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中期我国财政金融发展态势与趋势分析

2014-04-16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易小丽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58期
关键词:财政金融财政收入十二五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易小丽

“十二五”中期我国财政金融发展态势与趋势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易小丽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财政金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但是,我国财政金融领域仍面临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财政金融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十二五”中期我国财政金融发展的成就和问题做一些分析与研究,并讨论了我国财政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十二五”中期;财政;金融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2011~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财政金融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没有结束,全球经济波动对我国财政金融工作的影响依旧存在,而我国经济本身也面临体制性改革和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根据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未来我国财政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推进财政金融领域的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一、“十二五”中期我国财政金融发展的国内外形势分析

“十二五”中期,全球经济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的发展与国际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一)国际形势的分析。

2011~2012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尤其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各国央行货币宽松竞相出台,政府间博弈也越来越激烈,使得国际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1.金融危机的发生为我国财政金融发展提供改革动力。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全球金融监管规则不断改进,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对资本、流动性、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影子银行”的监管将得到加强,这就为我国借鉴国际标准、推进财政金融改革提供了新动力。

2.债务危机的延续对我国财政金融发展增加了不稳定性。当前世界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的欧盟成员国尚未从危机中走出来。2011年,欧元区法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7.1%降至5.2%,但是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82.3%增至85.8%;*参见http://world.xinhua08.com/a/20120331/932246.shtml.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降至8.27%,但主权债务上限又再次突破;日本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增至10.1%,总负债率增至233%。*参见http://economy.caijing.com.cn/2012-04-02/111797263.html.尽管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在欧元区及美国等几个国家,但随着债务和赤字水平的不断攀高,势必影响其他经济体,加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3.各国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给我国财政金融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为了恢复经济增长,美日欧一致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发达国家有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将国内债务转嫁到国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将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最终给新兴经济体的长期发展带来挑战。目前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通胀压力持续升温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

(二)国内形势的分析。

1.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这表明党和政府将继续加大对财政金融工作的改革力度,进一步推动我国财政金融又好又快发展。

2.国内经济平稳运行为我国财政金融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GDP同比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0%,进出口总额增长6.2%,贸易顺差有所增加。*2012年全国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130221_402874525.htm.可见,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此外,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为财政金融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3.财政金融存在潜在风险。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为了拉动国内经济,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举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增长较快,金融风险增加。另一方面,近年来,国际资本净流入过多,导致人民币升值过快,波动频繁。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中期,我国财政金融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因此,要抓住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十二五”时期财政金融发展的新局面。

二、“十二五”中期我国财政金融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十二五”中期,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稳步提高,这为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从全国来看,2012年国家财政收入为 117 253.52 亿元,*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下同。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18.7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为56 175.2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61 078.29亿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4.98%和22.63%。从区域来看,2012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32 679.08亿元、10 326.63 亿元、12 762.78亿元和5309.8亿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9.18%、27.31%、27.32%和25.66%,增长幅度都在两位数以上。四大区域的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分别从2010年的9.91%、7.4%、9.67%和8.97%提高到2012年的11.04%、8.85%、11.2%和10.37%。从各省、市(区)来看,“十二五”中期我国各省、市(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西藏自治区增速最大,达到53.71%,增速最低的是上海市,为14.14%,其他省、市(区)的增速在15%-35%之间。

(二)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公共财政的民生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中期,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从全国来看,2012年国家财政支出为 125 952.97 亿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18.38%。其中,中央财政支出为18 764.63亿元,地方财政支出为107 188.34亿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8.33%和20.45%。从区域来看,2012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方财政支出分别为 42 093.07 亿元、22 624.88亿元、32 269.09亿元和10 201.3亿元,增长幅度都在18%以上。2012年四大区域的地方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分别为14.23%、19.39%、28.33%和19.91%,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58%、5.28%、3.8%和1.58%。四大区域的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分别从2010年的70.31%、74.46%、72.43%和75.55%增加到2012年的74.19%、77.66%、77.95%和78.02%。从各省、市(区)来看,2012年地方财政支出规模最大的是广东省,地方财政支出规模达到5000亿以上的还有江苏省、山东省、四川省和河南省。2012年西藏自治区的地方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最大,这主要是因为中央对西藏自治区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比重很大。此外,2012年西藏自治区的人均地方财政支出也最大,人均地方财政支出超过万元的省、市(区)还有青海省、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重庆市、海南省等。2012年各省、市(区)的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都在60%以上。

