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职业道德
2014-04-16张爱玲四川省交通管理学校
张爱玲/四川省交通管理学校
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职业道德
张爱玲/四川省交通管理学校
会计信息是经济管理的重要信息,是会计人员在掌握企业大量经济活动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会计核算的一定程序的方法,加以记录、分类、汇总、整理而形成的。会计信息作为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正在逐渐成为一种“公共产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投资的效益和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益,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普遍,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对会计数据虚假负有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所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建设。
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道德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
我国《会计准则》第二章第十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第十一条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这是《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提出的应具有客观性和相关性的基本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无论对决策者还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都显得尤为重要,市场运行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会计信息已成为揭示投资效益和引导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不仅是企业微观经营活动所必需,而且是国家宏观经济实行有效调控的重要依据;而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但不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反而会误导使用信息的决策者,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危害。历史上从美国能源业巨头安然事件到中国琼民源、银广夏会计造假丑闻给社会广大投资者造成的惨重损失,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失信情结”,也使会计业面临着严峻的“会计诚信危机”。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如果离开真实、完整,就失去了价值,而且危害社会。可以说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是衡量会计工作的标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是会计工作的生命。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会计职业道德
目前会计工作中,假帐泛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突出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经济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先后制订并发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如《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1999年10月31日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正式发布,并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被认为是旨在改善我国会计信息、杜绝虚假会计。与之相适应,财政部又于2000年1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所有的这些努力,无疑会在一定的程度上促成提高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然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现行制度本身内涵缺陷和不完备及会计主体管理者谋求不正当权益而操纵会计数据,粉饰会计报表外,人们还不能忽视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会计职业道德。虽然我国权威文献已经肯定会计数据虚假的主要责任在于单位负责人,但是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是:所有的虚假的会计数据都是经会计人员之手流向社会,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不可能有虚假的会计数据产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使一些会计人员为追求私利,监守自盗,违背准则,弄虚作假,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会计职业道德沦丧。当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受单位雇用,当单位责任人为了个体利益其意志与国家会计制度相背时,会计人员常常陷入“顶的住的站不住、站的住的顶不住”的困境,不得已而为之,虽令人同情,但这种以公众利益为代价保全自己地位的行为,显然有悖于会计职业道德。因此会计人员对会计数据虚假负有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会计人员作为会计秩序和市场秩序的重要维持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会计工作的质量,重整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将是防范会计数据虚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三、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一)、职业道德概念的内容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会计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对公众承担一定的责任,会计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原则性、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因此,财政部在1996年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首次系统地对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是:
1.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专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技能适应从事工作的要求。
2.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纪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3.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程序
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4.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5.搞好服务: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保守秘密: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我国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际上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党的十六大提出“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会计人员当家理财,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关键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练好内功”。然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虽然我国会计教育得到空前发展,但是其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迄今为止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在我们的会计大专院校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社会上各有关部门,单位年复一年开办的会计培训班,继续教育培训班里,学习的也都是会计业务、电算化、新法规制度的内容,而且在1996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之前,除少数注册会计师有一部〈守则〉外,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尚无适用的职业道德规范。不敢想象,我们正在培养着大批会计学生和已经毕业的从业在职人员只精于会计技巧和知识,不懂会计职业道德将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所以,目前在我国全面贯彻实施新《会计法》,对会计造假行为,信息失真进行法治的同时,也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1.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通过学历教育从会计知识的启蒙教育入手。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高等院校和专门学校就读会计专业的学生,是会计队伍的后备力量,据统计,我国每年有十万左右的学生进入会计队伍行列。为保证进入到会计队伍的新鲜血液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会计学历教育抓起,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各个环节,在学习会计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学习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会计职业面临的道德风险,使其形成正确的会计职业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善恶判断标准。人们的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从业者在一定职业道德认知、情感、意志、信念的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活动。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原理》或《基础会计》中增加职业道德的内容,使学生们一开始学习会计知识就接触会计职业道德,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意识,树立牢固的职业道德观念。美国拉尔森教授在《基础会计原则》中特意安排了一个以“道德:最基本的会计原理”为标题,专门讨论会计职业道德,同时精选了许多职业道德案例分插在相关章节,使初级会计教材具有浓厚的道德氛围,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此外,也可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认知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在继续教育.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完成某一阶段专业学习后,重新接受一定形式的、有组织的、知识更新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它是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目前,在大力发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抓好业务培训的同时,应突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会计职业信念、职业责任、职业荣誉教育,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行。培训的形式可多样化,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可以是团体活动,电视视听,还可以参加学术研讨经验交流和专题讨论会等。
3.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会计职业道德良好风尚的形成,离不开社会舆论的支持和监督。社会舆论通过引导、评论、教育、示范等方式,对道德行为的褒贬来影响人们的内心并使其转化为一种信念和信仰,形成人们的自觉性。因此,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一要借助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会计职业道德,让社会各界了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使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深入人心;二要在会计人员中倡导诚信为荣,失信可耻的职业道德意识,引导会计人员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三要通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正反典型的宣传,弘扬正气,打击违规违法行为。
4.中国会计师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就介入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和协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如教材的编写、师资培训、专题讨论会的筹备等。
5.对职业道德素质高,业务工作能力强,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的重要考核依据。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具有社会性,不仅需要广大社会舆论的宣传监督,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把《会计法》的第六条落实到实处,并树立榜样,大力宣传,以激励广大的会计人员努力搞好本职工作,努力维护会计职业的声誉,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形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