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侯玺墓志考

2014-04-17郭继宾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吉士翰林院温县

郭继宾

(焦作市博物馆,河南 焦作 454000)

焦作市博物馆2013年征集一方“侯公圹记”(侯玺墓志)。墓志为上下一合两层,青石质,长方形,底和盖皆边长62.5厘米,边宽33.5厘米,厚度皆15厘米,志盖盝顶,顶面正中50厘米长、22厘米宽磨平一方框,内题楷书“侯公圹记”四字,四边为斜剎。志文分两面,一面在志盖底部,一面在志石上部。楷书,皆20行,足行13字,共472字。因墓主是当地名人,书丹者是清代二品高官,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及艺术价值。

一、墓志录文

例授文林郎显考府君圹记

府君姓侯氏,讳玺,字印台,前明由洪洞迁温,越十七世而至府君。曾祖讳仲良,邑庠生。祖讳瀛洲,太学生。父讳维翰,邑廪生。府君赋性沉潜,学业多由庭训,居乡恂恂唯谨,自奉俭而中礼,遇亲族贫之辄倾囊助之,旋授知钱大宗伯,入邑庠,冠其军。又从李文清公游学益进,虽梦寐呓语犹作诵读声。显妣王太孺人,幼读孝经等书,辄通大意,事舅姑均得其欢心。姑卒,遗孤女抚之,恩勤备至。堂弟妇早逝,以孤女与少子嘱之,抚摩无异己出,既为不肖等择师课读,娶妻授室居,恒教以义方循循善诱,无疾言遽色。虽子妇事之终身罕见其怒容,理家政四十二年,其间冠婚丧祭水旱兵疫措之,裕如无几微缺陷焉。府君生于嘉庆十八年四月廿五日辰时,卒于道光廿八年五月廿五日酉时,享年三十有六。太孺人生于嘉庆十七年八月十七日申时,卒于光绪十六年六月廿三日酉时,享年七十有九。子二:长靖臣,捐从九品,生孙铎、孙女一;次即不肖举癸酉乡榜大挑二等,历暑柘城、浚县、训导、郑工、保升知县,生孙三:长鐈、次鍒、三钰,孙女三。今卜于八月十六日合厝太孺人于府君之圹,谨撮其要以志诸石一切谀墓浮辞弗敢赘焉。

戊子科举人候选教职姻愚侄王得印□讳

赐进士出身前翰林院庶吉士礼部主事世愚侄阎萃峰书丹

孤哀次子鼎臣泣血谨志

光绪十六年八月申士贤刻字

二、志主生平考释

根据墓志、地方史志和家谱考证,志主侯玺,字印台,生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四月二十五日,卒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五月二十五日,享年36岁,河南温县大尚村人。从墓志看,侯玺曾祖侯仲良,邑庠生;祖侯瀛洲,太学生;父侯维翰,邑廪生;都受过一定教育,可以说侯玺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并且在其家谱中也有记载;其妻王夫人,生于嘉庆十七年(1812)八月十七日,卒于光绪十六年(1890)六月二十三日,享年79岁;侯玺与王夫人生二子,长子侯靖臣,从九品,生子女各一人,子侯铎;次子侯鼎臣,曾任郑工等县的知县,生子女各三人,子侯鐈、侯鍒、侯钰。纵观侯玺短暂一生,“学业多由庭训,居乡恂恂唯谨,自奉俭而中礼,遇亲族贫之辄倾囊助之,旋授知钱大宗伯,入邑庠,冠其军,又从李文清公游学,益进,虽梦寐呓语犹作诵读声”。李文清就是清代的一品官员李棠阶,能跟从李棠阶游学的人在当地极少。侯玺最终“例授文林郎”。从墓志看,侯玺是一个仁义、诚信、助人、孝悌、勤奋、刻苦的读书人,若非短命,定会大有作为。

清代一品官员的妻子称夫人,三品称淑人,六品称安人,七品称孺人。墓志称侯玺的妻子为王太孺人,也证明侯玺官至正七品。志文知王太孺人也是一位知书达礼、任劳任怨、德业相劝、患难相恤、品高才淑之人。从墓志“戊子科举人候选教职姻愚侄王得印”一句还可知侯玺的王太孺人娘家也是名门望族。

