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教师的四重角色

2014-04-17蔡伯华

教育观察 2014年18期
关键词:哺育笔者文本

蔡伯华

(如皋市石庄镇高进小学,江苏如皋,226531)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很多,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更是多了引领者、“平等中的首席”等角色。眼花缭乱的角色让很多语文教师有些无所适从,甚至渐渐迷失了自己。显然,这是一个不好的倾向。而要改变这一现状,笔者以为还是要立足于一些不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基本角色,这样就可以给自己找到一个立足之本。笔者经过梳理与思考,觉得小学语文教师对自身的定位应当回到语文教学的原点,从原点处寻找教师存在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意义,并且确立四重角色,即教学者、哺育者、阅读者和写作者。

一、教学者,小学语文教师的天然使命

作为教师,教学是其天然使命,本不该赘述,但从追本溯源的角度来看,似乎还有重新阐述的必要。有知名教育专家曾经呼吁,“小学语文教学要回归原点”,“小学语文教学要回归常识”。笔者以为这样的呼吁与自身的思考是有重合之处的,只有回到原点(此处即指教师的教学者角色),才可以厘清自身的职业使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立身之本。

笔者这里不想赘述许多语文教学的大道理,只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者角色。其中,最需要考虑的一点是,语文教师在拿到小学十二本教材时,应当怎样将教材中的内容有效地“教”给学生。之所以给“教”字加引号,是因为这里所说的“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也不是建立在对新课程理念肤浅理解上的所谓的“探究”,而是指一个最为朴素的道理:在以学定教思想的指引下,选择学生喜爱的文本为突破点,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散射到其他文本当中去。

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意味着对传统教学顺序的重构,意味着不再遵循一页一页翻书的教学习惯。笔者曾经在开学两三周之后做了一个调查,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某册书中的课文。由于学生对新课本的亲近和对语文的天然兴趣,因此他们很快说出了自己喜欢的课文。在综合了调查结果后笔者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一般都集中在写人(包括童话故事等)或写科学的课文上。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为例,学生往往喜欢《李广射虎》《大作家的小老师》《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等课文。这说明三年级学生的兴趣点大多集中在这些课文上面,这对教学又有什么启发呢?教学中应该以这些课文为重心,重点发挥他们的辐射功能。比如在学习《水上飞机》和《跟踪台风的卫星》时,可以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这条并非课文主线的线索,引导学生去回顾曾经学过的《美丽的南沙群岛》等课文。寻找学生喜欢的课文其实是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一个过程,而把握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才有可能让因材施教、以学定教真正落到实处。

二、哺育者,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担当

哺育者看起来有点母亲或者幼儿园教师角色的味道,其实却不尽然。笔者这里强调的哺育者角色,是从小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出发的,是强调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的精神成长过程中,需要承担起精神哺育者的任务。

语文教学绕不开人文性,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然而人文性怎样才能得到落实,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笔者并不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鼓几次掌,激动一下,或者让学生流几行泪,悲伤一下就是人文性的体现。笔者以为,真正的人文性,应当体现文本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引领,体现学生对人文的感受,体现学生对语文的亲近。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的教学,此文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此时教师的哺育者角色体现或许应当是这样的:以一位长者的身份,告诉学生两千多年前祖先在南海捕鱼、种植;以一位现代人的身份,告诉学生南海何以能够具有“第二波斯湾”这样的美誉;以一位导游的身份,向学生介绍南沙何以充满魅力……

在这一过程中,精神的哺育不是空洞的、矫情的,而是建立在实实在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的,建立在学生根据文本而展开合理想象的基础上的,建立在通过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美丽南沙群岛图景基础上的。有了这些信息的刺激,学生的内心便会自然涌出对祖国南海的真诚热爱,而这种热爱之情的收获恰恰是一种精神引领的结果。语文教师精神哺育者的角色也便体现出来。

三、阅读者,小学语文教师的精神存在

小学语文教师本来应当是一个天然的阅读者,可事实却证明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对象除了教材、教参之外,更多的是一些快餐式的文学作品。在笔者看来,这些阅读对象可以充饥却不能提供丰富的营养。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必须从精神成长的角度来审视阅读什么和如何阅读。

朱永新曾经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尤其要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文本是经典的,但有时仅从文本本身还看不出是经典来,因为这些入选教材的文本大都是经过编者加工的。因此,当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再次强调阅读是一个与文本、编者和作者对话的过程时,语文教师自身必须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积累,才能与学生进行精神对话。如教《望庐山瀑布》真的只是教这首诗吗?不是,应当说教的是李白,因此教师要对李白的诗情有基本的了解。又如教《放飞蜻蜓》只是让学生了解蜻蜓吗?只是让学生学会放飞吗?不全是,应当说是教学生学会观察与关爱,学生只有懂得了这两点,才会对自然有一种亲近与守护。而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阅读来认识文本,认识自己。

阅读者的身份还意味着对学生的引领。就算从功利的角度来讲,教师也只有通过自身精神的存在与发展,才能引领处于人生精神发育重要阶段的小学生,帮助他们完成这段重要且必须精彩的小学之旅。

四、写作者,小学语文教师的行走角色

写作本来应当是语文教师的分内事,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学语文教师似乎只习惯于评价学生的写作,而自身失去了写作的动力。尤其是当有些教师振振有词地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而不是写作时,笔者就有些惊诧了。

写作是什么?不是一种任务,而是建立在对自身教学、哺育、阅读基础上的一种自然需要。如果你对教学研究了,对哺育思考了,对阅读的体验走向深刻了,那就一定会有写作的冲动。况且,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写作也是小学语文教师行走与成长的重要方式,而不是一种被轻易拒绝的任务。

就算回到教学的出发点,语文教师也应当认识到,只有将自身置于写的境地时,才会真正读懂学生的写作心理,如同上面提到的通过自身的阅读去掌握学生的阅读心理一样。只有懂得了学生的写作心理,才有可能指导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如果脱离了自身写的实际,那去指导学生写作无异于缘木求鱼。可能真的存在在教师自己不写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写出好文章的情形,但笔者要提醒的是:那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与教师的指导恐怕没有多大关系。

如文首所说,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繁多,但笔者认为只有认清自己的教学者、哺育者、阅读者和写作者的四重角色,才能真正让自己与语文结合起来,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成为一个能够读懂语文、读懂学生的语文教师。

[1] 葛雅慧,王凤霞.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调查报告[J].甘肃高师学报,2008(1).

[2] 汪志娟.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J].教育教学论坛,2012(4).

[3] 刘彩梅.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J].语文学刊,2010(1).

猜你喜欢

哺育笔者文本
老师,别走……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哺育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用英雄精神哺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