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
2014-04-17李伟荣
■李伟荣
如何确定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
■李伟荣
语文教材主要是由相互之间在内容上没有必然联系的若干篇文章组成。它们大多并非为教学编写,而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存在。它们所体现的只是其原生价值,即知识传播价值、情意交流价值和消闲价值等。但是这些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材后,它们的价值就发生了增值变化,除保留文本的原生价值外,又增加了“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的价值,即文本的艺术特色、言语智慧,也就是教师们所要关注的教学价值。
解读文本的教学价值
在我们身边的一些比赛课、展示课中,将文本的“原生价值”作为文本“教学价值”的现象比比皆是,有时还搬出多媒体等各种教学辅助,将教材的“原生价值”演绎得让人身临其境,感人肺腑。然而,一番感动之后,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课外阅读甚至写作表达到底有多少能力上的帮助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卧薪尝胆》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是说勾践在吴国待的时间非常长,受了三年的痛苦折磨才回到自己的国家,非常不容易。这是教材的原生价值,也是学生在品读这句话时,需要借助语境透过语言文字读懂的言外之意。很多老师将此当成这句话的教学价值,并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感悟这一内容,最后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将自己的感悟读出来。
对此,教师们要冷静思考阅读课中的教学价值是什么?“海量阅读”的实验也从反面证明,如此教学目标是不妥的。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提出:“阅读课既要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正确理解课文的表达形式。”这里的表达形式就是文本的艺术特色,在这句话中就是“‘才’字在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就不一样”——这便是它的教学价值所在。当然,从呈现方式来看,教材的教学价值是以原生价值的存在为前提的,所以学生获得教学价值的前提是获取教材的原生价值,至少两者是同步进行的,否则学生也无从真正感悟教材的言语智慧。
有效选择文本的教学价值
限于价值接受群体的不同和教材内容自身的差异性,两种价值在教学中的选择也因事而定。
教学价值的选择应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 学生对文本言语特色的感知、品味,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但不同学生的形象、抽象思维水平各有差异,所以在确定文本“传播的信息”和“艺术特色”的侧重度上,需要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权衡。比如文章《人有两个宝》是面对一年级学生的课文,他们的思维形式以感性为主,所以在选择文本的教学价值时,教师们应侧重于文本的原生价值,即理解“手脑并用才能有所发明创造”这一道理,而文中的押韵等言语现象可弱化为读中感知。
教学价值的选择应该考虑年段的分工 虽然现在的语文知识没有一个系统的序列,但需要一个分工明确、循序渐进的过程表。教师们在对教材的解读中,对教学价值的挖掘既不能任意拔高,也不能随意降低,否则不是揠苗助长,就是高耗低效。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山谷中的谜底》中有这样一段话:“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回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弹……不论雪下的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外,柘、松、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作者在介绍东坡雪松能顽强生长下来的原因时,用了“当、就、于是、又、不论、因为、而、所以”等关联词组成一个复杂的关联词语群。然而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将它们像中低年级那样,孤立地看作单个关联词进行言语教学、实践,这就是对“关联词语群”所蕴含的言语智慧的误读。高段的阅读课上,还应深入品悟它们作为“语群”在文中所具有的表达效果,进而进行迁移训练。
教学价值的选择还应该考虑文体特点 虽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相对模糊文体知识的学习,但教师们同样要关注文本的文体现象,否则不管是老师的解读还是学生的感悟,都会影响对文本主题思想、审美形象的正确感知,进而影响学生对文本言语智慧的品悟,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秦兵马俑》第二段时,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孙万寿老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①读书、感受、交流,理解列数字、作比较、直接描写的表达方法(重点教学内容);②体会“折服”的情感(次重点教学内容)。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人们如临其境。不仅如此,文中“一行行”等ABB式词组,“一……就……”等关联词也时有出现,但作为说明文,“列数字、作比较、直接描写”等说明方法才是其主要艺术特色。从上列教学目标中可以发现,孙万寿就是抓住了本文的文体特点,正确选择了本文的教学价值,从而在教学中保证了教学重点的突出,做到“寓丰富于简约之中,寓理解、感悟于语言文字的揣摩、玩味之中”,最终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真正实现了阅读课堂的高效性,使学生阅读素养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