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友机制在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作用析论

2014-04-17李大庆

教育观察 2014年1期
关键词:母校校友毕业生

李大庆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裹挟中日益走向了市场化道路。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制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1]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任务已经落在了高校以及个人身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高校需要不遗余力地利用各方资源来促进毕业生就业。至此,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许多年的校友尤其是已经功成名就的校友便成为了高校为获取更多社会资源和拓展就业岗位而争取和拉拢的对象。“校友资源的保护、增值和利用是高校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1],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共识。“校友资源是校友自身作为人才资源的价值,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2]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多样性,大量先后走出校门的校友分布在各行各业,从事类型各异的工作,各自联系的社会资源与社会关系丰富多样;二是同源性,校友在大学接受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熏陶,在思想认同和行为气质上具有同源性;三是串联性,校友基于对母校的感情,一方面联系与自己相熟的校友回报母校,另一方面联络自己的成名好友参与学校建设;四是可持续性,源源不断的学生进入高校和一批批毕业生的离校促使校友犹如川流,同时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其可以持久开发的性质。为此,模式不一的校友机制和校友基金会等组织和管理系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校友机制拓展就业市场的作用

已参加工作多年的校友,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也是了解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集成者,特别是在某些大型企业或者政府从事人事工作的校友,更是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母校毕业生自身能力的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差距有深刻的体会。因此,校友对拓展母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价值观的扶正和常识性认知的深化

当前,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就业时存在较大的自我定位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毕业生自卑心理比较浓重,内心存有自己学校不够好、自身能力比较弱、家庭背景不够优越等心理障碍,而不敢去挑战和尝试心中所定的目标,缺乏实践精神和魄力;二是有的毕业生自以为获得一些奖项和荣誉,就“恃才傲物”,进而好高骛远,把不切实际的东西锁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他们在价值取向上也比较崇尚拿来主义和享乐主义,对工作避重就轻、拈轻怕重,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破坏同学友情和集体利益。对此,邀请阅历丰富的成功校友返校给毕业生做一些就业价值观引导和传授一些常识性的就业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有用。校友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可以让毕业生做好吃苦的准备,校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可以给毕业生以鼓舞,校友功成名就的今天可以让毕业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校友取得成功的方式和方法也可以为毕业生创业从业提供指导与借鉴。

(二)就业能力的针对性提升

这主要有两个实现路径:一方面,校友的讲座和成长经历的系统宣传,可以让毕业生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能力的人才,进而有所侧重地去自我发展;校友个人能力的展示也可以起到模范和榜样的作用;校友,尤其是从事人事管理方面的校友,更是会为毕业生直接指明自己锻炼能力的方向。另一方面,校友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自身所在单位所需人才的类型,为母校提出一些培养建议,完善母校的学生培养模式,从而保证学生的特长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均有提升来应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三)就业信息提供的时效性可以保障

在各行各业工作的校友在所在单位或者自己朋友单位需要招聘时,及时有效地把相关招聘信息传递给母校,母校可以根据校友的要求安排招聘时间和场地甚至组织专场招聘会,或者开设“网上招聘超市”。同时,校友的诚信可以保证所设招聘岗位与母校毕业生的专业和能力保持一致,确保就业信息真正对毕业生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也可以使得校友单位的招聘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均有保障。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相对于非校友单位的招聘来讲,校友所在单位或由校友引荐来的招聘单位的岗位信息具有普遍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就业实习基地、岗位的提供和其他就业单位的引荐

企业家校友出于回报母校和利用母校资源等心理,比较愿意在其单位与母校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有的企业由于对母校培养模式的了解,比较信任自己母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而倾向于招聘母校的师弟师妹作为自己单位员工;也有一些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企业,愿意和母校建立联合培养模式,在不违反学校办学宗旨的前提下共同培养专业性人才,在学校接受理论老师的指导,在实习基地接受老员工的指导,毕业后直接进入其企业。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校友则会组织自己企业的人事部门或者联合与之相熟的其他企业组团来母校进行招聘。

(五)就业市场拓展规则的形成

校友虽然拥有比较浓厚的母校情结和回报母校的观念,但同时也是企业家的校友并不是一直无偿的奉献者,他也需要母校为他的事业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因此,高校在拓展就业市场的同时,不能一味强求校友能做多大贡献,而应着眼于实现与校友的共赢。高校可以拉拢某个或者某些校友企业与之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签订相对稳固的招聘协议,并且保证良好效果的取得,就会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吸引其他校友企业建立类似的合作关系,当达到一定规模,则会形成一定的双赢氛围和校友拓展就业市场规则,并且走向制度化。由相关调查可知,这种基于理性心理的校友合作机制可以极大地促成高校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低跳槽率。

二、校友机制在拓展就业市场中所面临的障碍

校友机制在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但当前校友机制本身存在着不容忽视也不可否认的不足,既浪费了许多资源,也引起一些校友对母校的冷淡和某些做法的反感,这严重制约了校友机制在拓展就业市场方面功效的发挥。

