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探究
2014-04-17王岚
王 岚
(马鞍山市雨山区教育局教研室,安徽马鞍山,243000)
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毋庸置疑,每一位教师都在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中付出过很多努力,但最终发展的高度却因人而异。
一、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驱动力:自觉走向自在
一个人要在自己的职业上有精彩的表现,取得一定的成就,必须依赖于强烈的内部动机,而这种动机是生存发展需要的一种满足。当然,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是不一样的。一些年轻教师在刚刚踏入教坛时,由于年轻气盛,经受了一些挫折,反而激发了潜藏的自尊心和好强心。“证明自己,我可以做得更好!”这个简单的信念就成为积极工作的最大动力。随着教龄的增加,专业成长的动机和动力也会发生改变。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驱动力,动力大、目标高的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路上会走得很远。在种种动力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持久有效的动力应该是什么呢?能创造并享受自己职业生活的教师,才是最具专业成长驱动力的教师。
在传统的意识里,教师被塑造成一系列富有悲剧特色的壮美形象:“自我燃烧的红烛”“吐丝至死的春蚕”“被默默践踏的石子路”“任劳任怨的渡桥……”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事态,语文教师要有相对好的生存和生活状态,才能带来相对好的教学状态。从人本的思想角度,着力引导语文教师学会享受职业生活,增强职业的幸福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持久有效的动力。例如,马鞍山市师范学校附小的杨校长是著名特级教师,她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成立了名校长工作室,连续担任市导师团语文学科导师,为培养年轻教师和学员付出了大量心血。杨校长对于年轻人除了精心地导学、导思、导行以外,还很重视心态的调试。她经常和教师交流,化解压力,答疑解惑,或鼓励、或慰藉、或指引,一言一行,让教师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并内化为前进的动力。
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具备准确的自我定位和不断努力调整的心态。语文教师的课堂是充满人文美的,语文教师的语言、教态是传递美感的。语文是生活化的,我们追求诗意的语文和诗意的课堂,但如果没有相应心态和状态的语文教师,这些是不可能实现的。享受职业生活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权利和一种能力。语文教师应“享受当下”,读一点经典书文,怀一点专业情愫,树一点个性风格,破一点心理定势,寻一点教育智慧,专业成长的动力就这样一点一点强大起来。教师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成就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专业化成长应从自觉的规范约束,走向自在的轻松释放,成为教师体现创造性的个性发展之路。
二、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特殊性:思考结合积淀
“教师专业成长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也不仅是技能的纯熟,而是包括一切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及情感特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语文学科教师有着极为鲜明的特殊性,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教学中,言传身教,无所不在。好的语文教师对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和积累等有更多、更严的要求。全身都是语文教育的元素,语文教学才有高度、广度和新视野。
语文教师的职业特征有特别的立场和角度。我们要从生活中时刻积累,经常思考回味,逐步培养语文教师的独特敏感。一天笔者无意中看到女儿的作业,作业本上有一篇阅读文章,谈到“我们要做展翅翱翔的雄鹰,不做碌碌无为的家雀”。于是笔者就给女儿读了一篇文章《鹰志》,文章描述了鹰极具震撼的一生,如何断骨求生,如何绝境求存,如何经历炼狱般的重生等。当笔者充满感情、完全沉浸在文章里时,忽视了小小孩子脸上的表情。女儿听完后立刻对笔者说:“我才不要做什么鹰,就做无为的家雀好了!”这是个令人愕然的回答,自然和笔者的本意大相径庭。但是这个真实的教育案例非常值得我们反思和深究。的确,鹰是一种具有高度求生能力的动物,但和人性比较,未免相距甚远。在孩子的心里,那些血淋淋的残酷一面是可怕的、被排斥和抗拒的,而笔者这个成人只注重了说教的一面,才会出现如此失效的教育后果。对自己的孩子尚且如此,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里,难免也会出现类似的例子。教师对这样的例子经常回味、咀嚼和思考,就可以对工作有很多启示,会帮助我们少走一点弯路。这样的反思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特殊的职业本能。
语文教师尤要加强文学修养,阅读广博。小学语文教师既要蹲下来读读小孩子的书,真正走入小孩子现在的世界,也要站起来读读更广泛的书籍,了解孩子们可能要走向哪里。文学教育虽然不是语文教育的全部,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文学修养,理解语言的奥妙,积蓄欣赏,运用语言的功力熟练地驾驭语言文字,教师就能得心应手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充实语文教育生活,懂得充实语文教育生活就能享受职业生活。语文教师有享受语文教育的感觉,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感觉传达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会得到幸福和成就感。在文化里浸润时间长,文化积淀厚实的语文老师才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三、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双轨道:个体相加群体
笔者曾经在相关文章中看到过一个有趣的公式:“教师专业成长=我+我们”。这个公式用数学的形式诠释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途径。教师的成长既是个体行为,也是群体行为,更是个体相加群体的行为。教学中的问题随时都会产生,问题解决最快捷、最方便的做法就是“教研引领,同伴互助”,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专家、教研员的引领充实了教师的理论素养,使其开拓思路、不断进步。学习理论和更新理念是教师专业成长所不可缺少的一环。但理论与一线教师之间似乎横亘着一条很难跨越的鸿沟。许多理论性的问题、教学实践中的困惑、课堂教学指导与评价等光靠教师的力量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时候,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的作用会充分体现出来,架设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理论走进教室,走进教师的职业生涯,促进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除了教研的引领,同伴的互助作用有时候会体现得更直接便捷一些。同伴之间的优势互补,互相启发,更能达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的目的。个体的努力相加群体的智慧更有底气,更有力量。用心去领悟,眼界就开了;用情进课堂,境界就有了。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创设各种平台,不断获得各种历练,在历练中超越自己,在超越中享受成长。
其实,“成长”本身就是一个感性的话题,站在“专业化”的理性角度思考,更加严肃和深刻。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业生涯都是一条成长之途,道路或曲或直,脚印或深或浅,都印证着我们的青春岁月和宝贵年华,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作为同行者,我们一路且行且思,一路收获成长。
[1] 张译文,张松献.普通高校成人高教教师能力结构及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2] 陈菊.基于知识管理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