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资担保公司经营风险控制实践探讨

2014-04-16谢辉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实践探讨经营风险控制

谢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改革的大力推进,融资性担保公司呈现跨越式的发展。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融资担保公司在经营风险控制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只有加强经营风险控制,融资性担保公司才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融资性担保公司 经营风险 控制 实践探讨

作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是其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提高公司的经营风险控制水平,努力减少担保代偿赔付,才能真正把融资性担保公司做强做大。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审查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融资性担保公司都建立了风险控制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风险控制流程,实行业务和风险控制分离,但是从很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情况看,重业务轻风险的倾向严重,很多公司业务部门只是承担了业务营销的职能,对于风险的审查,往往过多依赖风险控制部门,而一些业务由于管理层的插手,直接跳过风险控制层级,就使得风险审查流于形式。

(二)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能力

融资性担保公司由于发展的良莠不齐,对人才的吸纳能力不强,容易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很多从业人员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知识掌握不够熟练,有的甚至连调查的具体流程都不能正确操作。再加上,我国还未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限制,从业人员行业跨度大,专业基础不精,加大了经营风险。

(三)合作银行的风险转嫁

融资性担保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业务来源单一,与合作银行处于不对等的地位,一些合作银行为了转嫁风险,往往把一些不是很优质的客户推荐给融资性担保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出于合作的考虑,也不得不满足银行的不合理要求,而在风险的承担上,基本承担了银行的全部风险。由于业务对银行的依附性,融资性担保公司还容易陷入系统风险中,如前段时间华鼎、创富担保事件后,大量银行随意单方面中止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信用额度,使大量担保公司业务陷入停滞状态,有些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了生存不得不拓展高风险业务,从而造成经营的恶性循环。

(四)社会不良信用环境的影响

融资性担保公司虽然承担了比银行更加大的风险,但是其金融企业地位并没有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正式确认,如对企业信用信息,没有独立的查询系统接入,在反担保措施的法律法规方面,无法获得金融企业的主体资格,在债务的追偿方面,会碰到更加多的限制等也都加大了风险控制难度。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的风险控制制度

以业务量为导向,可能给融资性担保公司带来短期的效益,但是这种粗放的经营方式,是不可能持续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必须确实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形成以风险管理为中心,宁缺勿滥的经营理念,首先,努力制定一个完整规范的风险控制制度。这个制度必须包括符合审慎性经营原则的融资性担保评估制度、尽职调查制度、决策程序、风险预警制度、全程监督制度、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其他的制度,其次,要根据这些制度制定严格的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第三,要保证风险控制人员的超脱地位,真正使风险控制部门起到业务的保驾护航作用,一般来说,要体现风控的效益性,就要责权利相结合,使风控成为业务的主导而不是业务的附庸。

(二)制定合理的人才政策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由于我国尚未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从业人员进行任职资格准入,使得人才的评价标准各异,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人员的聘用上,必须树立起梯队层次意识,首先年龄上保证老中青结合,既要发挥年龄经验的优势,又要保证队伍的年轻活力,其次在知识结构上,要文理工兼顾,各行各业有所了解,使人员队伍保持尽可能宽广的视野。第三,要结合公司的业务优势,形成公司特有的人才队伍,这是保证核心竞争力的前提。而要形成公司特有的优势,对于业务人员和风险控制人员要适时进行岗位轮换和培训,提倡一专多能,加强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化通才为专才,随时保持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三)避开银保合作陷阱

银行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其营利模式不同,风险防范角度各异,在与银行合作中,避开银行设置的陷阱并非无所作为。首先融资性担保企业经营灵活,管理跨度小,更加贴近被担保企业,对风险的反应更加灵敏,对于银行转嫁风险的企图,要及时与银行协商风险分担,变单方责任为双方责任,使双方成为利益共同体,减少单方风险转移的可能。其次,通过更多地为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维护客户,带来存款,提高银行对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业务依存度,降低银行的强势地位,使银保之间真正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四)通过整合担保方式改善经营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机构总是定位在银行、信托、财务公司等国有资本为主体的行业,在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也基本上形成了以这些行业为核心,而对于近年来发展的融资担保等以民间资金为主体的行业,要避开法律保护的真空地带,勇于创新业务体系,更多控制第一还款来源和完善新型的反担保方式,充分利用物权法规定的抵押、质押、连带责任保证等法律手段,化不利为有利,降低担保风险。

我们通过分析融资性公司存在的问题,发现融资性担保公司在风险控制上存在很多的缺陷以及漏洞,这很容易使得公司面临风险。因此,针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完善公司内部的风险控制体系,并且制定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融资性担保公司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世平.融资性担保公司助力破解中小企业资金难题[J].中国财政,2010

[2]朱永扬.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发展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探讨经营风险控制
公路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探析
新形势下公司融资技巧的实践探讨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煤矿地质勘探技术的实践探讨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论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及防控对策
探索审计整改方式 依法从严治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