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常见猪传染性腹泻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控对策
2014-04-17杨小金殷玉武
杨小金,殷玉武
(1.南京市雨花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南京 210012; 2.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2)
基层常见猪传染性腹泻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控对策
杨小金1,殷玉武2
(1.南京市雨花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南京 210012; 2.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2)
猪传染性腹泻病是猪的常见多发病。基于受基层单位病原检测技术的条件限制,一旦发生传染性腹泻病,基层兽医通常依据临床症状做出初步诊断与治疗,如果临床经验稍有不足,误诊、误治或延误诊治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梳理出了常见的12种猪传染性腹泻病临床诊断要点与综合防治措施,以防止其重大疾病的发生。
猪;传染性腹泻病;基层临床诊断;防控策略
猪传染性(病原性)腹泻病主要是由病毒、细菌及寄生虫等病原引发,是猪的常见多发病,临床上容易混淆,不易诊断,给基层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笔者结合临床实践,梳理常见猪传染性腹泻病临床诊断要点及综合防控措施,对于降低误诊误治率,做好基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临床症状
根据病原不同,细菌性腹泻主要有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副伤寒、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耶氏菌引起的猪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病等,猪病毒性腹泻主要有猪传染性肠胃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瘟等,以及由球虫引起的寄生虫性腹泻等。这些病原有时呈单一感染,有时为混合感染[1-2]。
1.1 猪细菌性腹泻
1.1.1 仔猪黄痢 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7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易发,多呈急性和高度致死性。急性发病仔猪精神沉郁,全身衰弱,迅速死亡,继而其他仔猪相继腹泻,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混有凝乳状小片和小气泡,腥臭味,肛门失禁,少有呕吐,病仔猪不愿吃奶、很快消瘦、脱水,最后衰竭而亡,重者死亡率达100%。1周以后发病相对缓和,2周龄后发病较少。
1.1.2 仔猪白痢 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该病以10~20日龄发病最多,7 d以内或30 d以上发病较少。临床表现为仔猪突然腹泻,开始排浆糊状粪便,继而变成水样,随后出现乳白、灰白或黄白色或混有气泡的粥状腥臭味稀粪便,有一定食欲,病猪迅速消瘦。该病发病率较高,死亡率比仔猪黄痢较低。轻症有时不治也可自愈,3~7 d康复。
1.1.3 仔猪红痢 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由C型或A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引发。该病主要发生于1~3日龄的新生仔猪,排出浅红或红褐色稀粪,或混合坏死组织碎片和气泡;发病急剧,病程短促,死亡率极高。
1.1.4 仔猪副伤寒 又称猪沙门菌病,该病易发于6月龄内仔猪,2~4月龄仔猪多见。急性(败血)型,多见于断奶前后(2~4月龄)仔猪,体温升高(41~42℃),先便秘后下痢,粪便水样、恶臭,很快死亡,且耳根、胸前、腹下等处皮肤上现淤血紫斑,耳尖干性坏疸。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体温升高(40.5~41.5℃),畏寒,结膜炎,黏性、脓性分泌物,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呈顽固性下痢,粪便中常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絮片,恶臭。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数周,伴以消瘦、脱水,终致死亡或成僵猪。
1.1.5 猪痢疾 又称猪血痢,由猪密螺旋体引发,以断奶后的7~12周龄仔猪多发。最急性病例突然发病,后数小时内死亡;急性者体温升高40.5℃,持续数日,粪干硬带粘液,随后下痢,粪稀或水样,排红白相间的胶冻血便,迅速脱水,消瘦、拱背,最后衰竭而死;亚急性或慢型者病程长,反复下痢,混有黑色血便,发育不良,贫血。流行期长,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
1.1.6 猪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病 由耶氏菌引发,该病呈散发性和暴发流行2种流行形式。多见于架子猪,大部分猪为隐性感染,临诊上无明显症状,体温一般正常,少数升高到40℃以上,长期间歇性地排灰白色或灰褐色糊状稀粪。发病率高达50%~80%,出现败血症时,死亡率达30%以上。
1.2 病毒性腹泻
1.2.1 猪流行性腹泻 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发。1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病后呕吐、腹泻,3~4 d后呈现严重脱水而亡,死亡率可达50%~100%。保育猪和育肥猪死亡率较低。临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极为相似,不易区别。
