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小专题研究

2014-04-17顾颉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专题研究课题研究

●顾颉

追随教师专业化的世界脚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尝试教育研究。 然而,一线教师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怎么表达研究的成果等一系列操作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以至在实际中出现了大而不当,华而不实,研而不深,劳而低效、无效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地区和学校积极开展“小专题”(有些也称“小课题”、“微型课题”)研究,现在这一颇具号召力、生命力、影响力的新颖的研究形式,已在广袤的大地上遍地开花,成为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主要形式,形成了丰富的成果,惠泽于广大教师,从而破解了这一长期困扰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难题。

综观“小专题研究”,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植根实践,题材广泛。小专题研究是教师为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开展的研究。 它的选题范围十分广泛,学科教学教研、班主任工作、学习指导、乃至如何整理复习,如何合理编排学生座位等一个个具体问题,皆可以纳入其中。 这一“草根”特征,使一线教师人人都可以找到研究的素材。

开口较小,追求深刻。 小专题因小而专,因专而深,因深而实。教育科研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自觉地追求深刻。“自觉”表现在研为所用,是“我要研”,而非“要我研”,不具强制性,不带功利性。 “深刻”体现在对教育现象的深入洞察,对现象原因的深层剖析,对研究成果的深刻表达等,而非浅尝辄止。这些对于大课题难以达到的要求,在小专题研究中比较容易做到。

形式灵活,不拘一格。小专题研究的方法灵活多样,与“大课题”研究相比,它不那么讲究“规范性”,减少了许多繁文缛节,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它的成果表达不拘一格,可以是研究报告,也可以是一篇论文、经验总结、乃至一个教育案例及分析;这就降低了教育科研的门槛。

周期较短,投入较少。小专题研究的时间一般在一年以内,多以个人、备课组或一个名(优)师带几个徒弟的形式,对“硬件”要求不高,这就大大降低了教育科研的成本。

小题大做,小中见大。有道是,教育无小事。其研究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可以引发出相应的问题链,且环环相扣,一个小问题解决不好,往往会产生大问题。 又所谓“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教育科研属于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其本质是求真与创新,其基本要求小专题研究也要遵循,要“于微处见精神”。

小专题研究给教师的工作与精神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正如有的教师朋友说:“做微型课题研究,让原本平凡的岁月变得精彩而生动,也带给我很多启示。”

做课题研究, 可以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多一些波澜,消除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带来的疲乏和厌倦。

做课题研究, 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思考增几分色彩,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教学生活将会因为我们的不断思考而走向深入,走向开阔。

做课题研究,可以让我们的教育心情充满愉快。漫步微型课题之旅, 让我们感受了了一路耕耘的辛苦,也有一路沿途欣赏风景的欢欣。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现在,小专题研究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研究已蔚然成风,成为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催化剂,它启示我们:

教育科研并不遥远,它就在你的课堂上,在你的班级中……

教育科研并不神秘,只需要你真实地去实践,朴实地去表达;

教育科研并不很难,只要你肯学习和尝试,就可以入门,成为行家里手;

参与教育科研真的很幸福,它使你体验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快乐,展现自身的价值。

愿小专题研究,护航美丽教育人生!

猜你喜欢

专题研究课题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专题研究·古代地中海文明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第一次写课题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孙武专题研究》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The Collaborative Cross mouse genetic reference population designed for dissecting complex tra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