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隐性课程开发的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实现的途径

2014-04-16曾清秋

晋图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隐性育人图书馆

曾清秋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507)

0 引言

从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理解,图书馆是一个教育场所,从学校教育看,图书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补充和延伸。相对于学校显性课程育人,图书馆开发隐性课程育人功能更有效也更具有优势。隐性课程又叫隐蔽课程、潜在课程、非正规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图书馆通过无形引导,利用文化约束力对学生产生精神影响。

1 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隐性课程的特点

1.1 施教方法隐蔽

施教者借助于情景、知识、情感、信念、意志和言行举止对接受者的行为和价值观等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隐性课程不直接公开地向学生施教,而是以隐蔽的方式,在暗示中把有关道德、审美、知识等经验渗透到具体的人、事、物以及活动过程之中传授给学生,往往是一种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未觉察到的教育影响。[1]

1.2 接受机制灵活自由

隐性课程的优势在于把相关场景营造出来,让学生亲临其景,自己感受、领悟、选择和判断。润物细无声是隐性课程的精髓。

1.3 授课时空开放

隐性课程打破了固定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隐性课程是通过情感融合过程获得,效果可能在学校就显示出来,也可能经历与社会的磨合后产生。

1.4 影响力深刻

隐性课程的内容只有通过体验和领悟,才能内化到学生的认识中影响其情感、意志和行为,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持久和深刻的。

2 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隐性课程的作用

2.1 淡化角色,愉快接受

隐性课程授课一般宽松、自由、愉快,具有真正的“诱导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以一个平等的、自主的个体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的,淡化了被教育的角色。[2]

2.2 潜移默化

隐性课程不存在强制性和统一性学习,通过暗示、感染、启发、激励、树立榜样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差异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文献资料。

2.3 超时空和全方位

隐性课程的超时空性和全方位,可以满足学习环境和学生观念变化对教育的要求。大学生自尊心、平等意识比较强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有些压抑,隐性课程给他们提供了充分表达愿望和诉求的条件,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问题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3 大学图书馆育人功能隐性课程开发的途径

3.1 充分利用图书馆主体建筑和周围优美自然环境的隐形知识

图书馆的物理空间指图书馆主体建筑和周围的空间。如图书馆主体建筑周围的空间建有广场、湖泊、山林、草坪、树木、花坛、喷泉、牌楼、雕塑等。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图书馆主体建筑相融合,学生徜徉其中,自然会得到感染。它所承载的美化因素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的内心。

图书馆的主体建筑不但要体现建筑的美,更要承载图书馆的育人功能。首先,一所大学的图书馆的主体建筑应该是学校最美、最宏伟的标志性的建筑,位置应该是学校的中心。其次,一所大学的图书馆的主体建筑应该是学校设施最先进和最完备的建筑。再次,大学图书馆的环境应该是最优美的,也是学生最爱去的地方。

在图书馆外部增加一些文化元素,也是隐性课程开发的一个方面。比如:、伟人、名人题写的馆名,学校的校训,名人名言等。

图书馆主体建筑和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如果能形成一处景观,内涵的文化元素和隐形知识就更加丰富,育人的功能也更突出。比如“一塔湖图”、“湖塔倒影”等。

3.2 图书馆内部空间科学布局及文化环境建设

图书馆内部空间一般分为阅览、休闲区和工作人员办公区。科学合理布局把图书馆的各种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置身其中便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力量。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它的布局也随学科专业的变化而调整,学科和专业的细分也使图书馆的布局以学科专业集中、以专题集中、以各类资源集中。学科专业专题馆围绕专业建设,不仅仅是集中一个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更重要的使学生能对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学科专业的分类。专题馆设备的配备和装饰也要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不但要揭示专题馆的学科专业体系,还要渗透一些文化元素在里面。比如:汽车专题馆,除了相关的信息资源外,还应该张贴各种品牌的各类型汽车的图片,如果有条件还应该展示汽车模型及相关零部件,围绕汽车文化制作一系列的多媒体资源。

休闲区的布局要体现静雅的氛围,阳光、清新的空气、绿色的植物应该是不能缺少的,不同类型的座椅、沙发布置在各个相应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要在休闲区配置各类信息资源,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像空气和水一样处处时时存在。植物的布置也要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相应的物种,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调整。给各种植物做一个标牌,详细介绍名称、学科分类、用途、种植方法等。

借阅大厅既是工作人员的工作区也是学生的休闲区,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点。围绕一个文化主题开展一系列的装饰。比如:以夸父追日为主题进行壁画的装饰,同时以一些神话故事作为分主题衬托。一个好的文化主题系列壁画,会大大提升图书馆的品质。在走廊、墙壁也可安装标语、名人画像、格言、警句、板报、宣传窗等。借阅大厅要和谐、美观,能消除疲劳、启迪思维,提升想象力和审美情趣。[3]