(一)高校认知存在偏差,功利心理浓重

首先,高校的校友会在学校内部只是一个处级单位,而且人员配备一般在1~2人,最多的也只有3~4人,这对于统筹数量庞大且分散各地的校友来说,明显力不从心,即使只用来管理学校各二级学院的校友事务也显得捉襟见肘。其次,许多高校受限于资金和人员的匮乏,平时很少走访甚至通讯联系校友,却在遇到校庆、院庆、校友联谊会等重大活动时让校友捐赠,这种缺乏感情基础的功利性索取极大地伤害了校友的爱校情结。再次,许多高校成立校友会的主要目的是试图争取社会募捐和利用校友资源来发展学校,却不肯为校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最后,高校对在校学生的校友观念和感恩教育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实质性的以情动人来促使这种思想深入其心。总之,由于高校对校友机制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偏好功利性认知,使得校友机制在拓展就业市场方面大打折扣。

(二)校内网络整合不足,条块分割严重

高校校长办公室设置校友办,直属机构根据自身的业务性质与一些校友联络,二级学院各自联系本学院的校友,甚至一些知名的教授也以个人名义与校友保持紧密的私人关系,可以说这种从上到下的校友联络机制铺盖了学校各个方面的校友。然而,主管校友工作的校友办或者校友会只是处级单位,没有那么强大的威信和力量来统筹不同等级的校友联络员;并且,许多校友只是与本学院的领导和教授建立深厚友谊,却对学校的感情没有那么强烈,从这样一个事例可以窥其一二,部分高校在走访校友和开展校友工作时,校友办或者一些职能机构的人往往会带着与校友私人关系比较好的教授一同前往。由此,就更加剧了校友办整合校友机制网络的难度,条块分割现象更加严重,进而不能充分借助校友的力量来拓展就业市场。

(三)沟通机制缺乏创新,行事功效甚微

目前高校存在的沟通方式主要包括电话联系、邮政信件、E-mail、走访、实地调研、邀请校友返校讲座、邀请企业家校友进校招聘、校友之家聚会等。可谓沟通形式相当多样化,但其共同特点是均具有暂时性,即母校工作人员与校友的交流时间比较短暂,交流内容自然不会深刻,由此就会流于礼节性的形式。如节日期间校友办会给校友发送节日贺卡和祝福语,实地调研去探望校友让其感到心理慰藉。虽然校友办工作人员做了不少工作,但这种比较肤浅的校友工作真正能给学校和校友自身带来多大的功效,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校友工作而言,此种校友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徒有其表。在此种工作机制下试图让校友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其功效,只能说是事倍功半。

(四)校友捐赠管理失范,信任心态不稳

对于校友的捐赠,许多高校直接把它划归财务处管理,一般没有保值增值的相关措施,没有专业人员负责具体运作,甚至没有使用规划和预算。同时,即使有相关的使用规划,但缺乏校友的参与,不能很好地体现校友的奉献意志,并且经费使用完之后没有相应的使用情况公开与反馈。这就使得校友对捐赠物款的用处与用量不得而知,进而对所捐赠物款的使用实效产生怀疑,导致对母校的信任度下降。这就打击了今后校友慷慨捐赠的心理,也减弱了校友在教育教学以及就业方面愿意帮助母校的情结。

(五)校友特色文化式微,向心动力失源

自高校实现平民化教育以来,高校学生大幅度增加,而高校资源相对比较紧缺,这就使每个大学生所享受的教育资源非常少,也使高校把资源集中在教学、科研以及校内活动上面,而用于学校精神价值宣传、校园特色文化氛围和学生独特气质培养等可以创造学校品牌、塑造学生价值品质和给校友以精神寄托的无形投入却少之又少。据一般高校的校友工作人员的经验总结,“近十年毕业的校友对母校的感情相对于以前毕业的校友来讲淡薄了许多,没有那么强烈的归属感”,而名校的校友却一直抱有着很强的母校归属感。这就更说明了一般高校的特色校园文化日渐式微,向心力也逐渐失源。在母校情结微弱的情况下,期待校友可以拓展母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也是一厢情愿或者强人所难的事情。

三、充分发挥校友机制拓展就业市场作用的举措

校友机制拓展就业市场的功效发挥,既需要明确当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更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以促使校友机制回归到高效运转的轨道上。

(一)摆正认知态度,树立持久发展观念

据国外的校友工作经验,社会尤其是校友捐助是高校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许多高校的校长在各种场合鼓励校友捐助,可以说已经把校友工作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因此,对于当前我国的许多高校来说,摆正对校友工作的认知态度,树立持久发展的观念,有必要采纳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提高校友办的地位和威信,由校长担任校友会会长,校友办主任负责具体事务。第二,增加校友工作的资金投入,利用非在编人员扩充校友工作队伍,以保证校友工作的密切性、常态化和持久性。第三,建立相应的回馈机制,为校友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第四,重视对在校学生的关怀与感恩教育,促使其对母校的精心培养感激不已,浓化其爱校情怀。在正确的校友认知观念和持久观念指引下,才能得到校友对于拓展就业市场的积极回应。