1.2.2 猪传染性胃肠炎 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发。一般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12~24 h会出现呕吐,继而出现严重的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色,恶臭,体重迅速下降,明显脱水,发病2~7 d死亡,死亡率最高达100%;2~3周龄仔猪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断乳猪感染后2~4 d发病,表现水泻,呈喷射状,粪便呈灰色或褐色,个别猪呕吐,5~8 d后腹泻停止,极少死亡,但体重下降,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1.2.3 猪轮状病毒病 由猪轮状病毒引发,多发生在8周龄以内的仔猪,尤对无母源抗体保护的新生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100%。初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走动,有些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为水样或糊状。成年猪为隐性感染。
1.2.4 猪伪狂犬病 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发。新生仔猪染病后会出现大量死亡,15日龄以内的仔猪染病严重,死亡率可达100%。仔猪突然发病,体温达41℃以上,有神经症状、发抖,运动僵硬,痉挛,或有奇痒症、昏睡、呜叫、呕吐、腹泻,发病急剧,病程短促,1~2 d内死亡,死亡率极高。断奶仔猪感染后,发病率在20%~ 40%,死亡率在10%~20%,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无腹泻症状。
1.2.5 猪瘟 由猪瘟病毒引发。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4种类型。最急性型未见明显临床症状即死亡,死亡率很高;由急性型转变或慢性型表现为先短暂便秘,排球状带黏液(脓血或假膜碎片)粪块,后腹泻排灰黄色稀粪,便秘或下痢交替,以下痢为主。发热,不死的猪,常成为僵猪。
1.3 猪寄生虫性腹泻
1.3.1 猪球虫病 由多种球虫寄生引发,多发生在7~21日龄的仔猪。主要临床症状是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显黄色至白色,偶尔呈棕色。该病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随病情及混合感染程度变化较大,也是一种极易被误诊误治、形成僵猪的腹泻病。成年猪多为带虫者,是传染源[3]。
2 病理剖检
通过病理剖检所观察到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再结合流行特点及发病症状即可确诊。
2.1 猪细菌性腹泻剖检
2.1.1 仔猪黄痢 主要病变为肠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其中十二指肠最严重。肠壁变薄,黏膜和浆膜充血、水肿,肠腔内充满腥臭的黄色、黄白色稀薄内容物。空回肠臌气显著。
2.1.2 仔猪白痢 主要病变位于胃和小肠前部,胃内有少量凝乳块。部分肠粘膜充血,肠黏膜易剥脱,肠内空虚,含大量气体和少量稀薄、黄白色带酸臭味粪便。
2.1.3 仔猪红痢 小肠特别是空肠粘膜红肿,有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肠内容物呈红褐色并混杂小气泡;肠壁粘膜下层、肌层及肠系膜有灰色成串的小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出血。
2.1.4 仔猪副伤寒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主要病变在盲肠、结肠和回肠。主要特征是纤维索性一坏死性肠炎。表现肠壁增厚,黏膜潮红。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常可见针尖小、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或结节。肺常有卡他性肺炎或灰蓝色干酪样结节。大肠壁增厚,粘膜发炎,表面粗糙,有大小不一边缘不齐的坏死灶。
2.1.5 猪传染性胃肠炎 主要病理变化为急性肠炎,从胃到直肠可见程度不一的卡他性炎症。胃肠充满凝乳块,胃粘膜充血;小肠充满气体。肠壁变薄,肠内容物呈泡沫状、黄色、透明;肠系膜淋巴结肿胀,淋巴管没有乳糜。
2.1.6 猪痢疾 主要病变局限于大肠(结肠、盲肠)。急性病猪为大肠粘液性和出血性炎症,粘膜肿胀、充血和出血,肠腔充满粘液和血液;病例稍长的,主要为坏死性大肠炎,坏死常限于粘膜表面,肠内混有多量粘液和坏死组织碎片。
2.1.7 猪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病 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结肠和直肠孤立,淋巴滤泡肿大,向浆膜层或粘膜层凸出,有小米或绿豆大小,小结肠和直肠粘膜有散在呈火山口状的溃疡灶,内含干酪样物,周围有一充血带。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外翻。
2.2 猪病毒性腹泻剖检
2.2.1 猪轮状病毒病 病变主要在消化道,胃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小肠壁薄呈半透明,内容物为液状,呈灰黄色或灰黑色,小肠绒毛缩短,有时小肠出血,肠系淋巴结肿大。
2.2.2 猪伪狂犬病 肾脏布满针尖出血点,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和心包液增加,咽喉部及其淋巴结有坏死病灶,扁桃体、肝、脾可能有散在灰白坏死点。
2.2.3 猪瘟 死胎轻微败血症,肾脏皮质部针尖出血点,脾表面丘状小点出血,有的边缘有锯齿突起,出血性梗死。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中央坏死,呈大理石样,胃肠粘膜充血和出血,喉外膜有出血点。
2.3 猪球虫病剖检
主要病变见于小肠、空肠及回肠,肠浆膜有出血斑、肠粘膜糜烂、出血、坏死。常有异物覆盖,肠上皮坏死脱落,肠绒毛变短或消失。
3 防控策略
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综合措施,防控重在“四化”[4]。
3.1 饲养管理规范化
根据猪生长发育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方案,努力增强生猪体质和抗病能力。一是根据猪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合理制定全价饲料配方,确保各阶段的营养需要;二是加强饲料品质管理,防止并清除霉变饲料;三是做好母猪哺乳管理,确保仔猪出生1 h内吃上初乳,母乳不足或质量不好时,可采用人工哺乳,加喂质量上乘的乳猪料。
3.2 消毒措施具体化
