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校企协同对外援助项目

2014-04-17浙江大学田敏捷

今日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援外文莱刚果

浙江大学 田敏捷

浅析校企协同对外援助项目

浙江大学 田敏捷

本文以浙江大学校企合作对外援助项目为例,探讨学校、企业如何协同创新,开展多边跨国合作,结合国家、大学、企业责任,汇聚技术、人才、资金资源,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现代技术、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专业人才,展示中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教育援外;协同创新;校企合力;“走出去”战略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学校和企业是开展民间外交、人文外交的重要力量。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教育部第十一次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援外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大教育援外力度,是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持续发展增添不懈动力、积累民间正能量的关键途径,要着力把握好“三个力”:一是提升能力,努力培养更多能够参与国际事务、适应南南合作的外向型人才,提高援外能力水平;二是注入合力,突出协同创新,加强协同合作,带动援外手段创新;三是挖掘潜力,积极探索发挥教育援外的放大和带动作用,将教育援外工作与高校特色学科建设、国际化能力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互利合作。

近年来,浙江大学秉承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实施中国高校主动“走出去”战略,本着主动展示、平等对话、合作共赢的原则,自觉服务服从国内外两个大局,积极探索“校企校”三边国际合作模式,大力推进援外手段创新。

一、实例介绍

在非洲,浙江大学、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刚果(金)卢本巴希大学三方于2011年携手在刚果(金)加丹加省启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提升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培养本土人才,为区域性的粮食、蔬菜自给建设提供示范和保障。该园区首期占地约550公顷,由华友钴业出资,浙江大学负责总体规划编制,并为园区建设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和软硬件支撑。

在亚洲,浙江大学、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文莱大学三方于2012年启动联合培养文莱本土化石化人才项目,以满足恒逸文莱公司对石化人才的需求。恒逸集团每年在文莱大学设立奖学金,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由文莱大学负责基础课程教学,浙江大学负责化工专业课程教学,恒逸集团负责落实工厂实习。文莱学生完成所有环节学习,取得文莱大学学士学位后,进入恒逸文莱分公司工作。第一批13名文莱大学学生已于2014年进入浙江大学学习。

二、项目特点

“浙大—华友—卢大农场”项目和“浙大—恒逸—文大石化人才联培”项目均受到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受援国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在合作模式、社会效应、资金来源等方面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校企合力,助推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钴、铜有色金属冶炼及钴新材料产品深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钴化学品生产商,钴综合产能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在过去的8年中,华友钴业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迈出国门,于2006年在刚果(金)设立子公司,和当地合作开发矿产资源,实现资源全球化配置。但刚果(金)的经济以矿业为主,约70%的粮食从国外进口,粮食供应严重不足且价格昂贵,50%以上的人处于饥饿状态。浙江大学、华友钴业、卢本巴希大学校企牵手在当地共建农场,不仅保障了华友钴业在刚果(金)大批员工的食品供给,而且对于构建我国在非企业后勤保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聚酯纺丝、化纤加弹和从事金融投资、进出口业务经营、房地产开发的大型现代民营企业集团,连续多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近年来,恒逸集团响应“走出去”的政策号召,抢抓发展机遇,于2011年正式获得文莱政府批准在文莱大摩拉岛投资40多亿美元兴建石油化工炼化项目。鉴于文莱石化项目的需要和文莱的法律,恒逸集团近几年急需在文莱招聘约800名当地员工,其中有石化专业背景的员工约500多名。但文莱高校目前几乎没有化工类专业,当地石化人才极度匮乏。在恒逸集团的推动下,浙江大学携手文莱大学共同为恒逸文莱项目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为恒逸集团跨国发展、实现员工本土化提供人才支撑。

2.造福当地,践行高校、企业社会责任

作为刚果(金)第一个由大学与企业牵手共建的现代化农业园区,“浙大—华友—卢大农场”以建设“中国特色的农业园”、“中非友谊的同心圆”为总体战略目标,肩负多重使命。除了保障华友在刚果(金)大批人员的食品供给,配套建成的中方实验站将为中国进一步援助刚果(金)、开展农业合作项目提供软硬件支撑。农场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进行农业生产示范与技术推广,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理念和方式的进步,协助当地解决粮食危机。

恒逸文莱炼化一体化项目不仅推进中国文莱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落实两国领导人就南海共同开发达成的重要共识,还有力配合与推动文莱政府实现经济多元化建设的战略。该项目将提供逾800个直接就业机会,同时还将带动当地配套公用工程、物流运输、后勤服务等领域的发展并间接产生大量就业机会。浙江大学协助文莱大学开设石化专业课程,为文莱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油气产业培养专业人才,逐步缓解长期困扰文莱政府的本地油气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状况。

3.企业出资,推动援外项目持续开展

为保证刚果(金)农场项目的顺利开展,华友钴业在浙江大学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刚果(金)农业领域的政策研究、现代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卢本巴希大学的教师培训、研究生培养以及浙大教师、研究生赴刚果(金)的研究交流和指导费用。

作为浙江大学的长期合作伙伴,早在2007年,恒逸集团就在浙江大学设立基金,多次捐赠用于大学生的奖助学计划、教师科研教育奖励计划、资助与民营经济相关学科的建设以及与中国民营经济学术研究。2012年,恒逸集团再次在浙江大学设立专项基金,重点用于支持浙江大学与文莱大学开展的人才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活动。

4.企业牵线,促进中亚非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合作企业的牵线搭桥,浙江大学分别与非洲的卢本巴希大学和东盟的文莱大学建立联系,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卢本巴希大学是刚果(金)最大的公立大学,也是南部非洲14所大学联盟体(包括开普敦大学)成员之一,在非洲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现任校长是该联盟体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农学院院长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刚果(金)的官方代表。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与卢本巴希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在师生交流、农业技术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将成立以培养造就现代农业新技术专业人才为宗旨的国际农业培训中心,主要面向中非广大地区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国家。此外,与卢本巴希大学的合作也为浙江大学学生提供更多国际交流机会,尤其是研究国际政治、人类学和农学的学生,在规划自己职业发展时,有更广阔的视野,了解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形态,以便使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需要保持一致。

文莱大学是文莱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以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条渠道向国家提供人力资源为其使命,在文莱高等教育系统中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浙江大学与文莱大学在文莱石化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为两校在其它领域的交流打下基础。

三、结束语

中外关系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人文交流的“软助力”。综上所述,无论是“浙大—华友—卢大农场”项目还是“浙大—恒逸—文大石化人才联培”项目,都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多边跨国合作,结合国家、大学、企业责任,汇聚技术、人才、资金资源,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现代技术、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专业人才,传递中国“好声音”,展示中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1]李敏,阮刚辉.“走出去”民营企业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以浙江企业为例[J].理论与研究,2012(07):44-46.

[2]潘雅.中国教育部第十一次教育援外工作会议[J].世界教育信息,2013(11):80.

[3]单泠.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中国农场[DB/OL].2013-5-18.

猜你喜欢

援外文莱刚果
刚果(金)马诺诺(Manono)东部某伟晶岩型铌钽矿地质特征
恒逸(文莱)项目二期模块化建造可行性分析
欧文莱广告页
四方联动将刚果(布)打造成木薯全产业链提升的案例国
中国援外医疗大事记
西方银行离开,中资帮助文莱
神秘的刚果恐龙
2016年援外医疗队中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文莱2015年入境游客同比增长8.6%
气象援外项目可行性考察及方案设计要点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