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交通运输行业组织机构如何提高执行力

2014-04-16李小黎

交通运输研究 2014年24期
关键词:执行力督查制度

李小黎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0 引言

执行力是一个行业、一个组织成败的关键。交通运输行业涉及领域多,各类组织繁多,系统庞杂,提高执行力对于行业发展非常重要及必要。本文从执行力共性特点的角度,对提高行业执行力进行分析,提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思路和建议。

1 执行力及其重要性

执行力是指组织有效利用资源,贯彻战略意图,保质保量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组织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完成任务的程度。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组织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运作能力。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经指出,“企业成败关键在执行。失去执行力,就失去了企业长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条件”。比尔·盖茨曾坦言,“微软在未来10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有关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组织,20%靠策略,80%靠组织内各级管理者的执行力。执行比策略(战略)更重要。对组织而言,可以不进行模式的创新,但却不能没有完成任务的能力。

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力和执行力是一个组织走向成功的两个主要方面,缺一不可,即“知识力+执行力=竞争力”。因此,执行力是组织战略的具体化和外显化,是组织竞争力的最终体现。

策略、远景规划不能流于“口号管理”。如果策略、远景没有落实、、没有细化成目标、计划,工作计划没有进度安排与要求,没有根据达到的程度订立赏罚标准,则组织其实是患上了一种“组织末梢神经麻痹症”,即越到执行最关键的基层,员工越是对工作拖拖拉拉,习惯于不痛不痒、马马虎虎,习惯于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一旦认真起来,却又不知灵活变通,这是组织执行力衰落的表征。显然,此类组织没有执行力,没有执行力的组织则不可能有竞争力。由此可见,执行力低下是组织管理中最大的黑洞。

如何加强执行力,确保战略决策和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保持并持续提升竞争力是每个组织必须探索并解决的核心问题。人是执行力的源泉,要解决执行力问题必须从人入手,因为组织的所有战略都要依靠人去执行和实现,所以组织必须为人的执行力发挥营造有利的环境氛围。笔者认为,组织执行力环境建设需要从执行力文化建设与规章制度建设两个基本方面开展。组织的执行力文化和规章制度二者是一体的两面——执行力文化是深层次的关于执行的软性约束,靠道德和公共舆论的力量来约束员工在组织中的执行行为,为组织提供一种软的执行环境;规章制度是表层的关于执行的硬性规定,靠制度的威严来约束员工在组织中的执行行为,为组织提供一种刚性的执行环境。

2 执行力文化——提升执行力的软件保障

组织文化犹如组织的灵魂,是组织成员之间相互理解、达成共识的产物,是组织精神、组织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总和。组织文化的建立有助于组织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风气。

所有组织文化都以改善执行效果为最终目的,建立一种执行力文化,让所有文化的终极——执行力文化来影响执行者的意识,进而改变他们的心态,最终让执行者自觉改变行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执行力文化属于组织文化范畴,是基于执行力之上的文化形态,围绕提高组织的执行力而培育存在于组织内部的思想理念和行为价值。执行力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只“无形的手”,实现对组织员工的“软”管理。正如海尔员工理解认同了企业“真诚到永远”的文化,所以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时候,员工会自觉地执行公司的规定。这种执行力效果就是组织执行力文化的最终体现。

对组织而言,执行力文化的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对员工进行执行力文化宣贯

第一,要树立组织执行力文化理念。提炼出致力于提高执行力的组织核心价值观,要简短有力,富有鼓动性,而且要成为全体员工都认知、认同的理念。同时,组织文化是领导者的文化。组织领导要率先垂范,自觉增强执行意识,提高执行力效能,用非凡的领导魅力和积极的作为引领员工、鼓舞员工。

第二,要营造组织执行力文化氛围。组织理念不能停留在口头,要植入人心就必须在组织内部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和阐释,诸如构建组织CI 体系;开展多样且持久的宣贯活动;发挥内刊、板报、宣传栏、会议、网络等宣贯工具的作用,要让员工深刻理解组织文化的内涵及要求,培养员工“合心、合力、合拍”的协作精神。