防范病原微生物,净化养殖环境,是有效防控猪传染性腹泻病的关键措施之一。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病原监测,了解猪群机体潜在感染病原情况,采取药物净化与隔离淘汰等相结合的净化措施,特别是要消除母仔相互传染隐患;二是加强出入口封闭、消毒灭源,防止外来病原入侵;三是加强对便溺排泄物、垫料、病死动物的无害化(灭源)处理;四是加强哺乳母猪乳头卫生消毒管理,哺乳前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拭乳头,防止或减少哺乳仔猪直接接触病原。
3.3 免疫环节科学化
疫苗接种是增强生猪特异性免疫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预防措拖之一。应根据当地或养殖场(户)猪腹泻病发病与流行情况,结合不同猪群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合理选择疫苗,按期开展疫苗接种。常见免疫方法有:
3.3.1 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 可用仔猪大肠腹泻K88-LTB双价基因工程活菌苗,给妊娠后期母猪于产前10~20 d肌肉注射1 m L,疫情严重的猪场可于产前7~10 d再加强免疫1次,使新生仔猪通过哺乳母源抗体获得保护,以下情况相同。
3.3.2 仔猪红痢 可用C型魏氏梭菌氢氧化铝菌苗或仔猪红痢干粉菌苗于母猪产前30 d和15 d分别肌肉注射5 m L和10 m L。
3.3.3 仔猪副伤寒 可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对1月龄以上哺乳或断乳健康仔猪(即断奶前后仔猪)进行口服或耳后浅层肌肉注射免疫一次。
3.3.4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 可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妊娠母猪于产仔前20~30 d每头注射1.5 m L,其所生仔猪于断奶后7~10 d每头注射0.5 m L。未免疫母猪所产3日龄以内仔猪每头注射0.2 m L。体重25~50 kg育成猪每头注射1 m L,体重50 kg以上成猪每头注射1.5 m L,后海穴注射。
3.3.5 轮状病毒病 可用轮状病毒弱毒苗,对母猪临产前35 d和14 d分别进行肌肉注射1次,每次1 m L。其他猪龄(群)参照说明书使用。
3.3.6 伪狂犬病 可用伪狂犬病活疫苗,对妊娠母猪每头臀部肌肉接种2 m L;乳猪,每头股内侧肌肉接种0.5 m L;断乳后,股内侧肌肉或臀部肌肉再接种1 m L;3月龄以上仔猪和架子猪,每头股内侧肌肉或臀部肌肉接种1 m L;成年猪每头臀部肌肉接种2 m L。
3.3.7 猪瘟 可用猪瘟活疫苗(细胞源),参照当地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程序执行。
3.4 药物防治经常化
一是强化病猪补液,可通过静脉输液、口服补液盐或腹腔补液等方法进行补液。用精制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葡萄糖20 g、水1 L制成口服补液盐。二是规范用药,母仔同治,同群同治。对细菌性腹泻病,有条件的可在用药前进行菌体药敏试验,提高用药效果,常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氟哌酸、诺氟沙星等注射液,也可同时使用具有一定辅助疗效的新型饲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单纯病毒病应以加强管养、增强抵抗力为主,可用黄连素、抗血清、干扰素等,并辅以抗继发感染治疗;寄生虫病则选用针对性杀虫药,如伊维菌素、百球清、左施咪唑等;抗菌毒药物尽量使用中草药制剂。药物的使用应注意配伍禁忌,忌乱用滥用药物,减少抗药性、毒副作用、药物残留及二重感染的发生,并通过补足体液,加快药物等有害代谢物质的泌尿排泄,减轻酸中毒,协同治疗效果。
[1]白文彬,于康震.动物传染病诊断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4-635
[2]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46-380
[3]胡长文,张大勇.1起猪球虫病的诊治[J].南京:畜牧与兽医,2010(12):110
[4]丁壮,陈树宁.猪传染性腹泻及其防制[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98-172
(责任编辑:谭彩霞)
Clinical Diagnosis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Common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at the Basic Level
YANG Xiao-jin1,YIN Yu-wu2
(1.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of Yuhuatai District,Nanjing 210012,China; 2.Nanjing Animal Disease Control Center,Nanjing 210012,China)
The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is a common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of the hog.The pathogen detection technology at the basic unit is limited.Once the epidemic diarrhea occurs,the veterinarians at the basic level make ini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symptoms.If they do not have sufficient clinical experience,the misdiagnosis,mistreatment,or delayed treatment occurs frequently.This paper sorts out some essential points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12 common epidemic diarrheas.
pig;epidemic diarrhea;clinical diagnosis at the basic level;control countermeasures
S828
A
1672-755X(2014)03-0089-04
2014-07-01
杨小金(1968-),女,江苏南京人,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基层动物防疫及临床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