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经验教训

2014-04-16智佳佳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30期
关键词:国民收入国民计划

智佳佳

一是通过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高国民生产积极性,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指出:本计划的最终目的是极大地提高国民生活水准和达到完全就业;“十年后我国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为20.8万日元,约达到现在2倍的水平”。计划不仅深刻论述提高国民生活水平问题,还详细描绘实现计划后的国民生活状况,并列有提高程度的详细数字,让人们觉得经济政策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因此对该政策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兴趣,人们对收入增长和未来生活水平的期望成为发展经济的强大精神动力,国民高涨的生产积极性、强大的敬业精神和显著提高的消费水平,为日本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中国居民储蓄率高,消费意愿低,内需严重不足,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只有让居民对未来经济发展充满希望和信心,认为自己预期收入会大幅增加,有钱可花,才会乐意把钱从银行取出来消费,从而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投资、消费和出口协调发展。人民整体富裕,形成庞大、稳定的中产阶级队伍,有利于消除危机隐患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二是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是单纯的居民收入增加,更是一项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日本“收入倍增计划”是一项涵盖财税、产业、区域、投资规划在内的、系统的促和谐工程,本质上首先是经济增长计划,其次才是收入增长计划。“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国民收入,不仅指向居民收入水平,而且是指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本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外的值,包括劳动者报酬、非企业财产性收入、企业在获取投资红利和向外支付红利之后的所得。

在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期间,日本国民收入大幅增长,整个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全面发展,日本即使在经历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仍然能保持稳定繁荣。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经验通过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稳定价格体系,提高劳动者的劳资对话权,发展壮大中小企业,保障国民充分就业,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健发展。

三是中国目前形势与日本当时情况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地方,借鉴经验应灵活多样,不能生搬硬套。中国推出收入分配改革时机与日本当时情况有所类似,如人口红利即将过去,国民消费水平低,内需不足,城乡差距明显等。但与日本当时情况也有很大不同。

例如,当时的日本以美国为保护伞,通过《日美安全条约》谋得美国军事保护而得以全力以赴发展经济,当时日本军事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不足1%。国际上倡导自由贸易,又恰逢第三次科技革命进入高潮,以原子能、微电子、半导体为中心的新科技,带动石油化工、合成纤维、机器制造和金属冶炼等领域的技术革新,为日本低价购入原料,引进科学技术,加速技术进步,扩大贸易顺差提供非常有利的国际环境。

目前,中国城镇化低于日本1960年的水平,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为防止中国“崛起”而进行各种牵制,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国际能源供应紧张,价格上涨,面临的国际环境远比日本当时所处的环境艰难。

四是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值得反思。日本“收入倍增计划”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造成很多矛盾。10年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8倍,但国民工资实际上只增长0.94倍,并没有和经济增长完全同步;收入倍增计划推出后,出现剧烈的通货膨胀,引起民众恐慌和不安,不利于社会安定;“公害”没有得到治理,反而更加严重,日本国会甚至被国民称为“公害国会”;环境污染严重,四大公害病中有三起和重金属污染有关,空气和水污染严重,给民众健康造成很大隐患。

日本对人才培养过于重视科技,但忽视人文教育,导致人才思维过于机械化;一些大企业和土地投机商抢购土地造成地价暴涨,暴发户层出不穷,使一般公民对社会的公正合理失去了信心,日本谋求通过分散财富和人口,实现国土均衡开发的主题并没有实现。

猜你喜欢

国民收入国民计划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对“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的探究
讲清国民收入分配,助力高中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