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儿教育
2014-04-17蓝建中
■蓝建中
日本幼儿教育
■蓝建中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和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其学前教育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日本开始重视幼儿教育问题,通过相关立法、政府拨款,使得日本儿童的入园率不断提升。文部省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有着足够的认识,给予极大的重视,把它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部分来抓。日本土地最为紧张,但他们尽量给幼儿园盖平房,为的是把幼儿园的危险系数减到最小。
国家政策保障发展
日本学前教育从初具雏形、日臻完善到不断发展,主要得益于日本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予以高度重视,用行政的手段不断调整国家有关政策来保障学前教育发展。日本幼儿园没有把具体知识传授放在重要位置,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幼儿园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假名、数学这些学习的项目,更不用说英语、奥数之类的课程了。
日本学前教育既寓教于乐,又通过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培养方式,将日本传统文化和优良品质一代代传递给孩子,铸就孩子完善的人格与整个民族的特性。日本的幼儿教育机构可分为两大类:幼儿园和保育所。二战之前,幼儿园主要是针对富裕家庭3至6岁的儿童;保育所则针对平民家庭0至6岁的孩子。前者隶属文部科学省(相当于我国教育部),后者则隶属厚生劳动省(相当于我国卫生部)。
日本的幼儿园又有公立和私立之别。其中,私立幼儿园总数超过一半,所接收的儿童人数更是超过七成,可说是幼儿园中的多数派。不论是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都不免费。一般来说,公立幼儿园收费要比私立幼儿园便宜。
收费与收入挂钩
日本公立幼儿园收费标准由相应政府机构规定。有趣的是,家长收入水平不同,收费标准也不一样。交的所得税越高的家长,入园费交得也就越多。私立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则是统一的,一般比较常见的是每个月3万至6万日元,大约相当于2500元至4800元人民币。
至于保育所,总数偏少,而且,上保育所必须要有父母双方均在职的证明,以及没有同住成人亲属可以照顾孩子的证明。保育所的收费方式与公立幼儿园相似,家长收入越高收费越高,一般在1万至4.5万日元,相当于800元至3600元人民币。在日本,极少听说什么幼儿园的潜规则的,日本何以能做到这点?
幼儿园的运营资金大部分来自国家和城市财政。在日本,教育不仅是国民个人的事情,更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头等重要的大事。幼儿园资金由三部分组成,即市财政、国家财政,然后才是个人。一般来说,每一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运营成本,确定当地幼儿园照看一个孩子所需要的成本是多少,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一个幼儿园所收儿童的数目,来支付给幼儿园相当的费用来维持幼儿园的运行,也就是说,幼儿园并不直接从家庭收取托儿费用,而是从福祉部门获得全额拨款。这一点较大程度避免了高收费等一些潜规则的出现。
每个孩子上幼儿园所缴纳费用按家庭收入多少相差悬殊。福祉部门的钱从哪里来,自然来自税收,与此同时,由于日本的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家庭也要缴纳费用(相当于我们的托儿费),而这个费用在京都市按照家庭税收多少分为13等且相差悬殊,在同一个幼儿园受完全相同的教育,有的孩子一个月可能不需要缴费,有的孩子一个月则要交七八万日元!这不是很不公平吗?然而,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公平,像每月缴纳七八万日元的,家庭纳税高达73万,可想而知收入的高额程度。收入越高,缴费越高,说白了,日本社会就用这样的方式实现了损有余以奉不足的原则,降低了贫富格差,使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安心地接受教育。并且由于这些费用通过银行直接缴纳给政府福祉机关,不和幼儿园发生直接关系,幼儿园并不知道每一个儿童缴纳的费用是多少,在幼儿园方面,教每一个孩子都从政府得到相同的划款,以此防止差别对待的出现。让社会的贫富差距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平衡,这是保证社会平稳的关键,这比给幼儿园和学校配备钢叉有效得多。
幼儿园大同小异的硬件设施和教育内容。日本小学基本实现全国公平教育,幼儿园虽然起步晚,但是经过多年经营,在硬件和教育内容方面也都大致相同,而日本幼儿园教师资格又极为严格,每一个老师都身手不凡,个个都是多面手,令人叹服!这样虽然也有远近等区分,但是不会有教育资源分配悬殊的忧虑,自然也不需要花钱托关系,为择园担忧了。
幼儿园的大型活动收支都由家长会和幼儿园一起操作完成。日本幼儿园一年到头,有数不清的活动,一些小型活动,比如挖个红薯、打个年糕、洗个照片,就由园本身按成本收费,但是像夏天节日、运动会、发表会、苑节等大型活动,收费运作就主要由家长运营会来操作,这样挣了多少(苑节因为买东西,是可以赚钱的),花了多少,一目了然。要给老师买礼物,也是集体决定,私下送礼几乎没有。
促进幼教可持续发展
旅华日本作家加藤嘉一针对中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他所撰写的著作中一语道破天机地指出,日本老师在实践中教的无非三项:一是如何与同学相处;二是如何礼貌对待长辈;三是如何靠自己解决问题。
日本近几年的“幼小衔接”探索,主张“幼小双方都回到教育的原点”,形成教育的共同体, 通过双方的合力促进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幼小衔接”本身不再是目的,而是成为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实施“幼小衔接”教育后,儿童的教育活动已从学习的萌芽期转向自觉学习期。培养儿童的“学习自立、生活自立、精神自立”已成为“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