文化氛围浓郁、空间布局合理的图书馆就是教育的圣地、艺术的殿堂。

3.3 构建丰富、多样的符合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

图书馆的资源一般分为纸质和电子两种。纸质资源是实体图书馆的基础,电子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保障。优化资源配置是每一个图书馆都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学校各个学科专业建立特色资源体系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优势。专题库有利于读者围绕各个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博览群书。构建联盟有利于高效获取核心知识,不断创新技术和知识,拓展自身能力,更好地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共享空间,利用知识导航和交互界面实现用户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流、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交流,方便用户获取知识、交流知识,挖掘隐性知识。知识合作实验室,形成用户驱动、合作交互,充分激发群体智慧和创造力。

3.4 图书馆服务创新育人

大学图书馆是隐性课程的开发者和引领者,创新服务方式,使每一个学生能在信息服务中感悟图书馆文化。馆员要不断学习和丰富各方面的知识,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讲座、演讲比赛、辩论会、专题研讨会、名著导读、书评等,通过开展活动向学生隐蔽而有效地传递社会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正确引导隐性课程的实施。

3.4.1 知识合作实验室服务 这种服务不是简单的多个信息资源和信息工具的集合,也不是简单的技术平台,而是一种面向问题解决的信息及其分析驱动的知识发现机制,一种面向知识创造、动态交互激励、动态知识构建的合作机制。从实的角度,以改造图书馆空间形态及其服务模式为手段,实现图书馆空间服务功能再造。从虚的角度,以用户问题解决过程为纽带,使协同化知识服务机制成为空气和水,无处不在。从运营机制上,使图书馆变成一种灵活的资源、服务、团队的协同组织平台,一个围绕用户需求和过程的变形金刚。[4]

3.4.2 IC2服务 将 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空间)与Innovation Community(创新社区)这两个“IC”,以相互促进的乘法关系结合起来,强化知识创新支持与人文素养拓展,形成平方级的(图书馆)服务效能。乘方级融合IC1和IC2理念,突破单一模式服务的限制,既提供开放式学习和自由交流环境,满足用户对一站式服务的需要;又通过主动挖掘用户需求,鼓励参与、合作和交流,建立主题社区、知识加工和创新支持机制,提供更具亲和力的人性化服务。人性化读者服务,使读者和馆员能共享彼此的知识与思想,促进了图书馆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彰显了图书馆隐性课程育人的功能。

3.4.3 专题化信息服务 针对网络信息动态、分散、模糊的特点,大学图书馆构建专题共享信息平台,从各种信息资源有目的地搜集、组织各种专题信息资源,直接为用户提供信息分析、捕获、重组、传递等多样化服务。在平台上,用户能快速地获知其他成员最新研究进展,还能够发表自己的疑惑、见解、思想,与有共同兴趣的人员进行交流与共享,进行研究性学习。针对不同用户的情况、建立用户档案,不定期地根据用户的阅读、研究状况及时编撰二、三次文献,提供高、精、尖的专题服务。

3.5 图书馆制度文化育人

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在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规范人的行为以及开发人的能力和潜能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图书馆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和读者在长期服务和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习俗、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完全依靠学生内心的自省和自觉,具有约定俗成的心理约束。[5]

3.5.1 制度设计以人为本 图书馆制度的设计要做到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是行动。从纸质到数字化、移动化,从“书本位”到“人本位”。充分发挥制度形态隐性课程育人的功能。在精神上感染读者,从物质上满足读者,用制度规范读者。

3.5.2 充分调动馆员和读者的积极性 在实施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调动馆员和读者的主体能动性。一方面,加强新入馆读者培训,使他们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从内心深处认同它、接受它。另一方面,图书馆应正确引导读者和馆员积极参与制度的修订完善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吸收各方面智慧。这样的制度才具有针对性、民主性和现实性。学生才能形成对制度的正确态度和心理定式,将它变为自觉行为。

4 结束语

大学图书馆不但具备信息资源的生产、组织、传播和储存功能,还具有传承人类文明、弘扬民族文化、营造平等、高雅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等功能,具有实现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许多优势。图书馆多途径开发隐性课程,实现隐性课程育人功能,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在大学校园内的地位和影响。

[1]黄宗忠.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J].图书馆论坛,2011(6):14-22.

[2]王鸿信,王爱霞.高校图书馆教育功能再探究——由药家鑫案引起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2(2):144-147.

[3]宋庆功,李娟娟.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1):48-52.

[4]吴 杨,王 伟.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图书馆育人新功能的拓展[J].图书馆学刊,2011(10):90-93.

[5]张国泉,王金平.强化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路径新探[J].高教论坛,2010(8):107 -109.

猜你喜欢

隐性育人图书馆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去图书馆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