(二)整合校友网络,统一管理校友联络

科学统一的校友联络管理系统,是有效借助校友资源拓展就业市场的有力保障。首先,建立以校长为首、校友办统筹管理、各学院积极落实的校友工作网络,完善自上而下的校友管理体系,打通沟通不畅、条块分割等渠道障碍。其次,把校友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之中,在校友办统筹甚至校长的直接参与下,学校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积极制订自己的校友工作规划,并报校友办归档管理。最后,校友办设置专人负责各地校友会的联系、指导和协调,并设置专项资金(可从校友捐赠中出),扩充校友工作队伍(可吸纳与校友私人关系浓厚的教授进来),积极加强联络、募捐、合作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促使校外校友会工作系统化与常态化。在信息通畅、执行一致的校友网络中,可以迅速锁定能够帮助拓展就业市场的校友,并进行洽谈磋商。

(三)创新沟通机制,实现双向互惠共赢

良好的沟通机制不仅是维系校友良好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校友和母校互利双赢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比较浅显的沟通机制只能在感性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能满足稳固和深化校友与母校关系的现实需要。根据国外高校的有益经验,类似于聘请作为知名学者的校友兼任母校的教授,可以与作为企业家的校友建立联合培养模式或者对口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聘任在大型企业就任要职的校友作为就业顾问或者组建就业指导团队,也可以给予关心母校发展的校友尤其是目前困难的校友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在这种互利互惠的沟通机制中,校友会把拓展母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

(四)规范捐赠管理,尊重校友奉献意向

校友捐赠价值的体现是校友继续为母校奉献的基础,如果校友一点也不知悉自己捐赠款物的去向或者母校没有按其捐赠愿望使用其捐赠款物,那么就将极大地挫伤校友继续捐赠款物和帮助母校拓展就业市场的积极性。为此,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参考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建立校友基金会的做法,组建由校领导主管的基金会组织机构,与校友会合署办公,在与校友交流和服务的过程中募捐;建立功能强大的募捐机制,如校长的会客募捐,追踪慈善家募捐,激励校友介绍好友募捐,奖励教职工的劝捐,等等;为校友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获得校友的好感与认可;尊重校友对捐款的使用意向,并公开其使用情况;科学规划管理基金,保证用款决策的科学合理。[4]这些都是争得校友信任,获得更多支持和就业帮助的负责任举措。

(五)重构校友文化,创建温馨校友之家

英国剑桥大学的爱丁堡校长曾坦言:“剑桥大学几百年来一直站在学术和先进教育的最前沿,这是由剑桥人本身的品质以及剑桥众多拥护者的慷慨共同达成的,剑桥的未来就在他们的支持当中。”[5]这说明,高校需要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培养师生的独特气质、创造学校的特色品牌,让学生不管是在校还是离校,其身上均带有母校的特有品质和关爱母校的深厚情谊。因此,高校在注重教学科研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同时,这种培养不是一些思政课或者感恩讲座就能够做到的,而必须附之以教师和校领导的身体力行。此外,还需要人性化的校园管理,创造责任和宽恕的文化氛围。这种在深层次的心理教育可以让校友为母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注入持久的恒力。

四、结论

在就业市场化的今天,高校开发校友资源来帮助毕业生就业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校友是否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来帮助母校拓展就业,不仅取决于校友回报母校的情谊,还需要高校对校友(包括在校生)的关怀与服务。一个全方位的校友机制不应该只停留在感情交流和款物募捐层面上,而必须成为这样一个系统:情感系统,保持和深化校友的爱校情结,关注和帮助校友的发展;理性系统,在拿到校友捐赠款物的同时给予校友适当的回报,与知名校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共赢;文化系统,母校对校友的向心力主要体现在母校的文化氛围、教师的精神品质、独特的气质培养以及往昔校园生活的眷恋,不管是针对哪一届的校友,这一系统是大家共有的。因此,高校在借助校友机制拓展就业市场时,必须处理好以上三大系统,才能收到可观的效果。

[1]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Z].2002(19):3.

[2] 陆志华.大众化教育条件下高校校友工作机制建设与创新[J].前沿,2010(4):176.

[3] 贺美英,郭樑,钱锡康.对高校校友资源的再认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78.

[4] 钟玮.威斯康星大学校友基金会的运作机制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2(5):53.

[5] 校友力量网.英国剑桥大学校友工作介绍[EB/OL].http://www.alumnipower.net/research/shownews. php? lang=cn&id=49,2002-02-18.

猜你喜欢

母校校友毕业生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告别母校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校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