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4-04-17刘升
刘 升
(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辽宁大连 116023)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的概念是从英文Effective Teaching 和Effective Instruction 翻译而来,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包括一般性发展和品德的提升[1]。
赫斯特根据课堂研究提出有效教学的三个最基本条件: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2]。长期研究课堂的美国专家鲍里奇教授认为,有效教学包括至关重要的五种关键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3]。
高中信息技术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4]
教学策略是教师自觉地对教学活动及其因素进行宏观与微观统一的计划、评价和调控,以追求最佳教学效率的计策和谋略[5]。有效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三大类策略,即教师有效教学的计策和谋略。三类策略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方法。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信息技术课堂实际教学重点探讨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二、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信息技术老师不但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专业特长,还要具备创新精神,有丰富的教学技巧,进行全方位的创意教学,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所以课堂教学策略的重点就是如何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1.引起学生兴趣,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信息技术课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教师用适当的方法创意教学,好奇的天性会引起学生对问题浓厚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了才能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创新。
例如选修课程中《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这节课,一般都是讲授为主,但简单的任务驱动式并不适合大部分高中学生,大部分学生觉得程序代码枯燥无味,整体学习效果不好。如何引起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成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重点,笔者教学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玩一个“幸运52”猜商品价格的Flash 游戏,有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猜出多件商品的价格,而有的学生总也猜不出来,于是所有学生都积极思考如何快速猜出正确的价格。带着兴趣,再和学生一起来看事先编制好的猜价格游戏程序是如何猜价格的,当学生看到计算机程序能快速准确地猜出价格后,会对这个程序产生极大的兴趣。然后一起和学生分析计算机猜价格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二分查找的算法思想,这样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游戏中就被学生理解了。学生都想自己动手编制二分查找程序实现刚才的猜价格程序,最后结合二分查找的思想讲解程序,由于有了主动学习的意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就学会了二分查找程序的设计。本节课重点知识讲解完后,笔者又让学生共同做一个“传教士和食人魔过河”的游戏。同学们纷纷讨论怎样才能完成这个游戏,兴趣又重新被唤起,同学们都争先恐后想最快完成这个游戏。针对学生找到的方法,笔者再和大家一起总结最快的方法,同学们又进一步理解了程序设计思想的魅力,并找到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对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为问题的进一步探究做好了铺垫。
2.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问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在课堂教学上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能促使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自主合作探究,变被动为主动,不但是学习方式方法的变革,更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这种课堂教学的变革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回归于学生。
还是《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章,在讲解完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后,在总结课上,笔者几乎用一节课时间给学生展示用学过的知识做的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小程序。为了让学生体验程序的多样性,展示的程序结合了高中其它课程的内容。如物理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程序,数学上求方程根的程序,还有给刚刚举行的校园歌手大赛制作的评分程序等等。通过以上教学情景和学习氛围的创建,让学生体会到程序设计在学习中无处不在,并且知道学好程序设计要在做中学、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然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个学生试着做一个小程序,下一节课做展示。第二周上课时,效果非常好,学生都跃跃欲试,学生的程序多种多样,在展示每个学生程序时,笔者和学生一起对展示的程序予以肯定和鼓励,学生之间也相互探讨彼此的程序是如何设计的,相互交流彼此的经验和心得,这节展示课在师生的共同探讨和交流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是给学生营造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最大的激发。创设情境方法有很多,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引领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注定新课改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不同学生的参与,使得教学过程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认知过程,更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合作交流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倾听别人的见解,善待批评并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正确的认识。学生在合作、互助的气氛中面对面地交流,共同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相互接纳与赞赏,并学会分享与互助,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和喜悦,体验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加学生间的情感和语言交流,能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课堂教学时分组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同质分组,也可以异质分组,研究表明异质分组更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也符合新课改教学原则。异质分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也可以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不能拘泥于一种分组模式,无论是那种分组方式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展现课堂活力,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笔者在讲授《网站设计与评价》这一章时,就采用异质分组,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将学生按能力、成绩、性别、性格等个性特点等进行混合分组,使小组成员间形成最大程度的差异。每组4-5 人,对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首先指导各个小组按照小组合作方式制订网站主题、开发计划、设计网页结构、确定制作方案。引导各个小组根据每个组员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分工,每个人分工明确,任务明确。然后对收集到的文本、声音、图片、动画和视频等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整合,针对各自的主题,根据既定方案共同完成网站建设。最后,对每个小组的网站进行评比、展示等。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就感和责任感。
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只要运用得当,能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增强每个学生自信心,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学会在交流合作中学习的能力,最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它独特的魅力。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讨了有效教学策略中课堂实施策略的几点经验,但教无定法,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要能灵活的运用各种策略,并根据不同的课堂情境进行适当的调整。真正要做到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创意,研究适合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不断总结好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只有教师真正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出良好的教与学环境,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1]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46-47.
[2]王斌华.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研究(上)[J].全球教育展望,1997,(1):57-61.
[3]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5]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