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西方影视色彩的差异性

2014-04-16朱青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4年31期
关键词:影视色彩

朱青/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浅析中西方影视色彩的差异性

朱青/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电影画面色彩语言的艺术表现在影视作品中是不可缺少的视觉元素,不仅给予观众美的感受,让观众在观看电影情节的同时能更好地体会影片整体的氛围,而且使观众感受影片更为深层的内涵。一方面是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对影视色彩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中西方导演色彩观的不同对影视色彩的影响。

影视色彩;绘画艺术;意境;导演色彩观

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有色彩。色彩是当白光照射到物体表面,经过不同程度地被吸收和反射,并通过人的视觉作用而产生的。色彩在人的视觉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样,色彩在影视作品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千世界是由色彩组成的,影视画面也是由色彩构成的,色彩在影视形象的表达中是一种形式,又是形象语言构成的载体,它在表意,抒情方面又有独特功能。

一、中外绘画艺术对影视色彩的影响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它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其中在视觉语言上就包括画面语言、造型语言、色彩语言、光效语言等。而其中色彩语言极其重要,由于中西方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的不同,也就造成了中西方影视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的巨大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理念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主流绘画的色彩观,中国圆的意象性造型原则,墨色布宣纸上的千变万化,使中国画家不重绘画色彩的丰富多彩,而是主张意境,把色彩视为墨色的辅助形式,它所表现的不是对自然物象的直接摹写,而是一种朦胧、虚拟的非现实感,色彩讲究虚灵和空静。而另一种则是相对的,那便是以民间固工,民间艺术为主体的民间艺术“俗”色彩,它包括民间年画,寺庙壁画,民族服饰,民间刺绣,民间玩具盒民间剪纸等多种民间艺术类型的色彩。它不同于传统文人绘画追求墨与色的“神韵”和“意境”,而是以鲜艳、浓郁、强烈、饱和的色彩赋予物象以原始的生命活力。它超越了自然现实物质色彩的表象,表现出纳宇宙万物于一身的生命意识的色彩观。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表现手法和美学理论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影视色彩艺术的表现,致使中国的早期影片也在努力的追求意境与意蕴的表现,影视色彩的表现也随之出现。中国电影的银幕色彩,从早期的彩色电影《祝福》、《林家铺子》、《早春二月》到《舞台姐妹》,都可以明显的看出其中对于诗意的意境的追求和探索,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的同时非常注重环境场景的刻画,诗情画意,意境丰富。如《祝福》中的石板小路,青苔小桥,乌篷船,土地庙自然的流露出简洁,朴素,淡雅的诗意味道,恰如一幅淡雅的水墨清画。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新时期的电影《城南旧事》、《黄土地》、《芙蓉镇》和《红高粱》等,在画面语言造型与色彩语言上也有了很大进步,不似之前的单纯的刻画景物,描绘风景,而是加入了创作者自己的主观精神,在深层次和心里的表达上更胜一筹,如《城南旧事》中通过四季景色描写春草,夏雨,秋叶,冬晨,来表现小英子的成长,景中有意,意中有景,色彩无华,朴素大气,正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风格和特征。再如《黄土地》通过单纯的色彩高度写实的再现了黄土高原的生活情境,却也是画一般的将它们融合在大自然中,单纯的黄色揭示了人的渺小和自然的宏伟,即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无我之境”。再如《红高粱》从中国民间艺术的创作角度,绚丽的色彩(年画,剪纸)的大红大绿,大俗即大雅中获得灵感,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充满原始野性的“宏壮”之境。在色彩造型上选择具有中国气息的民族风格,颠轿片段中红色和黄色的交相呼应,给观众焦躁与亢奋的视觉情绪;在“野合”中大红与大绿的对比,表现出人与自然的神圣交合;而在尾声“复仇”中则表现出对生命的歌颂。色彩的对比和剧情节奏相互融合,相互和谐,相互补充,在银幕中形成一曲赞歌!

