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就业的思考

2014-04-16孙鹏飞

科技视界 2014年13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技巧实训

孙鹏飞

(西安邮电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1)

0 引言

自1999年国家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招生数量逐年递增,截止2013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已达到700万,高等职业教育每年招生人数已接近500万,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毕业生就业的压力,高职教育应坚持什么、注重什么、如何发展成为高职学校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1 职业能力的概念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具体包括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求职技巧等方面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是高职教育应坚持和注重的。

1.1 自我认知能力

作为一个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自我认知就是正确的认识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能力、优点、弱点等。保持自己的优点与特长,克服和改变自身的弱点与不足,使自己的成长不断进步,走向成熟,自我认知能力是一个人正确评价自己、遇事保持头脑清醒、人生之路少犯错误的体现。

1.2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当你进入大学校门时,你就应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一个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正确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高职学生在校学习三年,三年后是升学、是海外深造、还是找工作,每个人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应该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你大学生活目标明确,可以清晰自己的努力方向,可以促进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拼搏,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来论是很重要的。

1.3 职业道德

道德是一个人的人品,人品就是一个人做事、与人交往、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诚信、守时、谦和、与人为善的品德、职业道德就是职场上应有的良好心态和优秀品德,高职学生应注重个人的职业道德培养,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训练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知道做事与人交往诚信守时的重要性,懂得与人共处谦和、与人为善的益处。

1.4 择业心理素质

当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压力较大,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择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大量的招聘会上,经常可以看到听到一些用人单位要求所录用人员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对高职学生来说虽然感觉到受歧视,受冷落,但这就是社会现实,高职学生应培养择业心理素质,在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前提下,保持正常的择业心理,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相信如果自己是有能力的人,终究会被发现和使用的,不要自己形成压力,要相信自己,调整心态,尽快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1.5 求职技巧

求职技巧是高职学生应重点培养的技巧,它包括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人交往能力、个人形象包装能力,求职路上用人单位会通过笔试、面试、个人谈话、提问回答的方式来招聘企业所需的员工,但不外乎以上能力的表现,高职学生应通过学习、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方式,使自己更多的接触社会,培养自己的求职技巧,只有这样经常的锻炼和自身的完善,才能提高求职技巧,在求职场上取得实效。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的思考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今后办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目标是社会需求、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不需要高深的理论教学,只需精通专业知识、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企业技能人才,为做好学生的培养,提出措施如下:

2.1 加强个体指导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目标及能力特长,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增强学生“职业”及“职业化能力”的意识。同时加强学生个体指导力度。根据个体特点,“量体裁衣”,从而确定学生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

2.2 根据教学规律职业能力按不同培养阶段,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实训

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企业实训内容,并开展不同的职业能力指导。例如,一年级时,组织学生进行“认知实训”,通过走访实训基地,了解专业特长及未来工作的基本条件,为确立三年的学习目标打下基础;二年级时,为学生安排模拟或全真“专业实训”,使学生对专业有深入的认识,通过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能力与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知识,同时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情况,并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三年级时,通过为学生安排准就业实训,进行职业适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市场就业竞争能力,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大学生未出校门先上岗,经过具体的实践,知道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社会的差距,及时调整,以便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实现既积累了经验,又客观准确地为自己定位,从而实现由“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缩短了走向社会的适应期。

2.3 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求职、就业等信息的提供者,又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因而需要建立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能力培养”队伍,同时建立专业的职业能力测评机构。一年级进行毕业生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使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建立目标;二年级进行就业观念、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同时加强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增强能力与素质锻炼;三年级时进行就业政策指导,加强就业信息交流,为学生成功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2.4 加强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衔接

一个系统越开放,就越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交流。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从知识性、技能型转向应用型、适应性。这要求学校人才培养除了重视知识和能力外,更应突出对素质的广泛关注,即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应该不受所学知识的限制,而能尽快适应所处环境、位置对知识的需求。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实习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毕业生进行经常性的联系沟通,将教学与市场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加有效。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架构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市场人才需求目标一致的立交桥。

[1]高江荣.基于“个性发展”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建构[J].2013(32).

[2]徐雪峰,刘万辉.高职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J].2014(91).

[3]郁晓燕.高校个性化职业指导的途径[J].教育评论,2013(02).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技巧实训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提问的技巧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