(三)银行业运行总体稳健,货币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二五”中期,我国金融运行稳定,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地区间金融机构发展更协调,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从全国来看,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从2010年的88.84*数据来源:2010~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下同。万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21.53万亿元,年均增长16.96%。2012年人均存款余额和人均贷款余额分别为68 295.66元和47 553.91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4.25%和13.68%。从区域来看,2012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分别达到74.06万亿元、15.55万亿元、23.03万亿元和8.89万亿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17.44%、8.74%、21.74%和17.42%,增长幅度都较大,其中东部地区的银行业发展程度远远领先于其他区域,但西部地区的年均增长率最高,发展潜力较大。从各省、市(区)来看,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东部沿海省市的银行业总体发展良好,201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最大的省份为广东省,达到 142 743.4 亿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16.44%。2012年人均存款余额和人均贷款余额最大的是北京市,分别达到409 980.67元和208 715.51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9.91%和5.95%;贵州省的人均存款余额最低;河南省的人均贷款余额最低。

(四)证券市场平稳发展,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二五”中期,全国各地区的证券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证券业发展和改革的方针及战略部署,着力推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证券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全国来看,2012年国内A股市场筹资额为4382.3亿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下降32.59%;当年国内债券筹资额高达36 699.8亿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50.4%;2012年国内上市公司数为2499家,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10.03%。从区域来看,2012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国内A股市场筹资额分别为2790.1亿元、555.4亿元、823.5亿元和213.3亿元,与国内A股市场筹资额相似,东部地区国内债券市场筹资额、国内上市公司数以及人均证券市场筹资额的发展都居首位。从各省、市(区)来看,2012年北京市的国内A股市场筹资额、国内债券筹资额和人均证券市场筹资额均居全国首位,分别为705亿元、16 969亿元和85 410.53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5.9%、43.56%和25.48%。广东省的国内上市公司数居全国首位,达到369家,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12.03%。

(五)保险业业务稳健发展,机构规模进一步扩张。

“十二五”中期,全国各项保险业务稳健发展,保险市场体系更加健全,保险业资产总额和保险费净收入稳步增长。从全国来看,保险费净收入由2010年的11 334.5亿元减少到2012年的10 753.8亿元,年均下降2.6%。保险密度由2010年的1085.97元/人增加到2012年的1142.81元/人,年均增长2.58%。2012年全国保险深度为2.67%,比2010年的3.31%更低,这与保险业的总体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长速度有关。从区域来看,2012年东部地区的保险费净收入和保险密度都比较高,西部地区的保险费净收入和保险密度年均增长率最高。2012年四大地区的保险深度相比2010年都趋于下降,2012年西部地区的保险深度仅为2.22%。从各省、市(区)来看,2012年广东省的保险费净收入最高,保险费净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的还有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北京市、四川省、上海市、河北省等省市。2012年北京市的保险密度最高,保险密度达到1000元/人以上的还有上海市、浙江省、天津市、江苏省、广东省、辽宁省、福建省、山东省、重庆市、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北省、四川省等省、市(区)。2012年北京市的保险深度最高,保险深度达到3%以上的还有上海市、四川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市(区)。

三、“十二五”中期我国财政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2011~2012年我国各省、市(区)财政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依旧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分配不均。

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占比52.09%,却承担了全国85.1%的财政支出。这样就可能造成地方政府事权过多,财权不足,民生政策资金无法到位。“十二五”期间,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民生改善的社会建设、深化体制改革等许多方面,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然而,地方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仍不足以满足政府的支出需求。与2010年相比,地方财政支出地方与财政收入的差额在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逐年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财政收支差额的变化幅度要大于东部和东北地区,其中2012年西部地区财政收支差额比2010年增加了44.17%,中部地区财政收支差额比2010年增加了41.51%。从各省、市(区)来看,2010~2012年财政收支差额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海南省,增加幅度为61.83%,最小的是北京市,增加幅度仅为1.92%。当前,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也是正常的,但各项民生保障建设却不能放缓,尤其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农业水利等方面的财政支出。