二、中外影视导演色彩观的差异对影视色彩的影响

早期的中国导演在影片色彩的认识上不完全,只是单纯的还原客观生活,随着对电影以及色彩认识的深入,逐渐的发生了变化。在这方面,中国的“第五代”导演非常具有代表性,他们从?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所进行的色彩情绪象征试验中获得启发,对电影色彩思维中的色彩的符号性表意做了一定探索。色彩是物质世界中事物最直接的外观,是影视艺术表现的一种常用形式,是构成视觉艺术特征的重要因素。视觉器官对色彩的感知,不仅仅停留在“表层”,不仅仅是人们对物体表面的认识。色彩游离物体表面,能够有倾向性的,有意识的,有联想意义的,有感情意味的去参加人的思维活动,从而对人的视觉心理,审美产生影响。

“第五代”导演中的代表,如张艺谋的《红高粱》中红色的盖头、红色的嫁衣、红色的花轿、红色的绣花鞋、红色的高粱、红红火火的嫁娶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在那片传统土地上的农民们自由自在、无所畏惧、胸怀坦荡的生活方式,创造出一个个情感充沛、生命鲜活的人物艺术形象。影片中那大片大片的红高粱,是生命力的象征是生命力的象征。影片营造了一个红色的世界,影片也正是运用这红色表现出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身上如这红色般鲜明的性格:顽强、坚韧、坚定、团结、伟岸、生机勃勃、狂放不羁、英勇无畏。《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色则象征女主角的青春活力,而灰色的基调则象征了封建社会的阴冷、灰暗。色彩的巨大反差突出了主人公的悲剧人生。

与中国导演在色彩空间思维上强调色彩符号的表意功能不同的是西方导演更为注重色彩的结构性,注重色调蒙太奇的使用。色调蒙太奇的使用可以展现出人物的情绪,对于整体的色调,更具有表现力的是画面中细小的色调变化。如苏联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色彩蒙太奇的运用是非常成功的。那直接相反变化的色调,为描写一幅反法西斯的悲壮图画起到了很好的衬托补充的作用。在影片开头用绚丽多彩的亮色表现了女兵们对战前平静生活的回忆,天真烂漫的校园生活、甜蜜的爱情假日、碧波泛舟、山林滑雪……这一切,建造成了一支富有诗情画意的畅想曲,把和平而又幸福的战前生活环境,描绘得令人陶醉向往。紧接着,影片展现了残酷的战争现场:空中袭击、赤身搏斗、流血牺牲……这些,影片选择反差极大的黑白两个色调来展现,这种垂直变化的色彩,突然地打破了之前那令人陶醉向往的幸福和平的生活环境,在人们的视觉上和感情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差,更激起观众对战争的憎恶。彩色与黑白的更替互换,是美好理想遭遇现实的沉重打击后的残酷。用鲜血进行的宣誓,是女兵们对残酷战争最好的回应。这六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却谱写了战争中最普通的传奇,战争是这样,人性也如此,一部主旋律电影选择这种冷静的镜头来表现人们普普通通的情感。

在电影观念上,中国艺术家把电影当作一种反映现实和历史的手段与形式,认为电影像一面镜子,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以人为镜,以史为鉴”这是中国电影的一个很大特点,所以中国电影的银幕色彩便成为了故事、情节、人物的表象和背景,是对历史事件、客观空间、现场环境、故事情节和人物表现的直接反映。通过这种现实中的自然色彩(景象)同情节与人物的融合(情感),达到情景交融,使影片产生富有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的意境。以此显现出影片的艺术感召力量及其审美价值,这便是中国古典美学所说的“意象”。西方电影在于它的表现形式,它创造了虚幻的现实,一种直接幻想出来的生活。西方导演不是把电影当作反映客观现实或历史事件的方法,也不只是关注事件与情节的表面,而是把镜头深入到人物的灵魂与精神,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超现实的真实,揭示了更多内在的东西。

中西方影视在色彩的运用上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优势,两者应该互相吸取经验,创造出更加绚烂多彩的影视作品。把中国博大精深的美学文化与影视文化相结合,并且吸取西方的经验,让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上留下辉煌的一笔,这也是我们身为影视人应该做的。

[1]宫林《意象合一与梦幻影像一一中西电影色彩比较》当代电影,2000.05.15.

[2]宫林《意象合一与梦幻影像一一中西电影色彩比较》当代电影,2000.05.15.

朱青,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影视色彩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风起
神奇的色彩(上)
影视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