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014-04-17吴建玲
■吴建玲
“先学后教”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吴建玲
有“疑”有“问”是“先学后教”的课堂所产生的最大亮点,是有成效的学习进入高级境界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学习的一种具体表现,这一切源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预习把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提前解决了,产生的思考与疑问便成了课堂进一步学习的宝贵资源。一次,学生的疑问的深度和独特的见解常让我震惊:那是《找最小公倍数》一课,在我归纳完方法之后,一位叫章富渊的同学举手道:“老师,两个相邻的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除以2,而相邻的奇数的最小的公倍数则是它们的乘积,我的想法对吗?”“老师,露在外面的面是不是指我们看得到的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把物体堆放在玻璃桌上,它们底面还是看得到呀。”一位叫尤紫琳的同学对我的提法提出了质疑。在新课堂里,先学中产生的疑问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值得注意的是: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大胆提问。学生在课堂不敢提问,主要是因为有心理顾虑;因此,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应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思考,树立自信心;对于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的,可因势利导,采取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加以解决;对于提出的问题超过学生现阶段所学知识范围或教师一时难以回答的,要给学生讲明原因。这样,学生就没有精神束缚和心理负担,上课自然会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启发和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课本里的每一段文字说明、每一道例题、每一条结语甚至每一幅插图。例如,在教学《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时,我和学生一起阅读,并不时提出示范性的问题,学生受到启发,也纷纷提出问题:在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中,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为什么要保留三位小数?如果把分数先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百分数可以吗?为什么把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中,要用“通常”这两个字?这样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印象更为深刻。
创设认知冲突式情境,让学生主动提问。学生已有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探索愿望。教师应善于创设认知冲突式的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了对新知识的需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通过探索去掌握新知识。如教学“面积的认识”时,结合新课的导入板书“面积”二字后,问学生:“你想知道有关它的什么知识?”学生思考后提出“什么叫面积?”“面积和谁有关系?”“学习了面积有什么用”等问题。教师便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出发,引导研究“面积的含义”,联系粉刷墙壁、地砖等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学习“面积的应用”,并在应用中帮助学生理解“面积”与“线段”是两个不同的几何概念,这样就能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之中。
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中,有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从而乐于提出问题。如在教学“计算与应用”一课时出示:我国汶川发生罕见地震,为支援灾区学生的学习,学校开展了捐款活动,其中:三年级捐款2000元;四年级比三年级少捐200元。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部分信息或全部,提出一些有创意的数学问题,由此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创设贴近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用”中“问”。儿童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在知识应用中必须精心设计一些实践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例如:“如果准备到文具店买作业本,买本子时应该考虑考哪些问题:每本的单价是多少?身上的钱够买几本?应找回多少钱?这是每个学生都有的生活经历,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
角色换位,锻炼学生提问的能力。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变教师提出问题为教师提供素材,让学生根据素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课中,我出示了一个长方体纸盒,对学生说:“现在请你们提出问题,老师回答,同学们都来判断,大家觉得好不好?”学生表示同意,思考后,各小组开展了合作学习,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们先后提出:将这个纸盒放在书柜上,所占柜子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在它的四周绘上美丽花纹,绘花纹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把这个长方体木块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多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如果把这个长方体木块切成棱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体,着色4面有几个?拿走其中的一个小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相比有变化吗?”通过角色的转换,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训练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强化学生问题意识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 因此,教师应善待孩子的提问,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要及时表达自己积极的反应,如,你的想法真的很奇妙,很有启发,从你所提出的问题中,就可以看出你的知识面很广。也可以采用一些更加鼓励的方式,如鼓掌,伸出大拇指,做一个OK的手势、荣誉命名等等,使学生在得到积极肯定评价中强化问题意识。
正如培根所言:“如果你以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为此,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答”,更要学会“问”,因为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
(作者单位:福建省大田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