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美BITT谈判迈向更深层次的中美经贸合作
2014-04-16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晓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张晓强
启动中美双边投资和贸易协定(BITT)的倡议,是由国经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在今年7月第六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中首次正式提出的,并得到与会代表一致赞同。目前,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已进入快车道,在此基础上,除了投资以外,增加一个贸易的协定,推进中美BITT谈判,时机成熟,意义重大。
一、推进中美BITT谈判的基础
从中美经贸合作程度、两国发展需求、及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看,中美双方推进BITT谈判的时机已经成熟。
1.中美BIT驶入快车道。中美BIT谈判共进行了14轮,目前已经进入文本谈判阶段。这是迄今为止最为重大的进展,意义重大。但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进程中,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等分歧,中美双方如能达成一项高标准的BIT,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双边层面,也具有区域和全球性意义。
2.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成立一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投资便利化方面深入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形成了更加开放透明的投资管理制度。这一系列制度创新提高了政府效率、激发了市场活力。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及将来在全国推广,为中美BITT实施做好了铺垫。
3.中美都在寻求经济再平衡。美国经济的特点是国内消费拉动增长型,低储蓄,过度信用消费,高贸易赤字。中国经济的特点则是家庭消费低,高储蓄与投资,贸易顺差。金融危机后,美国和中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谋求经济发展再平衡。通过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来促进资源在中美市场之间的自由流动,是促进中美经贸平衡的根本途径。
4.中美两国长期存在互补性。中美两国在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有很强互补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储蓄和投资对对方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两国加强合作促进储蓄和投资更有效配置的空间依然很大。
5.中欧BIT谈判进展迅速。以高水平的经贸协定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将成为中国面向世界,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的重要方式。中欧经贸关系与中美经贸关系有很大的相似性。目前中欧BIT谈判快速推进,涉及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涉及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等领域的投资。这些谈判将为中美BITT谈判提供更多借鉴和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启动中美BITT谈判的重大意义
以启动中美BITT谈判为突破口,继续推动中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1.发挥中美两个大国的引领作用。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并有重要的国际影响。通过深化合作,建立中美BITT,形成深度融合的制度化经贸关系,进而在BITT基础上,形成中美FTA,有利于在全世界提供正向示范和引导。
2.深化中美两国互信。BITT谈判将形成若干制度性、长效性的机制安排,可以增加中美经贸合作可预期性和透明性,把两国建立在共识基础上的决策变为实施方案和行动,建立两国深度交往的共同规则、表达利益诉求的共同平台,形成发挥新型大国关系的共同纽带。
3.奠定亚太经贸一体化基础。在目前全球区域一体化中,存在着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代表的“美国路线图”,东盟主导“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代表的“亚洲路线图”两条亚太区域一体化发展路径。如果在几年内中美之间形成BITT的构架,必将会加强“美国路线图”和“亚洲路线图”的战略互动,成为推动TPP和RCEP融合为一的桥梁,为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打下良好基础。
4.推动世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美经贸关系是全球基础性战略关系。从全球看,新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必须兼顾发展中国家利益和发展实际。高水准的中美BITT最终目标是通过5~10年时间在亚太地区形成一个更加广泛的超WTO安排,将为世界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5.为全球经济繁荣稳定提供强大动力。BITT将使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动力核和发展中国家动力核产生共振效应,对全球贸易健康发展发挥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建议中美BITT谈判的主要内容
从涵盖范围看,BITT将涵盖中美经贸中的主要关键领域。从规则看,BITT应是一个基于中美发展实际,面向未来的高水平协定。
(一)主要内容。
1.关税。重点是货物贸易减免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在BITT下,中美双方关税总水平近期可以各自降低到原来的1/2,中期可以降低到原来的1/4,长期向零关税迈进。
2.投资。中美BIT谈判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应逐步、及时、有效地缩短负面清单。国家安全审查不应作为隐性限制或阻碍合法投资。同时,建立畅通的双方投资沟通渠道和会商机制。中美基础设施双向投资、清洁能源和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合作可以作为重要切入点。
3.农业贸易。重点是补贴、关税减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双方可成立一个委员会,确保中美农业合作的长期供需关系。例如,在成本加利润的基础上,买卖双方预先确定交易价格,采用长期商品供应合同,例如20年。
4.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是深化中美经济关系的重要领域,对两国都有益。双方应共同努力大幅削减服务贸易壁垒。
5.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占了世界经济总额的近15%,约10万亿美元。中美两国的政府采购将各超过1万亿美元。中美政府采购合作将以世界贸易组织多边政府采购协定(GPA)为标杆,同时考虑中美两国经济和政府体制差异。要明确双方政府采购参与实体。可以考虑“负面清单”方式,规定所有政府实体将被覆盖,除非他们被明确排除在外。
6.知识产权。推进两国在专利领域的对接,实现双方专利信息互通、互认和共享,建立中美技术交易市场。避免滥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垄断价格。简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程序。加强信息交流和人员往来,加深对彼此知识产权执行和行政管理体制的相互了解。加强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7.重点合作领域。在技术创新、网络安全、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生态环境领域等方面重点开展合作。促进科技人员交流的便利化,加强基础科学合作,共建高水平实验室、研究平台和创新基地。推进双方在核能、清洁煤、页岩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及节能、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合作。
8.竞争环境。双方都要有公平的竞争环境,考虑采用“竞争中立”框架,政府商业活动不得因其公共部门所有权地位而享受私营部门竞争者所不能享有的竞争优势。在投资管理上都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确保双方企业能够很好地进入对方市场。美国应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二)路径。
1.分三步走建立中美FTA。第一步,中美双方尽快达成BIT谈判;第二步,在BIT的基础上,加入T的谈判,争取尽快启动BITT谈判;第三步,在BITT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中美FTA谈判。最终推动在亚太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协定(FTAAP)。这是一条切合实际的路线。因为无论何种路线,最终都要涉及中美之间的谈判。
2.中美双方互相推动加入RCEP和TPP。在中美推进BITT的同时,中美双方应探讨中国加入TPP、美国加入RCEP的路径,避免对双边关系的侵蚀。中国加入了 TPP,美国加入了RCEP,中美BITT和随后的中美FTA就成为了沟通TPP和RCEP的桥梁,实质上TPP和RCEP就融为一体,为最终形成FTAAP奠定基础。
四、启动中美BITT谈判的若干建议
BITT谈判会产生巨大影响,两国应努力推动开启中美BITT谈判。
1.把开启中美BITT谈判纳入到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议题。建议两国在此前几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基础上,将中美BITT作为新的议题纳入,在官方层面进行相关探讨。
2.两国政府应设立专门部门负责此项工作。中美两国应共同努力建设高水平的BITT,对合作领域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实现互利共赢,提升BITT质量。
3.中美两国智库合作开展中美BITT方案研究。可由政府委托中美两国智库联合进行专项研究,进行前期准备,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对中美BITT的成本收益进行评估,对中美双方影响评估,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影响评估等。在官方层面达成意向后,可上升到国家战略。
4.可考虑由智库发起中美BITT的倡议。建议双方政府支持由“二轨”对话联合发起公开倡议。2015年,国经中心将召开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可在该峰会发布,并组织专门论坛讨论。
5.通过亚太经合组织(APEC)寻求共识,推动TPP和RCEP融合或者链接。两国政府在寻求新的地区贸易协定,尤其是TPP和RCEP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竞争性或排他性区域贸易集团,同时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两国应利用2014年11月在北京举办APEC领导人会议的机会,推动上述目标的实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綦鲁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