(二)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

进入“十二五”时期后,人均国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远不及财政收入的增幅,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人民群众并没有很好地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而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财政收入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分配。现行的中央与地方分税制,地方财力更多依赖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2012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45 361.68亿元,完成预算的100.6%,同比增长13.6%。其中,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为5128.04亿元,同比增长1.7%;一般性转移支付达到21 429.51亿元,同比增长17%;专项转移支付18 804.13亿元,同比增长13.5%。*财政部:2012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决算表,参见http://yss.mof.gov.cn/2012qhczjs/201307/t20130715_966184.html。专项转移支付占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总额的41.45%,尽管相比2010年的52.65%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比重仍然较高,过多的配套资金对于财政贫困的地区而言,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因此,这种非均等化的转移支付比重偏大将不利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也进一步加剧了不同地区间财政状况的差距。

(三)金融发展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

“十二五”中期,尽管我国各省、市(区)的金融规模总体不断壮大,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取得快速发展,但是金融业整体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在英美等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在日本、欧洲部分国家,银行中介的影响举足轻重。在我国,从融资结构看,银行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绝对比重,证券资产比重较低;间接融资比重较高,全社会的融资风险高度集中在银行系统。截至2012年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33.6万亿,*此处数据是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出来的,包含境内外本外币资产,与《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7.45%,比2010年的237.35%更高;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为23万亿元,流通市值为18.2万亿元,都低于2010年的数额,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从2010年的66%、48.07%下降到44.32%、35.07%;与2010年相比,保费收入保持不变,都为1.5万亿,保费收入仍旧以人身险为主。可见,我国银行资产占据金融资产总量的绝大部分,证券资产比重过低。而保险业保费收入也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也较低,保险产品不丰富。

四、未来我国财政金融发展的趋势展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我国财政金融虽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并适时对未来财政金融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预判。

(一)财政收入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财政收入的增加不仅包含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张,还包含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具体来看,首先,要努力构建财政收入持续快速的增长机制。从发展经济入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着力点,适度扩大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逐步形成“以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收入为辅”的财政收入格局,有效发挥税收组织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进一步健全财政收入规范稳定的增长机制。其次,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税源。加快税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实现以基础产业为支撑、新兴产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税源结构。再次,建立健全地方税收体系。通过一系列改革,简化地方税收制度,优化地方税种结构,促进税负公平。面对目前房价上涨过快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状,推进房产税的开征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财政支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问题,不仅仅是财政支出方面的问题,也是我国财政体制和政府角色定位的问题。首先,要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财政层级改革,根据事权和财权对称的原则,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构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分级财政体制。其次,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制度,解决财政支出责任与财政收入能力之间纵向和横向的不平衡问题,缩小地区间的财力差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金融体制将进一步深化改革。

我国仍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经济发展中的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首先,要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在现有金融体系的基础上,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其次,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利率市场化主要是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汇率市场化主要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变动。再次,推进金融创新,提升金融业竞争力。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竞争力不仅是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金融业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最后,完善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切实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有效性,大力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更好地保证金融领域健康发展。

[1]李勇:《发挥财政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载于《中国财政》2013年第3期。

[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传导路径和发展趋势课题组:《欧债危机的发展趋势展望》,载于《金融发展评论》2013年第6期。

[3]闫坤、于树一:《论我国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的“错配”和“纠错”》,载于《财政研究》2013年第8期。

F123.16

:A

:2095-3151(2014)58-0027-06

猜你喜欢

财政金融财政收入十二五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
辽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简介
我国财政收入运行持续向好一季度税收同比增长17.3%
中国财政收入走势图
甘肃省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对农村减贫效果研究
上半年财政收入总值14306.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