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耿耿星河,天下千秋

2014-04-16吕大秀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统治者百姓杜甫

吕大秀

杜甫的诗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三吏》《三别》即是杜甫的代表作。“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孜孜以求的理想。尽管他郁郁不得志,后来又经历了安史之乱,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但这些并没有击垮他。纵观他的一生,始终心忧社稷,“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忧国忧民是杜甫诗歌的永恒主旋律。

一、吟咏自然,心系祖国

杜甫有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清新明朗,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折射出他深深的赤子之心。例如,一提起歌咏泰山的诗篇,后人立即想到杜甫那首《望岳》,可见其影响力。全诗描绘泰山的壮美,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尤其是末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句不但写出了泰山的雄浑,也体现出诗人的壮阔胸襟,引发后人情感上的共鸣。再看他在夔州寓居时所作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意境雄浑阔大,感情深沉悲凉。前两联描写登高所见所闻,“无边”两句,无论是摹写形态,还是渲染气势,都非常生动传神,为后人所激赏。后两联抒发登高感触之情。诗人不仅描绘自然之秋,更渗透了他漂泊异乡、老病愁苦、忧国伤时的复杂感情。

二、关注黎元,悲悯天下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杜甫到处辗转流离,因而他有更多机会了解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目睹百姓居无定所,生活艰难的情状,他给予了深切的同情。于是他奋笔疾书,替黎民百姓呐喊。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他大声疾呼:“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是贯穿全诗的思想,也是杜甫一生真实写照。他当时刚经历丧子之殇,然而诗人推己及人,把由一己之哀痛推及万民之哀痛,联想到贫穷的百姓会在粮食收获的季节没有粮食。我们再一次为杜甫悲悯天下的博大胸襟所折服。同样,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的茅屋几乎被狂风摧毁,又遇上了绵延不断的秋雨,屋漏被湿,全家无法安卧,处境极其悲惨。但诗人从自身不幸遭遇生发开来,关注到那些同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穷苦百姓,于是吟出“愿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他甘愿为天下贫寒之人解除痛苦哪怕牺牲自己的强烈愿望,这种舍身利人的精神,恰是诗人高尚情怀的具体体现。

三、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安史之乱给唐王朝带来的巨大灾难是不言而喻的。战争不但破坏生产,而且人们生离死别,饿殍遍野。杜甫及亲人的遭遇就是最典型的说明。因此,杜甫诗作中多有对战争的描述,乐府诗《兵车行》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诗人选取了一个亲人相送的凄凉画面,官府抓壮丁去前线打仗,亲人别离痛苦。当时王朝征战越来越频繁,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是激烈而残酷的,“边庭流血成海水”,边疆的战士血流成海,但是“武皇开边意未已”,统治者用武力扩张领土的贪欲并没有停止。诗作反映了统治者穷兵黩武、征调不止所造成的田园荒芜、苛税繁重等社会问题。《兵车行》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评论家所赞赏,它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呼唤和平的心声,今人读之,仍有裨益。

四、揭露腐败,宣泄愤懑

杜甫关注民生的同时,把矛头指向了造成百姓苦难根源的统治者。杜甫有许多诗篇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统治官僚的腐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同时宣泄了诗人愤懑之情。在《丽人行》里,诗人以精工细笔描绘了三月上巳日杨氏兄妹曲江游宴的场景,极写其衣着华丽,宴饮奢侈,诗人寓贬于褒,辛辣地讽刺了统治者荒淫骄纵的生活。《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一诗揭露了贪官污吏如何巧立名目向百姓横征暴敛的事实,将这些腐败的贪官污吏斥责为“蝥贼”,从“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蝥贼”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统治阶级的各种祸国殃民的罪行怀着强烈的憎恨。他认为要拯救黎民百姓,必须先除去这些强取豪夺、盘剥百姓的贪官。

综上所述,尽管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壮志未酬,但他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心系社稷,以天下为己任,为百姓谋幸福,这是生命真正的乐章。从大唐盛世走来的杜甫,以他的宏大气魄、赤子之心和时代责任感,影响并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人。即使诗人的躯壳化为泥土,但他对祖国的拳拳之爱必将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星星永久闪耀!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统治者百姓杜甫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论蒙元统治者对“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杜甫改诗
百姓看家“风”
杜甫与五柳鱼
杜甫的维稳观
汉朝统治者的哲学观对汉代服饰的影响
追踪迈锡尼文明:拉科尼亚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