三、志主世系及播迁

根据墓志内容及墓志出土地点、家谱和地方史志考证,温县的侯氏,系明初由山西洪洞县移民而来。据温县城西的大尚村《侯氏家谱》记载,山西洪洞县侯村为侯姓起源之地,此村在周时为一王侯之地,爵位为侯,故名侯村。村东有女娲庙,庙前有周柏。宋以来历代御祭,周封侯赐姓侯,故此村是侯姓发源之地,之后远近播迁。侯村的女娲陵、娲皇庙、补天石等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永乐四年(1406)正月,居住在洪洞范家村(今范村)的侯庭文率元、统、顺三子迁居温县城东北八里的大黄庄村。此后,长子侯元又随父亲返回原籍,次子侯统迁居大黄庄村南五里的赵堡村,三子侯顺迁居温县城西二十里的大尚村。侯顺生二子:广文、广武;至九世有居楚、居晋、居宸三兄弟。居楚生四子:采服、镇服、五服、绶服;居晋生二子:潘服、元服;居宸生三子:九服、男服、嗣服。遂分为九门,至今发展到二十四世。侯顺的十世孙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三月立了一通始祖碑,碑文曰:“泽厚流长朔渊源,垂裕后昆不计年。宗支绵绵衍瓜瓞,亦叶蔼蔼发芝兰。农服先畴庆谋深,食旧德歌比追远。沽恩世休无以根,敬勤铭心永世传。”[1]志主侯玺应是侯顺的十七世孙。侯顺定居大尚村后不断有人外迁。六世侯堂携二子玉田、玉奇迁居温县城南六里黄河北岸的张王庄村,至今发展有三百余口;十六世侯承信迁居博爱县城东十里苏家作村;十九世侯均正迁居今南阳市的社旗县赊店镇。温县的古城村、树楼村、大河渠村的侯姓也是大尚村侯氏的支脉。

温县侯姓人才辈出,除侯玺外,其二子曾任多地知县。支系侯来仪,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陕西即用知县。1983年从河南省农科院副书记、副院长职位上离休的侯松林曾任温县的第一书记,受过毛泽东接见。20世纪80年代初的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侯志英祖籍就是温县大尚村。

温县城正北十里的东南徐堡、西南徐堡的侯氏和侯玺这一支关系较远,是明洪武年间最早由山西洪洞迁温来的。

四、墓志书丹者闫翠峰

闫翠峰(1859—1912),字荟青,号筱浦,今温县北冷乡北冷村人,清光绪五年(1879)21岁中举,25岁考取光绪九年(1883)癸未科进士,第三甲第74名,同年任翰林院庶吉士,38岁出任吏部考功司主事,41岁为吏部员外郎、中宪大夫等职。卒后葬于温县北冷村东北500米处,南临济水,其墓于1983年被温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4闫翠峰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考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里有关于闫翠峰考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及散馆以部属用的记录[3]。明清时期,翰林院是朝廷重要机构,执掌诏令起草、史书编纂、经宴侍讲等朝廷日常工作。一般来说,进士分三等:一等直接进入翰林院,任职正式翰林;二等为翰林院庶吉士,是培养后备人才,三年后“散馆”,考核合格者正式任翰林院编修,不合格者出任地方官;三等出任地方官员。闫翠峰属第二等。“散馆”后出任吏部主事。

闫翠峰墓表即《皇清诰授中宪大夫翰林院庶吉士员外郎考功司主事加四级闫公筱浦墓表》,开篇说:“行之南,黄之北,独得山川灵秀之气,堪与李文清、毛文达后先辉映者,闫太史一人而已。”[4]李文清即李棠阶(1798—1865),字树南,号文园,又号强斋,谥号文清。1822年道光壬午科进士,晚清重臣,官至大理寺卿、户部、工部、礼部尚书,军机大臣,翰林院编修,著名政治家、理学家、书法家[2]349。毛文达即毛昶熙(1817—1882),字旭初,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达,武陟县人,清道光二十五年即1845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都察院左御史,吏部、户部、工部、礼部、兵部尚书,是清代与曾国藩、袁世凯、张之洞、李鸿章等同等重要的大臣[2]350-351。闫翠峰墓表把闫翠峰与李棠阶、毛昶熙相提并论,尽管有誉美的成分,评价还是相当高的。1900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慈禧太后逃奔西安避难,墓表载闫翠峰“冒锋镝矢石,涉险奔行在,无惧色,人以为非公有忠孝之诚不及此”[4]。显示他对清廷的忠诚。