(2)培养员工责任意识并强化奖惩机制

组织的目标应该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执行的强化。赋予执行者应该承担的责任,能提高执行者的自觉性、提高工作效率。配套建立激励机制和合理的约束机制能够使员工不会因只顾及个人利益而使其行为偏离组织目标。执行力的养成以切合实际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依托和载体,好的奖惩机制是组织执行力的保证,具体可以通过奖金、工资调整、轮岗、评选优秀、储备人才培养等奖惩措施,来增强员工的敬业精神,提高执行力。

(3)构建组织内部沟通顺畅的主观环境

执行力提升的阻力除制度、奖惩等客观因素外,还来自于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任务目标不清晰、信息不对称、交流渠道不畅通等主观因素。解决的办法是构建科学、规范且顺畅的沟通机制。沟通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

有好的理解力,才会有好的执行力。关于理解和沟通需遵循SMART 原则,即:(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2)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3)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4)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5)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有效沟通,可以使每个员工充分理解你要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何时做,达到怎样的目标?只有执行层面得到了充分的沟通,才能使执行有保证。通过自上而下的合力使执行更顺畅。尤其是基层员工,如果想要提高他们的执行力,必须关注与他们的沟通。

3 规章制度建设——提升执行力的硬件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组织将会是一盘散沙,更不用谈执行力和竞争力,执行是许多坚持以结果为导向的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动态表现形式。因此,提高执行力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形成规范、持久的执行力。笔者认为,这种制度包括两个方面:(1)工作制度;(2)督查督办制度。

3.1 工作制度建设及其执行力的提高

建立制度是为使组织能以更强的能力完成更大的业务量。但在日常运转中,组织制定的制度却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制度缺失,只能靠执行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无法保证执行不出现偏差;二是制度完美有序,工作混乱无序,制度与实际工作脱节,成为被束之高阁的摆设;三是制度建设本身缺乏合理性,将制度建设与实际工作本末倒置,工作围绕制度去做,而不是制度服务和规范工作;四是领导不执行,很多领导总认为制度是制定给下属的,自己是领导,制度对自己没有约束作用,殊不知,下属是领导的追随者,上行下效。

为了保证制度的合理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组织制度建设应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高层管理者在组织机制、制度管理层面上要体现执行力,管理者要审视自己角色定位,避免做策略的巨人,执行上的矮子,要两手抓、两手硬;第二是组织的结构和职能分配要体现执行力,即要明确员工的责任和权力,以便员工在执行组织决策时能做到权责分明,条理清楚,避免执行过程中的扯皮和内耗情况;第三是组织的激励制度要体现执行力,好的激励制度能为组织执行力的培植提供源动力。

3.2 督查督办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有工作制度,就必须要有监督工作执行的制度,就像有实体法就一定要有程序法一样。监督制度种类繁多,其中最为科学合理并被普遍应用的就是“督查督办制度”。通俗地讲,督查督办制度是贯彻上级精神、保证决策实施、推进战略落地、狠抓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组织执行力的有效途径。根据组织职能划分,督查督办工作职责一般由办公室承担。

办公室要出台科学、合理、高效的督查督办工作制度并在组织内部进行宣贯,达成共识。

督查督办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落实、强化执行。因此,督查督办制度建设及实施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改进。

4 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交通运输行业提高执行力必须遵从文化和制度两方面着手,加强软环境和硬规定的建设,才能构筑切实的保障。

[1] 张成华.加强企业管理要在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9(4):29-31.

[2] 鲍升华.试论企业执行力文化建设[J].江汉论坛,2004(10):63-65.

[3] 董传金,朱振中,高厚礼.试论企业执行力文化的构建和培育[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7):31-34.

[4] 王菲,田海燕.基于制度建设下的企业执行力研究[J].企业活力,2010(10):87-90.

[5] 严正.企业执行力建设应当关注的三个要素[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12):33-35.

[6] 钱海婷.关于企业执行力文化培养的思考[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2):120-122.

[7] 王一鸣.办公室工作的关键在于加强执行力[J].企业导报,2013(8):198-199.

[8] 黄永生.办公室的高效服务[J].办公室业务,2013(4):27-28.

[9] 刘峰.浅析企业督查督办工作要点和方法[J].办公室业务,2013(11):32-33.

猜你喜欢

执行力督查制度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环境保护部表扬强化督查第一轮次优秀团队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开展履职尽责督查 彰显“贴心”民政效应
聚焦养老 跟踪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