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4-04-16耿金海
耿金海
(新疆伊犁州科技情报研究所,新疆伊犁 835000)
0 引言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新疆伊犁州中小企业的作用逐步得到重视。中小企业经过这30多年来的变化发展已逐步成为伊犁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州到任何一个县(市),中小企业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有关资料显示,无论从“税收”来看,还是从“就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来看,中小企业都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且具有非常大的潜力,这表明了中小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带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优胜略汰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技术创新、高技术的开发已成为决定中小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因此,需对新疆伊犁州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进行研究探讨,给企业创造有利于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这不仅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还能推动整个新疆经济的健康发展。
1 新疆伊犁州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新疆伊犁州的中小企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和自身的完善,不论是数量上还是整体质量上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一是数量大、比重大。据有关资料显示,伊犁州直共有私营企业6166户、个体工商户5.62万户,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数量达1万多家,占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99.9%;注册资本总额283.6亿元,占州直企业注册资本的90%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州直生产总值的30%以上,已成为州直市场经济的主体。州直中小企业缴纳国税、地税额分别为25.6亿元和18.4亿元,占州直国税、地税收入总额的81.3%和75%,中小企业已成为州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是地位优势明显,发展意义深远。新疆伊犁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多民族居住的副省级地州,在新疆85个县、市区中,伊犁州的各县、市地理条件、包括自然资源在内的发展环境比较优越。
2 新疆伊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疆伊犁州中小企业内部创新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各类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匮乏、生产要素供给缺乏、财力补给不足、产业层次偏低、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本身的创新意识不强等;其外部创新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政治、经济、法律等一些宏观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的存在始终影响着新疆伊犁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从产业结构看,中小企业产业层次偏低,结构性矛盾突出;从行业分布看,伊犁州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以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传统行业为主,产品档次较低,淘汰率高,与大企业、大集团之间协调配套能力差。各类人才匮乏,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不高,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等,依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对伊犁州中小企业的调查中,72%的企业感到生产资金不足,65%的企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源于自有资金。同时,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银行获取贷款仅占24%。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部门管理职能交叉。另外,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缺乏系统规划和政策支持,硬件环境建设还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投入不足,承载能力不高,配套能力差,重复建设和同结构现象比较突出;产业链条短,深加工产品少,没有形成产业发展优势。
3 新形势下加快新疆伊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探讨
3.1 改善和优化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
(1)全面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定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继续清理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
(2)建立适应伊犁州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环境。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支持,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开拓市场、扩大就业,改善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重点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等级,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
(3)落实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清理和整顿涉及中小企业的收费行为,严肃查处对中小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各种侵权行为。投资、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部门要简化程序,缩短时限,提高效率,为中小企业设立、生产经营等提供便捷服务。
(4)成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贷款担保机构,切实缓解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伊犁州财政可以从本地的预算外收入中提取一定的资金,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支持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提供贷款和担保。
(5)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依据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在税收优惠、市场准入、企业上市、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研究和制订符合伊犁州实际的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法律和制度,构筑一个良好的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发展以各类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心的科技金融中介体系。加大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引导金融系统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开发适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科技风险投资的形成及其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活动的倾斜。
(6)充分发挥和利用疆内外科研院所的改革,加快伊犁州创新体系建设。伊犁州政府积极引导创新主体之间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引进和支持疆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伊犁州创新体系中发挥作用,参与面向经济建设重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政府通过创新资金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创新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人才观,鼓励人才向企业和技术创新一线流动,解决创新人才不足问题。大力扶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中的生力军作用。各类科技计划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倾斜,引导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
(7)增加创新基金的资助方式,促进创业资本的流动。将创新基金的资助阶段前移,进一步降低科技小企业的创业风险。带动依托机构(包括各类创业中心)的自身建设和发展,鼓励科技型初创企业申报国家和自治区创新项目。特别要注重人力资本的发展,通过科技合作、共同开发项目,以事业吸引科技人才来企业工作;通过合资办厂、租赁经营等方式,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以经济利益吸引人才;通过与内地大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实施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工程,用发展机会吸引人才。
(8)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大力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发挥新疆伊犁州沿边的地缘优势,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通过依托霍尔果斯国家级口岸实施“走出去”战略,解决新疆伊犁州中小企业市场空间狭窄、技术创新资源不足等问题。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农牧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煤化工及其下游产品、面向中亚的软件产业发展等方面,广泛开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发展规模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
3.2 培育中小企业创新的内部环境
(1)培育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在于创新,坚持不懈的创新是企业获得发展的动力源泉。一个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领导,因此重视企业创新领导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目前,新疆伊犁州中小企业领导者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不到10%。因而,我们必须采取以各种手段和方法对这些中小企业领导者进行创新技术、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强化培训,将其培育成具有较高素质、现代意识较强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由于新疆伊犁州的中小企业大部分建设规模小,人才匮乏等原因还不具备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与管理体系的条件,所以必须依靠有实力的科院研所、大学和大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等帮助。
(2)充分利用好国家层面的文献数据库,建立地方特色数据库,为科研立项、科技成果评审、专利申请及专利权纠纷等提供依据;为科研开发人员与企业提供国内外最新产品、技术动态信息;提供公开发表的科研学术论文被收录、引用的相关信息及证明材料。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好科技文献,能节约科研经费40%~50%,节省科研时间60%~70%,科研开发人员利用和占有科技情报,可以说就能做到在巨人肩膀上发展,取得真真高质量的创新科技成果,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创新风险、法律风险和防止低水平重复。
(3)健全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机制,激发职工创新活力。通过企业内部建立职工技术创新的“运行”、“参与”和“评选奖励”等机制,坚持以工程技术人员、一线职工为主体,高度重视职工的首创精神,激发职工的创新活力,以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工艺、推广新技术、转化新成果为主要内容,动员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发明创造、技术创新、先进操作法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对降低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消除安全隐患、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创新是一个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或经验,产生出新颖性、有价值的成果的认知和行为的活动。对企业而言,创新是指出现新的或重大改进的产品和工艺,或是新的营销方式,或是在商业实践、工作场所组织或外部关系中出现的新的组织方式。从企业发展历程看,每次经济腾飞和重大技术的突破都依赖于人们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创新正以巨大的力量改变着企业,已成为生产力中的新的经济增长要素。“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职工”是企业创新活动的“主力”,只有更多的职工关心和参与企业的创新发展,企业的创新活动才有基础、有后劲。
[1]翟佳林.对新疆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思考[J].企业战略,2013(1).
[2]李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途径探讨[J].现代财经,2000(2).
[3]杜靖.企业自主创新内驱动力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9(26).
[4]刘品阳.努力打造陕西装备制造业基地[J].西部论坛,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