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教学创新改革 提高初中音乐课教学质量

2014-04-16范慧霞

科技视界 2014年13期
关键词:音乐课音乐课堂

范慧霞

(大同煤矿第二中学,山西 大同 037000)

音乐课程是是通过音乐教学教给学生如何正确地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在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音乐又属于艺术教育范畴,其教育展现形式会让学生有不同于文化课的学习感触,但它与文化课的学习又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应该通过对音乐的深入理解,把音乐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要让学生获得艺术享受,喜欢音乐,又要让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此是否能够很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取决于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1 音乐与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新课程的任务和目标之一,能否培养、发展和稳定学生的音乐兴趣,老师必须采用多种可行的、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1.1 情景导入,激活兴趣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提出要给学生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枯燥,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灵感。所以,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以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人音版七年级下册)为例。上课开始以前,教师准备一些红绸带、锣鼓等作为教学道具。首先让学生对这些道具产生好奇感,然后教师播放音乐,跟上节奏,先教全体同学一起挥动红绸带学跳扭秧歌,再让部分学生和着节拍在一旁敲锣打鼓。此时立刻,学生们热情高涨,喜笑颜开,教室里充满了一种欢天喜地的气氛。这样一来,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1.2 音乐联系生活,唤起兴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还可以生活化,就是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认为音乐教学可以增加一些学生自己的演出作品,学生们可以通过欣赏、分析身边人的作品,缩小他们与音乐的距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把音乐与生活构建起来,展现活泼的学习方式,让枯燥的音乐学习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再有,我们还可以用流行歌曲来教学生,学生们愿意听,喜欢唱,就可以激发他们探究歌曲、音乐专业技能的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影视剧来拓宽学生音乐欣赏的范围。如在欣赏爱国歌曲时,播放爱国题材影视剧的片段,学生会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到人民的爱国行动,升起爱国主义的情感。因此,把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的意识形态和生活经验中找到感觉,便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将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2 改进教学策略

2.1 发挥师爱的魅力

师爱无疆,老师的爱对他来说显得特别的重要,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崇敬教师,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同时,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并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2 加强师生互动

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一言堂”,音乐课也是如此。如在乐理课上,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拍奏,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声乐课上,加进一些有趣的练声方法,把深奥的声乐练声生动化,让学生觉得学习唱歌原来可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在音乐欣赏课上,加进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使自己的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2.3 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

学校可以开展许多校园文化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歌手比赛,器乐比赛,舞蹈比赛,才艺展示比赛,还有校园电视台等等。在课堂中,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动员,为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2.4 开拓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

音乐是情感、听觉的艺术,而音乐的艺术更离不开想象。作为创造教育的形象思维在音乐学科中应用得最为广泛,如欣赏、歌唱、视唱、演奏、舞蹈、作曲等等音乐活动,都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里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况且,学生的想象力最为丰富,他们能乘着歌声的翅膀描绘心中的蓝图,谱写出心中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谣。例如,学生能将羊肉串、冰淇淋、麻辣鸡翅等这些自己喜爱的食品编成一首歌,然后为歌词配上欢快、活泼的旋律。这足以说明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想象力奇妙。这不仅是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是学生真实情意的再现。

3 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所以必须重视自我素质能力的提高:

第一,教学是教师个人经历、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多向同行学习,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才能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音乐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将学生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爱上音乐课,在音乐课中逐步提高他们感受、理解、欣赏音乐的能力,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第二,教师要以教材为纲,组织教学素材。教师只有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素材,也才能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对课堂有用的。

第三,课堂上要敢于放手,暗示要适度教学中要“精讲多练”是教学的基本原则,音乐课中尤其要做到“少说多听”,要做到暗示适度。音乐课上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各种暗示,包括环境暗示、言语暗示、体态暗示、闲逸暗示等,力求把学生的各种“无意识”组合起来,使“有意识”和“无意识”充分协调,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内在的、强烈的学习动机,更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第四,注重主体感受,不轻易把音乐情境化。《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因此,教师不能轻易把音乐情境化,也不能随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能愉悦、积极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从根本上让学生能够接受音乐教学。这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进行创新改革,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自己,摸索出一套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途径,来提高初中音乐课教学质量。

[1]音乐课程标准[S].

[2]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Z].

猜你喜欢

音乐课音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圣诞音乐路
音乐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