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切实提高“三种能力”

2014-04-16马海燕聂银学

科技视界 2014年13期
关键词:战略思维全局哲学

马海燕 聂银学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被日益边缘化的今天旗帜鲜明地高度定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作用,而且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做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的重要途径,充分显示了作为我们党的领袖的高屋建瓴和远见卓识。

所谓战略思维能力,就是实践主体在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时所具备的将时间与空间辩证统一起来、将微观与宏观辩证统一起来、将现象与本质辩证统一起来、将部分与整体辩证统一起来、将稳定性与动态性辩证统一起来、将常态化与突发性辩证统一起来、将小阶段与全过程辩证统一起来的抽象思维本领,其根本特征是正确认识实践客体空间上的各部分、时间上的各阶段之间的关系,以达到统筹全局、随机应变、把握规律的理性思维的最佳效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由各个中观系统和微观系统组成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无限的宏观大系统。就我国社会领域来讲,有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大系统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宏观大系统,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六大中观系统,还有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工作的微观系统。就系统大的类型来看,既有系统丛,又有系统链,还有系统环。但它们的区分是相对的,相互之间是紧密联系、可以彼此转换的。比如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各部委之间是并列关系,属于系统丛,但是从中央政府来看,它们便是系统环了。再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三个系统,过去一直有人认为它是一条系统链,其实却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环。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直接影响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同时直接影响生产力。如此开放式的矛盾运动一直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终止。我们目前之所以要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因为不仅要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还要改革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因此目前的改革必须是整体改革、全面改革和配套改革,而不能单打一。“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只有既解决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又解决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问题,这样才能产生综合效应。”

综合决策能力是指领导者对一项决策中有多个决策目标,且各目标之间存在着某种矛盾和冲突,因而必须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同时找到解决多个相互关联问题的最佳方案的决策本领。综合决策能力的根本特征是长于审时度势、精于整体谋划、善于对症下药。

要切实提高综合决策能力也必须努力提高哲学素养。比如“观察的客观性”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了解客观实际的纷繁复杂的现象,还要熟悉那些深藏不露的暗流,更要预见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这就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树立强烈的信息意识尤为重要。比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综合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每解决一个重大问题,都应先拟出多个决策方案,首先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我们各方面的工作之所以出现失误,“四风”现象之所以得以蔓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政治体制具有“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致使一些领导干部不走群众路线而轻率地拍脑袋决策。比如“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就要求我们把继承引进与改革创新辩证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把继承引进和改革创新贯穿于综合决策的全过程。再如:“在偶然性中把握必然性”、“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就要求我们的综合决策一定要有前瞻性,而事物的“度”以及“无限发展的因果链条”,则要求我们的综合决策一定要有预后(即预见后果)性,曾几何时,我们为了急于解决温饱问题而以GDP的增长速度和总量论英雄,其带来的后果却是与经济高速增长俱来的雾霾笼罩、呼吸困难。还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则要求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综合决策决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所谓驾驭全局能力就是领导者在战略思维的指导下,将综合决策方案策略化、具体化的付诸于实践的本领。驾驭全局体现的是领导者的实践水平和实践能力。驾驭全局能力的根本特征是领导者在处理复杂多变的实际事务中善于组织协调、精于统筹兼顾、长于选贤任能、注重总揽全局、从容解决复杂矛盾及沉着应对突发事件的本领。

要提高驾驭全局能力也必须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比如“普遍联系的宇宙万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三大基本规律。”这一原理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细节,更要观照全局。“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讲得是注重细节,而“没有全盘在胸是投不下一着好棋子的。”讲得则是观照全局,故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注重细节和观照全局有机统一起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原理更是我们提高驾驭全局能力的哲学基础。我们一度曾经重视科学技术却轻视学校教育;重视经济建设却轻视精神文明;重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却轻视贫富差距拉大的社会现实;重视高增长却轻视高污染;重视经济体制的改革却轻视政治体制的改革;重视惩治腐败却轻视制度防腐;重视对大学生知识的传授,轻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重视对超生者的惩罚,轻视对少生者的重奖。如此等等。实际工作中的这种忽左忽右、厚此薄彼的摇摆同样也是提高驾驭全局能力的大敌。古人曰:“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大到一个国家的富强、民主与和谐、中到一座工厂的采购、生产和销售,小到一个人的学习、成长与进步,都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是认识和实践的基础,属于理性思维范畴。战略思维能力强,可谓“善谋”;综合决策能力是战略思维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之间的中介,属于实践手段范畴。综合决策能力强,可谓“善断”;而驾驭全局能力则体现为在战略思维和综合决策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水平,属于实践行为(亦即实践目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范畴。驾驭全局能力强,可谓“善行”。“善谋”解决认识问题,“善断”解决路径问题,而“善行”则解决方法问题,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体现着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知和行的有机统一。每位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战略思维能力,才能正确处理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布局、战略步骤、战略保障、战略转变等一系列事关全局和整体的战略问题,才有可能提高综合决策能力乃至驾驭全局以达到实践的目的。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体现着辩证的思维方式和高超的领导艺术的统一。战略思维能力和综合决策能力体现着领导者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获取真理的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则体现着领导者能够高瞻远瞩、总揽全局、运筹帷幄、随机应变、指挥若定的实践水平。

猜你喜欢

战略思维全局哲学
Cahn-Hilliard-Brinkman系统的全局吸引子
量子Navier-Stokes方程弱解的全局存在性
菱的哲学
落子山东,意在全局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思维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四个全面”是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
新思路:牵一发动全局
战略思维:领导干部的必备能力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