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西文兴村柳氏建筑与民俗
2014-04-17裴池善
裴池善
(晋城市政协,山西 晋城 048000)
一、西文兴柳氏建筑群选址
中国人对于营造家园的讲究由来已久,从最初的选址规划,到宅居的一砖一瓦,民俗学理念贯穿始终。选址首先要满足自然经济下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影响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和水源。
柳氏民居坐落在南北走向山梁的东侧,东靠西文兴河,南临山谷。东部南北两端地势较低,有高大砖砌防护墙,墙下层是砖式窑洞,面朝村外,窑门外有走廊,约3米深。防护墙上部为瓦房,面向西,建有木雕花栏、过亭。南部面临山沟,亦有砖砌高墙。这样,在东、南高墙之上,便构成了一个大平台,柳氏民居便建筑在这个大平台上。其四周青山绿野,风光秀丽。举目南眺行屋拱翠,挥手东指三台左抱,侧身西观九岗右环,回首北望鹿台挺秀,是谓之“环山居”。
柳氏民居为典型的明清城堡式庄园建筑。它依托北山,起势作“凤凰展翅”,总面积达30余亩,一派气吞山河之态,十足一幅田野美景画卷。柳氏族人对拥有这样一处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气候宜人的“地灵”十分满意,也可能是他们当初选择迁徙的重要原因。
居所选址,除了着眼于土地、水源之类的自然生存条件,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便是“风水”。风水的基本理念是藏风聚气,在环境的选择上一般考虑4个主要方面,即:觅龙、察砂、观水和定点。“龙”指坐靠的主山脉,“砂”指主山脉四周尤其是左右的小山;“水”比较容易理解,比如小溪、河流,“定点”指在前3者的基础上最终决定居所的具体位置。综合这些方面,通常意义上的理想环境应该是:背后有祖山、少祖山,面前有朝山、案山,左右有大小连绵的几层山,叫护砂或左辅右弼,前面最好还要有“腰带水”环绕,形成一处山环水绕、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相对闭合的空间环境。还有更为讲究的,是在各处适当的位置有“文笔峰”、“案”、“印”、“笔架”、“砚池”等,以利于文运、官运、财运等。
柳氏民居靠山面水,溪水从村前流过,水走眠弓,符合古人“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风水理论。古人认为,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这种依山傍水,眠弓水绕的风水格局,可谓柳氏民居的得意之处。
柳氏民居的正房、厢房、厦房、倒座房的高度不尽相同,高低错落。这种住宅高或低的设计通常并不是出于主人的主观意识,而由风水堪舆决定。风水师根据住宅的朝向和大门的位置,再按照一定的规则,定出四合院的“上位”,即“吉星”所处方位,该方位的房屋要适当建高。相应的,“凶星”所处方位的房屋要建的矮些,从而达到“以正压邪”、“趋吉避凶”的效果。如“河东世泽”院,大门偏于坤方(西南),根据风水堪舆理论,其主房应该立于乾位(西北)。乾坤定位,阴阳才可平衡,但是西北毕竟是小房,高度还是赶不上堂房,于是便在西北房顶立“吉星石”作适当处理。“吉星石”通常用砖、瓦代替,其计算方法很特别,以“一瓦算一尺,一砖抵一丈”,当然,这只是象征性的做法。
二、西文兴柳氏建筑群遵循的礼法制度
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原因,柳氏民居原建筑已大部塌毁,仅存7座完整院落,12座明清残院。这些庭院建筑形制大致相仿,皆为四合院式。院门偏于一角,多为坤、巽、艮门。完整宅第的大门均有牌楼装饰和石狮石鼓相镇,院内东、西、南、北四面为两层楼阁式建筑。其中北房为高阶台,宽走廊。每院四角又另有一小院,房屋两间。这种建筑形制俗称“四大八小式”或“四合五天井”。
四合院,也包括三合院建筑,不仅是人们习惯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体现了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民俗秩序——封建宗法制度。
