置,而是理念的颠倒与更新。这就要求学校和系(部)必须在教学管理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了解学生的切实要求,并落实到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方法选择、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做到为学生而评价。为此,校级评价组成员中要有学生参加,使评价结果体现学生的意见和感受。
2.评价要重视过程管理要素。校内第三方评价是对系(部)教学全过程管理的评价,是对其在办学指导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的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各方面管理的评价。专业、课程、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是评价的四个要素,要注重这四要素的内涵建设,做到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实习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并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为此,考察应重视:是否立足于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认真研究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与原则;是否注重研究新形势下学校和系(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主体、目标、结构、功能和特征等;是否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质量评价控制体系等;是否通过适当的专业教育和课程引导,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和喜爱度;是否通过整合实验实训场地与设备,优化实验实训条件;是否采取措施,强化教师专业能力尤其是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3.评价要关注细节,弘扬特色。一是要关注并加强基层建设。就学校而言,系(部)、教研室、班级等都是基层,加强基层建设就是要努力提高系(部)和教研室这两级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管理效率,强化班级学风建设力度,达到强化教学管理的目的。二是要优化目标。要与现行高职院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相对照,将师德素养、教风学风以及学生专业素质(思想品德、专业理论功底、专业基本技能、毕业设计、就业情况)等目标进行细化和梳理,并体现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三是要关注系(部)在教学与质量管理中的创新与特色,发现亮点和特色,从小处、细处入手,弘扬教学管理特色。
4.评价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关键是制度建设。制度是学校教学行为准则,也是教学工作思路与理念,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校、系两级)、质量保障制度、质量监控制度等。教务处在评价开始前,应先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按照“补充、完善、坚持”原则,对现有制度整合、梳理和完善。系(部)应在学校文件的基础上,制定本部门与之配套的规定与制度,强调制度执行力度、做到有章必循,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不断创新,强化评价引领作用。教学管理的核心是创新。研究教学管理组织、观念、制度等方面创新并体现在教学管理全过程,更是常规教学管理的亮点与突破点。做到这一点的基础是学习,建立学习型系(部)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型系(部)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获取和使用新知识;二是必须保持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等之间的对话沟通和思想开放,强调创新和教学团队建设,实现提升学校和系部二级教学管理水平这一目标。
总之,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昭示着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硬道理。校内第三方评价的实施,将推动学校教学管理再上新台阶、教学质量再上新水平。
[注释]
①刘志峰.高职教育实施第三方评价的主要问题与改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