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2014-04-16宋岩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宋岩/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宋岩/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服务业的快速迅猛的发展态势,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根本是人才,高职院校是培养现代服务业高技能创新人才的摇篮,是促进现代服务业人才脱颖而出的阵地,是使现代服务业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步入良性、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的重要场所。所以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学生、企业和行业搭建联系的桥梁,积极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在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模式转换、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等方面,逐步形成符合不同专业特点,适应对应行业要求,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途径
一、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呼唤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即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创新人才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现代服务业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基本素质,熟练掌握现代服务业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运用关键技术来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够在加快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见,积极探索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现代服务业人才脱颖而出,使现代服务业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步入良性、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
校企合作是实现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之举。因为高职院校是培养现代服务业高技能创新人才的摇篮,现代服务企业是高技能创新人才成才的重要基地,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的许多关键环节必须在实际生产岗位及在接近或等同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完成。因而校企合作应该作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路径。
二、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1.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内容改革。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在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模式转换、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等方面,逐步形成符合不同专业特点,适应对应行业要求,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如项目实战、订单培养、顶岗预就业等。项目实战模式就是引进企业业务项目、项目教材、案例、生产标准、制作管理模式等教学资源,以就业为导向,企业项目为平台,企业化管理为手段,结合产业流程多专业协调作战,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项目“无缝对接”,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订单培养模式就是高职院校根据与企业签订的培养协议,让企业在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顶岗预就业模式的特点是学用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就业的对接。在学生具备相应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寒、暑假到企业直接顶岗实习,用人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及人才规划,从二、三年级学生中选拔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优秀学生,作为企业的人才储备与培养对象,通过与学生签订协议,明确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毕业时,用人单位对其进行考核,合格者被录用。上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真实项目、工作任务、社会产品、企业案例为载体,深入探索自主学习模式,建立突出职业能力,体现职业精神的课程学习考核标准。
2.把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作为全面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与办学水平的主要途径。多年来高职院校在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高等职业特点的办学思路,在其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这些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创设了实践条件。高职院校还可利用内培外引,专兼结合,打造了一支多元化、理论精、实践强的师资队伍。为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满足教学需要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3.建立核心专业群。围绕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加大现代服务业类专业建设力度,开发新专业,逐步建立工学结合的专业标准。重点建设如广告设计与制作、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核心专业,精心培育一批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着力带动传媒创意、旅游、商贸管理、物流、电子技术应用等大类专业群建设,逐步形成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结构合理、内部关联度紧密、特色鲜明、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专业体系。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的要求,在上述专业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产学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可根据现代服务人才需求特点,系统规划、统筹设计了以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校外企业实践平台和校内综合集训平台为基础、实现以行业认知、职场体验和职业定向三结合的教育教学目标。
4.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要重视实训教学,可建设各种类型的实训室以适合和教学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加大建设校内实验、实场所的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并使各实践教学基地达到实习条件好,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稳定,实习制度完善,实习工作规范的保准,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实验区学生实习实训需要,为学院高素质高专业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5.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学院构建以突出教学输入、教学过程、教学输出三大过程为重点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内容平台,并把相关因素,作为主要监测点,加以重点管理和监控,以提高现代服务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明确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三全一参与”的指导思想,一是全面性观念,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的状况作为评判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二是全程性观念,即教学质量保障是对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的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自我稳定的系统;三是全员性观念,即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建设是全体师生共同的责任;四是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观念。从而加强规范管理,促进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6.政策上的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上要坚持高标准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产学结合,加强规范管理,这就需要政府在经费投入和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并依法督促各类职业学校举办者足额提供职业教育经费。”所以政府的积极投入,规范管理,对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此外对高职学校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考核。评估的标准是全面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所以,高职评估说到底是能不能培养急需的人才,能不能就业,就业之后表现好不好。这与我们培养过程中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培养内容、培养方法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紧密相关。而不能只片面强调英语、数学、物理等学科的评估。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要面向市场,面向经济,面向社会,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是高职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