首先,院落是封闭的。从外观上看,四周都是高高的院墙,双坡顶,外墙很少开窗,即使开窗,也是在高高的墙顶位置留小小的一两扇,可望而不可及,更别说窥视院内的一分一毫。整个院落森严封闭,只留一个大门,而且在无人出入的绝大多数时间紧闭。四合院的这种封闭格局与中国人内向、保守的心态分不开,又与中国人千百年来安于现状、与世无争的处世哲学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分不开。四合院的封闭性还有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即对安全的考虑。这与中国历代社会的动荡有一定的关系,社会大气候对人的教化往往超过了自然界对人类的影响。
其次,四合院强调中轴线,采用对称布局。四合院的主要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如堂房、厅房、倒座等,这些建筑严格对称且沿纵深发展,厢房及前后(或左右)别院也采用对称的手法,给人的感觉就是统一和严谨。四合院的这种布局适应中国传统家庭起居习惯,也体现了中国家庭的伦理道德。这种严谨有序,从某种意义上是对封建宗法制度的维护。
柳氏民居建筑群的空间组合及表现形式更严格地遵循封建等级礼制。不同用途的建筑,在规制、体量、位置等方面均不同,家庭中的人伦关系、各种活动功能关系,在平面布局中安排得井然有序,如“司马第”宅院,为南北递进的“前堂后庭”样式。居中的大厅房用于会客和举行家庭礼仪,并于此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突出门庭之显赫。内外有中门、小门相通,“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掩蔽其面”。
再次,柳氏民居住宅群普遍使用影壁。影壁,又叫照壁,在古代称“萧墙”。“祸起萧墙”就是用来指内乱的,可见自古影壁在民居建筑中就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大多摒弃了它最初、最基本的屏障作用,而主要是为了装饰美观。
关于影壁的产生有很多传说。常见的一种是,古时候人们的宅院里经常闹鬼,开门稍有不慎,便有厉鬼闯入院子,祸害家人的性命,防不胜防。后来,人们发现鬼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只会走直线而不会转弯。于是就在大门里或外竖一道墙,即使鬼闯入院子也只能撞到墙上,进不了内院,所以影壁在民间又有“鬼碰头”之说。过去人们把门内的墙称为“隐”,门外的墙称为“避”,后来不管门内门外的墙都取“隐蔽”的谐音而称为“影壁”。
柳氏民居影壁以砖制居多,且大多随墙而建,独立设置的很少。影壁面上均为方砖斜角对缝,装饰着砖雕。个别影壁的中央开光盒子里有主题性雕刻,内容十分丰富,花鸟鱼虫、山石林木、人物故事各种纹样都有。有些有如意形、回纹、竹节或“万字不出头”边框,有些则无边框。雕饰手法也十分丰富,有线雕、深雕、圆雕等,大多属混用。影壁四周往往还有带状的砖雕装饰,题材有几何纹样,也有花鸟等。壁顶一般采用房屋屋顶的做法,也有屋脊和瓦面,檐下还有斗栱、平板枋、垂柱等仿木构件。壁座多用须弥座或者须弥座的变异形式,有的须弥座里还雕有“小狮子”戏“绳”图,取“神狮”谐音及“四世同堂”含义。简单的只有壁心,而无壁顶和壁座。
三、西文兴村柳氏建筑群三雕与民俗
在柳氏民居信步漫游,你定会被那无处不在的木雕、砖雕、石雕吸引。每一道门楣、窗棂、栏杆、槅扇、飞檐,每一块裙板、匾额,每一根梁枋,每一组斗栱,无不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千姿百态,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仅窗花图案就有40余种,故事木雕板块百余方,石雕上千块之多,构栏、华板、裙板近千,且图案几乎无有雷同。
柳府建筑工艺风范在意境创造、艺术造诣以及民俗文化蕴含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柳氏民居集南北风韵于一身,窗棂、耍头以典雅大方为先,雀替、栏杆以玲珑精巧为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构图缜密,雕刻精美,并通过谐音、成对、顾盼、呼应、回旋等表现手法,用传统吉祥图案来喻事和抒情。建筑装饰所表达的内容,一般以各种抽象的图腾、图案,用会意、借喻、谐音、比拟、象形、联想等手法表现。例如:梅兰竹菊和琴棋书画表现志行的高尚雅洁,这是隐喻和比喻;蝙蝠代表福,麂鹿代表禄,戟代表吉祥,花瓶代表平安,这是谐音;喜鹊登梅(喜上眉梢),牡丹(花开富贵),这是联想……比较复杂的则把几种方式综合使用,如一只蝙蝠和一只绶带鸟在一起,叫做“福寿双全”,牡丹与桃放在一起,象征“富贵长寿”,莲荷底下有游鱼喻意“连年有余”,莲与盒子组合有“和合美好”之意,等等。仅一个“行邀天宠”的门楼,就可读出近30种含义。例如:以云纹、蝙蝠表“天降鸿福”,以莲花、桂枝表“连生贵子”,以1根绳子串3个铜钱表“连中三元”,以5蝙蝠展翅围绕1个寿字表“五福朝寿”,以万字纹、菊花、莲花表“万年连举”,以慈姑、祥云来表“慈祥”之意。还有四艺(琴、棋、书、画)、暗八仙(八仙所持之宝物)……
