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可以这样炼成
2014-04-16李源田
李源田
现有学校教育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推动教育改革最大的变量是人才,是教师。教育方针决定以后,教育质量好不好,核心是教师水平高不高。麦肯锡咨询公司2007年9月发布报告,分析世界上最好的十大学校系统得出三条重要结论:“让合适的人成为教师。让他们发展成有效的教学者。确保该系统可以为每个孩子提供最好的教学。”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的第一资源,没有人能够忘记一位好教师。在我看来,好教师可以这样炼成。
职前培养阶段,一看“原材料”好不好,二看培养得地道不地道。
谈及“原材料”,只要看看每年师范院校招生在高考录取时的状况就大致清楚了。无论专科还是本科,如果都是踩在本专科批次录取控制线边缘上,那么,不管师范院校多么努力,要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在设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时就有一个“二本”线以上的基本要求。我国有近百年优良传统的中等师范,优秀生源是第一位的。现在很多学校有一批优秀的教师还是多年前的中师生,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等师范学校,后来进入大学,直至接受研究生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很多高等学校,包括师范院校都在快速地“综合化”。这个进程中,教师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与组织实施,既体现出高等院校的治理体系与能力,又考量着师范院校是不是仍然坚定不移地以专业主义的立场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优秀师资,是不是仍然在坚守责任与良知。教师教育在学校的专业地位如何?其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系统建设得怎么样?既是教师教育在高等院校的治理结构,也直接关系到教师职前培养是否专业而地道。
初任教师阶段,一是个人发展愿景,二是适宜的学校环境。
如果新教师三至五年都没有奋发向上努力工作的势头,而只是为了一份工作,把教师当成一份职业,那么,这样的教师往往难以有很大发展。那些具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坚定信念,励志要当一名好教师,把专业发展愿景放在第一位的人,无论他们是在大山深处,还是身处城区学校,强烈的发展愿望,个人的专业修炼,都会以强劲的动力促进他们成为好教师。
政府高度重视是改善教师队伍的大环境。从教师的地位待遇、工作生活条件、尊师重教的风气就能得到答案。学校层面,校长是否真心实意地促进教师发展,则是适宜环境的小气候。今天,最优秀的校长,不一定要集中精力去争取硬件建设,也没必要在设备设施方面殚精竭虑。专业主义的教育工作者深知那些东西都是外在的。校长要全心全意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来推动学校发展。校长可以用一个“九宫格”把学校的教师排列开来分析,从教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的教师,他们当下是一种什么状态?他们的学历、职称、发展水平、工作态度、师德状况如何?对于初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专家教师等不同发展空间的教师,校长给予了不同的关注吗?从校本教研的视角,从专业发展的视角,为教师搭建平台,提供机会,都可以有所作为。
职后专业发展阶段,一是专业自觉,二是系统支持。
初任教师阶段大概在三年左右,这个阶段教师发展得怎么样?是不是有专业自觉?有了专业自觉,才可以讨论专业自信;有了专业的自觉自信,才可以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其实,“教会学生学习”“坚持以人育人”“专业服务精神”应该成为教师的专业取向。以语文教师为例,你所掌握的字、词、句、篇,你所差遣的语、修、逻、文,只是你专业工作的材料元素和逻辑框架,而不是专业本身。只有通过这些内容与形式,从认知与体验的层面教会了学生学习,教与学符合道德的尺度,才是教师专业追求的境界。教学在本质是一种道德活动。充满德性光芒的教育更加令人折服。反之,没有道德就没有教育。缺乏师德就不是教师。
系统支持包括局部的帮助促进与整体的制度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需求的提升,迫切需要设计更好的制度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条件成熟时,甚至可以创造性地设计教师专业研修制度、教师学术休假制度、教师国家荣誉制度。当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微课程、自组织背景下正在发生的教育变革来临时,更多的学习在教室以外发生时,明天的教室在哪里?教师的专业化怎么体现,通过专业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有现成的路径吗?或许,这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更多的制度创新。我们正在尝试和大学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通过协同治理与体制创新,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在社区,在学区,通过校际联动和片区带动,可以尝试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学校,通过引进数字资源与专业支持,可以创建教师研修工作坊,积极探索构建教师终身学习系统。通过云端数据网络研修合作参与等形式链接到每一位教师。
今天,教师培训的概念需要升级为教师学习、教师教育。率先在教育系统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教育大社区,在一个时代的专业化浪潮中,让更多的好教师不断涌现,成为优秀的专业主义者。通过教书育人,达成立德树人。强师兴教,为国育才,在持续而专业的教育实践中去实现教育梦,光辉灿烂的明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