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化教学在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4-04-16赵菊茹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4年33期
关键词:成本会计工作岗位实训

赵菊茹/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项目化教学在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赵菊茹/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化在工程技术学科的教学效果已被广泛认同。《成本会计》作为一门理论性强的会计专业课程,也需要和工作岗位紧密结合,厂校深度合作。本文论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分析了在《成本会计》教学中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可行性,并对项目化教学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设计。

项目化;工作过程;厂校合作

一、项目化教学的产生背景

在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高职教育进入了大发展时期,社会各界也逐渐认识到高职教育层次人才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很多高校在高职层次的教学安排中还不能按照社会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和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去培养学生,有人形容高职教育是“本科的压缩饼干,中专的发面馒头”,原因是现有的高校办高职要么是原来的中专升格,要么是从本科学校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基本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但是,往往换汤不换药,脱离不了原来的思维定势和学校原来的教师、设施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发展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与行业、企业相结合,学习工作中用得上、上岗就能用的技能,摒弃原来的教育中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考核理论知识、毕业前实习的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脱节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断深入教学改革,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社会需求的培养模式。

二、高职《成本会计》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一)《成本会计》的课程定位

《成本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等课程,掌握《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学习对企业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进行核算,编制成本报表,对成本报表进行分析的一门课程。

(二)《成本会计》的教学方法

原有的《成本会计》教学通常采取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两部分教学内容。理论教学按照传统教材讲授,分为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成本报表分析等模块。理论教学完成之后,一般有一周左右的实习实训,按照以上的模块进行各项技能训练。

(三)《成本会计》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有理论教学,有实习实训,看似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服务实际工作岗位,但是,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习实训,学习的是系统的知识体系,实训的也是按照学习理论知识的逻辑思维来安排,很多学生在学校取得了考试和实训的好成绩,但是,到实际工作单位还是不能直接胜任工作,需要在会计中介机构学习或者在工作岗位逐渐的锻炼后才能胜任成本会计工作。有这样几方面原因:

1.《成本会计》的教材有的是按照章节编排,变革一些的是以模块编排,但是,无论是章节、还是模块,内容各自上独立,以理论体系形成教材体系。学生学习的内容看似有体系,实际上是学到的是理论体系,不是工作过程,理论学的再好,不能直接上岗,还需要进行在工作岗位熟悉,甚至需要老会计带一段时间才能独立工作。理论再多,不一定能够用到,实际中需要的技能学生还没有,需要用人单位培训,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现有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往往先讲理论,然后集中实习实训,看似实习实训是对理论的巩固和补充,但是,效果往往是理论、实践两层皮,并没有真正的结合,更没有对准工作岗位,不能达到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3.高职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的生产特点和流程没有感性认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只能机械的套用公式,对各项费用的计算和产品成本的计算很多学生当作是数学来学习,学校学习的时候能够掌握计算方法,准确计算,但是,到实际工作岗位遇到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针对具体的材料、具体的产品进行费用、成本计算时,情况复杂时就感觉无从下手。

三、高职《成本会计》项目化教学设计

项目化教学的理念是课堂对着企业,项目连着任务,角色对着岗位,打破原有的理论体系,以岗位需求决定课堂上学习什么,以工作流程确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真正能够提高高职教育效果,服务社会的一种好的教学模式。《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培养以能力为本位,就要打破重视理论体系的惯有思维,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工作流程作为教学过程

结合具体的企业产品生产流程,例如以纺织企业为例,大致分为三个流程,1纺纱车间领用棉花纺织出纱线2织布车间把纱线织成布3把布染成需要的颜色。在以生产流程为教学过程中对知识体系重新进行了搭建,打破原来的单项学习,最后综合的学习方式,构建立体交叉的知识体系。

(二)以项目教学作为教学内容

在生产流程中,根据工作需要给学生设计项目,教师是设计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和实施者,打破原来的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先后进行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设计项目让学生完成,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进而解决工作任务,完成该项目,达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完成,及时巩固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工作任务行,这样,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符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认识规律,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厂校合作作为教学模式

《成本会计》学习过程的困难一是各项费用分配的公式原理都是一样的,重复学习很枯燥,二是学生从高中毕业就进入高职学习,没有生产生活经历,对于工业企业产品的生产环节缺乏感性认识,想象不出来生产的过程,只能机械的进行计算。

采取厂校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上课前到工厂去实际参观生产线,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比如各步骤原材料的使用,工人的加工过程,成品的检验入库程序等,然后再考虑怎样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就会产生形象的感性认识,明确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而去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达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1]杨黎明.关于项目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J].职教论坛.2009(36).

[2]?蔡惠芳,曹茂庆.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标准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 2010(01).

[3]沈国良.项目化教学课程开发中存在问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猜你喜欢

成本会计工作岗位实训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成本会计在餐饮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开年珠宝小惊喜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