柳氏民居建筑的装修、装饰极为精致,主要院落住宅均用六抹隔扇门和槛窗,棂花图案有三交六碗毬纹菱花、三交六碗菱花、一码三箭、套方、拐子锦、工字卧蚕步步锦、套方灯笼锦、正交万字锦、正搭正交方眼等等,丰富多彩。外设帘架的横陂更是透雕繁琐的各式花样,比如:龙凤呈祥、暗八仙、八宝、麒麟、鱼戏莲、牡丹、喜鹊等吉祥图案,喻不同的含义,表达主人的美好向往和企盼。动物中的龙、虎、凤、龟四神兽和狮子、麒麟、鹿、鹤、鸳鸯等,植物中的松、柏、竹、梅、菊、兰、荷等都是装饰中的常见之物,也是经久不衰的装饰题材,此外还有文字装饰和大量几何纹样。这些装饰不仅在于它们的外在形象,而且在于它们能够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内涵。其所包含的意义主要是教化、吉祥、言志和颂赞等,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感情。
用于建筑各个部分的装饰形象,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山水、器具等都是被概括、简化而程式化了的,都比原本形态更为精练。比如许多动物被简化为二度空间的平面形态,依然展示出各自的神态特征。莲荷、牡丹等在工匠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都有定型的图案样式。装饰中的器物也多以程式化的式样出现,如:琴棋书画这个表现文人士大夫生活的题材,在实际运用中简化得只用竖琴、棋盘、书函、画卷表现。形象复杂的八仙只剩下他们手持的8件宝器,而且这8件宝器在装饰中早已形成了相当标准的式样。
四、柳宗元思想与西文兴村柳氏家训
西文兴柳氏先祖柳宗元,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哲学家,在西文兴村柳氏民居建筑群中无处不留有柳宗元思想的印痕。他留给其子孙的格训:“……世代为官而勿贪,产业阔大而勿霸,金仓银财而勿欺,驷马之门而勿淫……以国为忠,以族为孝,以德为邻,与人为善……成名勿宣门庭,得志勿忘饥民……”,这是各个历史时期应共同遵守的社会公德,也是重要的民俗学范畴。
柳氏除以祖训教育子弟外,还请名人写下一些以封建社会伦理道德为内容的箴语、格言等书法作品,刻成碑记,镶嵌于庭院墙壁。其中包括府门楼东西两侧的“忠”、“孝”两字,木刻门匾“恪守先业”,文征明的《谕俗四条》,方元焕所书《封建四伦(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箴语》,王阳明的《大丈夫处世格言》等,营造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柳氏在明清能出现长达两个多世纪、延续多代的辉煌时期,与其良好的家训家风分不开。
柳氏家训的内容涉及社会公德、居家理财、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如:“报答四恩,广行三教”,“子自当克勤克俭以守基业”,“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生意房产断断不可瓜分”,“未有和乐而祯祥不来者,亦未有乖戾而祸殃不应者”,“公中遇娶妇者,只备水礼聘金,嫁女者嫁妆全副,尔等量入为出,各自勉力”,“尔八婶母系孀居,公中每年给钱五拾串令其穿着零使……”等等。
西文兴村柳氏民居蕴含的民俗文化十分深厚,是我们研究乡土聚落文化的活化石。研究柳氏民居,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王良.柳宗元与柳氏民居[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程文君,张雪坤.浅析柳氏民居石柱础装饰艺术[J].美术大观,2013(4).
[3]沈琨.山坳里的庄园——柳氏民居[J].寻根,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