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北京交通大学运输与时空经济论坛”会议综述
2014-04-17李卫东
李卫东 高 婉
“第二届北京交通大学运输与时空经济论坛”会议综述
李卫东 高 婉
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分院、中国技术经济学会运输技术经济专委会承办,北京交通大学基础产业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镇化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共同协办的“第二届北京交通大学运输与时空经济论坛暨《中国交通发展综合报告》发布会”于2014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务院研究室、交通运输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芬兰拉彭兰塔理工大学、日本歧阜大学、世界银行、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机关、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代表与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张秋生、施先亮、经济分院教授荣朝和、赵坚、欧国立、林晓言及部分师生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城市形态与综合交通体系”。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施先亮主持,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秋生致辞。其后进行了《中国交通发展综合报告》的现场发布会,国务院研究室张泰副司长和交通运输部王明志副局长为发布会致辞。由主编欧国立教授对该报告做了简要介绍,报告内容主要针对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城市轨道交通等运输方式,以2013年为主体,从年度概览、运行分析、政策解读、热点研究、重点企业、展望等方面进行论述。论坛主题报告阶段,分别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欧国立、林晓言主持。荣朝和教授做了题为《从时空分析视角看城市化区域的主体形态》的报告,王缉宪教授做了题为《关于交通运输地理两个理论基石的初探》的报告,赵坚教授做了题为《基于底线思维重点发展大都市区经济》的报告,徐江教授做了题为《地理学中的尺度、尺度政治与珠江三角洲的城际铁路规划》的报告,欧国立教授做了题为《三维(FSO)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与政策问题的研究路径与空间》的报告,Gerald Ollivier做了题为《Development based Land Value Capture》的报告,Olli-Pekka Hilmola做了题为《Shareholder Value Creation on Deregulated Transportation Sector》的报告,最后应黔江教授做了总结性发言。在其后的论坛专题讨论阶段,分别设了“运输与时空经济理论”、“交通与城市及城市群形态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与交通产业安全”等专题进行自由讨论,与会代表积极踊跃发言,体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本次论坛研讨了以下问题:
一、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中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中国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然而城市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城市交通堵塞、住宅紧缺、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凸显,增加了大城市的运行成本。
北京交通大学荣朝和教授从时空经济视角分析不同尺度城市化区域的主体形态,强调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应该重视大都市区的地位和作用。大都市区是指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且具有一体化倾向邻接地域的组合,是城市化过程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不同于城市群,轨道通勤圈是界定大都市区的重要标准。报告中指出,为了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化建设,应该尽快制定对大都市通勤区的政策,包括尽快研究并公布符合中国国情和轨道通勤等主要指标的大都市区官方定义;坚决实施轨道交通导向的发展模式,特别重视市郊通勤铁路的规划建设;积极试点编制并示范实施大都市区规划;充分发挥市场和民营企业的作用等。
北京交通大学赵坚教授以美国和日本为例指出,发展人口密度高的大都市区是城镇化的方向。中国应该实施集约型的城镇化战略,大幅度提高排名前100位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聚集水平,重点发展20个左右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大都市区。在考虑到各种约束条件下,解决中国发展大都市区经济的思路是把大城市的行政区划扩展到可能存在紧密经济联系的1.5万平方千米左右的区域。
世界银行高级交通专家Gerald Ollivier基于世界银行数份有关TOD和LVC的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土地开发价值捕获的重要性,再以香港地铁和东京地铁为案例,进一步诠释土地开发价值捕获的方法,最后以国内庆阳火车站周边的城市设计为例,体现土地价值捕获对于中国目前城乡发展的实际意义。
日本岐阜大学应黔江教授指出,中国目前实施城市化战略,要有效利用城市内部的有限空间,加大城市周边的开发力度。推行和发展大都市区是中国未来实现城市化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城市群是经济活动问题,所以应该由市场来决定。
二、交通运输地理
交通运输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交通运输在生产力地域组合中的作用、客货流形成和变化的经济地理基础,以及交通网和枢纽的地域结构。其核心是研究交通网(包括线网、枢纽和港站)的结构、类型、地域组合及其演变规律;与地区间的运输经济联系、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有紧密联系的客、货流的产生与变化规律;交通运输在地域生产力综合体形成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香港大学地理学系王辑宪副教授重新探讨了运输地理的理论基础,提出以交通运输网络为基础的具象空间利益结构如何随着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而改变,以及为争夺或者取得某种空间利益结构而改变运输网络是运输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他指出,首先交通运输设施既是运输系统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又是区位或地点价值的调节系统,具有两重性。然后,指出跨尺度空间分析是运输地理的基本方法,并以多重空间尺度为基本概念诠释以交通运输网络为基础的具象空间利益结构。
香港中文大学徐江副教授从运输地理的理论体系出发,从不同部委之间的关系、不同层级间政府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同城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珠三角城际铁路规划协调尺度政治,指出城际铁路规划是一个区域尺度政治过程,不同层级的博弈贯穿其中,最终方案并非最优方案,而是各方利益主体相互让步妥协的方案。
三、综合交通运输
综合交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客货运输用户的需求,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研究、系统规划和系统建设,形成整体系统能力,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在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的前提下,为客货运输用户提供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经济的优质服务的综合系统。
北京交通大学欧国立教授基于功能维度、结构维度、运作维度这三维层面解析综合交通运输的经济含义及发展方向。功能维度对应于经济学中的“生产什么”的问题;结构维度是指不同的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对应于经济中“用什么生产”的问题;运作维度是一体化运输的运作与管理,对应于经济学中“如何生产”的问题。报告指出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与政策问题的研究路径和空间,并针对不同维度提出中国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及政策取向,以建立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完整高效、财务状况良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芬兰Olli-Pekka Hilmola教授对北美铁路货运公司、四家欧洲运输公司及一家亚洲运输公司的股东价值进行回顾性研究,详细介绍了在解除管制的运输部门的股东价值创造。报告提出,交通部门放开管制,必然将加剧企业竞争,导致为了提高运营效率而引起大量人员失业;同时,通过制度规则保护交通运输部门,就会导致政府的高成本管理和部门的低增长率。但从长期发展来看,解除交通部门管制可以保证政府财务状况良好,股东价值增加。
2014-10-25
李卫东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44;高 婉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