闫翠峰还是风靡全球的太极拳传承人[5]。公论太极拳为博爱县唐村创造,温县陈沟光大,乾隆年间唐村李鹤林是太极拳名师,著有《太极拳论》一书[6],其孙李嘉际(1811—1900)教出太极高手闫翠峰。他晚年在老家设“励精文社”,给予花红资助,鼓励村内青年习文学武。

清代,怀庆府一带的书法造诣,以李棠阶、毛树棠、毛昶熙和段晴川为代表。李棠阶的书法以行书见长,焦作市博物馆就收藏有其多幅作品,如其十一言对联:率素履攸行耕良農读良士,学古训有获俭养廉勤养身。整副作品章法疏朗开阔,结构端庄紧凑,颇具闲雅含蓄之美;毛树棠,字荫南,号芾村,河南武陟人,嘉庆十年(1805)翰林,盐部侍郎,著名书法家,以草书著称,馆藏有他的草书和楷书,如七言对联:十年揩洗见真妄,万象纵横不絜留。毛昶熙,书法造诣高深,但生前有“三不留”原则即不留墨迹、不留文章、不留财产,因而,书法作品写过就烧,故留下较少;段晴川(1812—1893),字文澜,号春湖,河南温县人,道光十七年(1837)拔贡,官至内阁侍读学士,著名的书画家、鉴赏家,馆藏精品行书四条屏,整副作品行草结合,浑然一体。[7]

闫翠峰的书法艺术以楷书见长,多师赵之谦,兼学褚遂良,略具“二王”,力宗北碑,其力、神、韵、气俱佳,与李棠阶、毛树棠、毛昶熙、段晴川的书画成就相媲美,在晚清应有相当的地位。闫萃峰楷书章法、墨法特点,一是隶味浓厚,二是唐楷意境明显,三是有“馆阁体”之痕。

侯玺墓志的书法艺术熔古铸今,兼容并包,各路精华都有。细品之,内中还有太极拳阴阳平衡的哲学理念,这与书丹者闫萃峰太极大师不无关系。太极的图徽是阴阳鱼组成的圆,太极拳套路就是围绕中心划圆,通过其千变万化的拳法,向人们揭示了天人合一的深刻内涵。墓志的书法和布局,有浓有淡,有疏有散,有阴有阳,有虚有实,刚柔相济,反映出闫翠峰把太极拳理论融入到了书法之中,从字体中我们能看到闫萃峰太极拳大师的影子。

五、结语

河南温县人杰地灵。卜子夏、苏忿生、司马懿、司马承桢、郭熙、李棠阶、段晴川、闫萃峰皆是品高、志坚、学富、艺娴、位重、气正、功卓之名人。世称“温县古八贤”。侯玺虽非震古烁今人物,但像闫萃峰如此的重臣名家为他书丹墓志,说明侯玺仍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总之,侯玺墓志,弥足珍贵。对于研究温县历史人物及侯氏、闫氏家族的来源与播迁,特别是研究清代社会生活、丧葬风俗、书法艺术、太极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仲廉.温县姓氏[M].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4:91.

[2] 焦作市文物局.焦作市文物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3] 张保民.清代翰林院庶吉士闫翠峰[N].焦作日报·晚报,2013-09-09.

[4] 皇清诰授中宪大夫翰林院庶吉士员外郎考功司主事加四级闫公筱浦墓表,现藏于温县博物馆.

[5] 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下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841.

[6] 王广西.中原文化大典·民俗典·武术[M].郑州: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142.

[7] 郭继斌.焦作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9

猜你喜欢

吉士翰林院温县
河南省道235温县城区段改建工程竣工通车
温县
方复 《苏东坡重返翰林院》
从《旧京词林志》看明代南京翰林院地位的下降
温县
明代翰林院在高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短小的铁棍山药是个宝
中国现代女作家笔下“南洋”浪荡子形象之比较:以“凌吉士”和“范柳原”为例
在追求与拒绝之间——谈《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主义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