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后勤的全面预算管理
2014-04-16朱虹
朱虹
摘要:预算管理作为高校后勤财务的核心工作,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其发展。本文就目前多数高校后勤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后勤 预算 措施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大多已从学校母体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后勤实体。因此如何最大限度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保障服务,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是新形势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必然选择和核心工作。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
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则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经营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逐渐成为推动企业成熟与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
二、高校后勤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后勤二级预算与学校总预算的衔接
后勤实体的主要功能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保障,其主要服务资金由学校拨款且纳入学校年度总预算。因此只有做好后勤全面预算才能保证后勤服务资金的拨款到位和有效利用。
(二)为高校后勤各级管理人员提供行为导向,促进后勤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通过预算,管理层可以知道各部门的经费安排和使用方法,避免部门各自为政,造成资源浪费,也可以明确后勤刚性支出经费金额和经营目标利润,使得各级管理人员都聚焦预算,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推进内部管理和决策科学化,以达到后勤资源的有效整合,最终提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三)有利于高校后勤短期目标和长期计划的沟通和衔接,是高校后勤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的有力保证
全面预算管理对高校后勤自身管理要求很高,要真正做到全面预算管理,高校后勤必须先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每年的工作计划,才能编制与自身发展规划相适应的财务预算,确保各项投入符合自身发展要求。
(四)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针对预测结果采取的风险补救和防范系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
通过全面预算可以初步揭示下一年度的经营情况,使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暴露,以便管理层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预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三、高校后勤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缺乏科学性和长远性
首先大多高校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学校无偿使用,因此各管理层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没有对全面预算管理高度重视,只重视后勤服务的社会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节约经费的意识淡薄。其次由于历史原因,高校后勤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使编制的预算过于机械化和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后勤的长期发展目标。最后对预算的执行也不够重视,往往编制是一回事,执行是一回事,且更改预算较为随意,造成预算管理目标与执行结果脱节,使得预算管理形同虚设,失去意义。
(二)缺乏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监督机制
绩效考评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着眼于责任落实和绩效成果。目前多数高校后勤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将经费使用情况与目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个人的考核等挂钩,也没有与部门及个人的绩效奖励直接挂钩,往往是绩优无奖励,绩差也不处罚,使考评工作流于形式,失去了权威性和严肃性,从而导致责任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也就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只有通过考评机制才能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赏罚分明,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才能同心协力完成既定目标。
(三)缺乏一支高专业素质的预算管理队伍
目前多数高校后勤参与预算编制的都是后勤管理层和普通员工,而非专职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即使是财务部员工大多也对预算工作接触甚少,因此编制的预算较为粗放,缺乏全面预算应有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也容易使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失去严肃性,导致修改频繁和随意。
(四)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手段较为落后
目前多数高校的预算管理还采用手工抄录和Excel电子表格的方式操作,靠人工进行数据统计汇总、对比分析,差错率较高,且数据处理速度较慢,分析水平也完全取决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容易导致预算编制不准确;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信息网络,严重影响信息流通、传递和反馈,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偏差,影响预算管理目标的顺利完成。
四、构建高校后勤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思想上要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首先高校后勤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加强对预算管理全程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落实各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并以书面形式将应实现的预算管理目标与经济指标下达至各责任者,并将目标完成情况以绩效考评模式进行衡量,最终和责任者的绩效奖惩相挂钩。其次要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让员工意识“预算管理、人人有责”,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形成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良好局面。
2、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明确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高校后勤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明确组织机构,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它是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是组织领导高校后勤全面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力组织。
高校后勤预算管理委员会一般由后勤实体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委员,分管各大责任中心的副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财务主任、人事部主任、资产办等人员担任成员,并在各部门设立兼职预算员。对全面预算管理来说,预算管理委员会则是最高管理机构,主要承担对目标进行预测、审查、研究、协调各种预算事项,并进行最终下达的职责。同时成立预算监督小组,由监控部主任担任组长,各部门抽取员工担任小组成员,对预算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预算的公平公正公开。endprint
(2)制定预算编制流程和方法。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流程包括明确责任中心的权责、界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汇总、复核与审批、预算执行与管理、业绩报告及差异分析、预算指标考核等。
预算编制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即先由后勤管理层提出总目标和部门分目标;各部门根据分目标制定部门预算报管理层,管理层初审后报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各部门预算草案,进行综合平衡调整后拟订整个后勤的预算方案,再将预算方案反馈回各部门征求意见。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多次反复,形成最终预算,经后勤实体最高决策层审批后,成为正式预算,逐级下达至各部门执行。
(二)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监督体系
预算绩效考评是管理者对执行者实现的一种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它有利于既定目标的实现,能够帮助管理者了解和衡量目标实现程度和效益,也是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和编制下期预算的有力依据。
高校后勤应建立全面预算绩效考评监督体系,即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对各部门的预算管理成效进行全面的监控与评价,逐步建立以后勤服务保障为核心,以目标责任制为导向,以强化预算管理、开源节流为手段的,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评等全过程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具体应包括绩效考核原则、程序,指标体系设计,权重比例分配,奖惩措施,考核监督机制等等。通过考评和监督体系及时发现预算的支出是否符合后勤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等等,以便针对问题及时纠正偏差,使得整个预算管理体系健康有序地运行。
(三)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就必须依靠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进取心、责任心、高素质和实战经验的队伍是不可或缺的。
一方面高校后勤可以通过邀请校内外预算方面的专家,对参与预算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也可参照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出预算的突破点和关键点,为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应在后勤各部门设立兼职预算员,并进行定期培训,协助部门领导做好本部门预算工作,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减少预算管理的随意性,使得预算编制逐步走向科学化,预算管理水平走上新台阶。
(四)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面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后勤需加强信息化建设,根据需求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技术运用平台。运用技术平台可以快速高效地实现管理层及各部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需求,能够适应需求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能够保证预算数据采集的口径一致,增强数据的准确性及可比性,有利于进行预算分析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唐灼.试论高校预算流程现状与改进[J].财会通讯.综合2010年第3期(中):111-112
[2]孙思惟.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探析[J].会计之友.2011年第9期中:109-110
[3]周丽敏.浅议高校后勤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12年第5期:14-15
[4]李萌.高校后勤预算管理的对策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 2012年第3.期:26-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