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以及现状分析

2014-04-17王施萌

技术与市场 2014年6期
关键词:转型期价值观价值

王施萌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1 对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进行研究的意义

1.1 社会转型期的基本特征

社会转型是社会学的一个特定概念和基本范畴,社会转型是社会从一种类型向另一种类型转变的过渡过程。这种转变所涉及的不只是社会生活的某一有限区域或某一特定层面,即不单是“经济的”,也不单是“思想的”,而是一场伟大的、全面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整体变革[1]。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转型。社会转型的趋势和标志:由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型;由乡村向城镇转型;由封闭半封闭向开放转型等等[2]。这些变革为研究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变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1.2 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研究的意义

“价值观是指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也可以说,价值观是指在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是或非、有意义或无意义、值得接纳或不值得接纳判断时所依据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准则或尺度”[3]。

有关人生价值的思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价值观对于人的一生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互联网的普及、知识的爆炸,中外各种思潮的相互影响,这种变革反映到大学生的观念层面上,则表现为价值观的冲突和更新。当代大学生面对多元经济体制、多元的社会导向,必然产生多元的价值选择。

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因此,有必要对特定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征和变化进行研究,认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并分析影响其价值观形成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和改革建议。

2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本文以辽宁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就其价值观认识、学习就业观、政治观、集体主义观以及课余时间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发放并获得有效问卷315份。经过调查得出:面对全球化浪潮以及来自社会的各种利益诱惑,其价值观的选择也相应出现了盲目性、随机性和矛盾性。虽然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所出现的偏差,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价值观呈个性化、多元性、多样性发展

调查发现,对于人生价值的理解,11.1%将判断标准定位为社会地位的高低;12%认为取决于拥有金钱的多少;10.1%认为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51.6%认为取决于自我内心的幸福与否;4%把奉献祖国作为价值追求;2.5%持有自己快乐就好的想法。可见,当代大学生强调以个人的存在、发展为出发点,强调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个体在群体及社会中的价值,强调个人利益、个人自由、个性发展及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加关注自身的权利和利益[4]。在自我与社会价值这个问题上大学生更偏重于实现自我价值,在他们的价值取向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就需要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正面引导。

2.2 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功利性较强

在学习观和就业观方面,54.2%目标不明确。问起学习的目的,59.2%选择了提高个人竞争力,只有15.1%选择了奉献社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大学生有这样的竞争意识是上进积极的表现,但仔细剖析,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功利主义的倾向,问起就业的首要考虑,37.1%选择了薪酬。可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目标更为现实化,务实化,更多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赚钱多、升迁机会多的工作岗位,而对急需要建设的贫困落后地区却不屑一顾。虽然我们鼓励青少年早立志,但是过于追求自身利益,将社会利益、民族利益抛于脑后却是错误的。

2.3 团队精神与自我完善意识有冲突

关于集体主义价值观,大多数更愿意通过个人努力来实现目标而不是通过与人合作的方式。问及团队参与方式,71.1%认为独立完成任务效果更好。当前,由于各种不同形态价值观,市场经济负面思想的冲击,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膨胀,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往往把自己禁锢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将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割裂开来。在处理国家社会个人的关系上,他们虽然有较强的责任感,愿意为集体、为社会做出贡献,却更加重视国家社会对于个人的回报。他们在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奉献与索取、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的矛盾中寻求着平衡点。

2.4 关心国家大事、有责任感、有担当,但缺乏政治信仰

在政治观方面,80%对国家政治高度关注,72.3%时常关注政治问题;18.5%经常看新闻,基本不关心政治的仅占9.7%。可见,当代大学生爱国热忱高涨,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年轻一代。问及党的制度和改革的信心,43.3%充满信心;34%表示还需观望;10.5%表示忧虑;甚至5%持淡漠不关注的态度。可见,多数对国家的政治前途充满信心。76%对入党持肯定态度,关于入党动机,14%出于为国家做贡献;38.3%希望谋求更好的个人发展。大多受调查者入党的动机不是出于信仰而是源于个人今后发展考虑。可见,大学生普遍缺乏政治信仰。

2.5 善于享受生活,但审美趋于感性化、娱乐化

有关课余时间利用上,39%用来学习;49.1%用于网络娱乐;11.4%用来逛街;24.4%用来阅读书籍;6%用来睡懒觉。彰显出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娱乐类型的多样化,但学习利用率低。大学生审美取向更倾向于直观化,对形象化的追求使大学生审美价值观产生感性化的特征。审美价值取向的感性化表现在大学生更愿意利用课余时间尝试一些低俗化、娱乐化的活动,这不利于艰苦奋斗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3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通过对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多样性、独立性和矛盾性。

3.1 多样性

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各问题的回答呈现多样性,说明大学生价值观及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在多元格局中,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当前,高等院校对外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加深。随着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侵蚀,对我国本土文化及意识形态产生了严重影响,甚至构成威胁。经济一体化下的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观念在不断渗透,不同程度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趋向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1]。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地,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的淡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3.2 独立性

大学生对社会的见解、事物的评判以及各种价值观的取舍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行动。它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处理问题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独立性的强化容易导致个人意识的不断膨胀,从而滋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社会风气都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处理大学生独立性问题,应加强学生间、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来促进人际间信任的形成,这也是高校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的地方。

3.3 矛盾性

网络信息时代,各种文化互通交流,文化传播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受西方消极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出现滑坡。大学生处于一个自相矛盾的年龄阶段,是自我价值实现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很多大学生对未来规划不明确,对自身了解不够深入,在学习、就业等方面容易出现矛盾与多变的情况,很多人热衷于新鲜事物,追求变化,追求流动性,这不仅不利于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大学生价值观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认知与践行之间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急功近利的矛盾和较强的主体意识与较弱的分辨能力之间的矛盾。大学中,到处可以看到积极、拼搏的身影,但部分学生的责任意识却逐渐淡薄,择业意识功利化。大学生参与意识强,具有较强社会使命感,但辨别是非能力较弱。价值观的树立,在行动上差距明显,知与行不统一。这些都应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正确引导。

4 结语

针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以及表现,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价值观教育模式,鼓励学习党的理论与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关注时事,与时俱进。树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赵晖.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8.

[2]袁方.社会学家的眼光:中国社会结构转型[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30-40.

[3]吴鲁平,今哲秀.东亚社会价值的趋同于冲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20.

[4]赵金亮,焦安勤.改革开放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嬗变与重塑探微[J].学理论,2009(15):119.

猜你喜欢

转型期价值观价值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粒米的价值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给”的价值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的挑战与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