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都市”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2014-04-16

科技视界 2014年13期
关键词:能源人类生态

梁 力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0 前言

生态结构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在这个巨大的系统中,发达的经济水平始终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有力保障,是可秩序发展的前提。自我发展要求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但是一味的追求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势必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这个大系统的整体平衡与协调?因此我们必须平衡协调的发展。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可能为追求理想的生态图景而放弃提高生产水平,使其后退,回到中古时代。“生态城市”的建设应该依赖社会水平的高度发展来支撑其他子系统的良性循环。但目前,对城市生态系统和全球生命系统及子系统的复杂关系与规律我们很难去把握,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具有试验的性质。

1 “低碳发展”与“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3年1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 历史与现状

随着人类无止境的发掘地球能源,加上地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由全球气候变化到发展低碳经济,前后经历了将近 70年的时间,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不断深化和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不断探索的结果。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其生态系统是不能再造的,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已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前期各国都是在探索中进行的直到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把环境与发展纳入统一的框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其它象德国等欧共体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

从科学和技术发展史的观点看,人类化解重大发展危机最终需要依靠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从技术评估的角度讲,以人类社会已经拥有的低碳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还有相当大的碳减排潜力可以挖掘,而潜力挖掘时有障碍的:1)发达国家把依靠历史碳排放和能源资源消耗形成的资金和技术优势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为了保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同时以此为诱饵进一步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资源、挤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2)发展中国家历史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相对较少,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差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强权和霸权与发展中国家力争公平发展的诉求之间难以协调,仅仅依靠发达国家自主减排和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支持发展中国家以达到共同碳减排的目标是行不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目标只能在现实约束条件下,一方面继续通过国际谈判和磋商,争取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依靠技术自主创新,通过技术突破来实现。[1]

3 低碳与经济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是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和中国两会的召开,“低碳”一词迅速为人们所接受。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也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

低碳,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2]

4 低碳城市空间的发展模式

既然碳的排放不能从生产生活的本身得到控制,我们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转化,达到大气生态环境的平衡。

日本规划师奥野翔提出营造森林都市的城市空间模型单元,将这种模型单元进入到人类居住的区,形成整个城市。在城市环境改善方面,森林发挥这强大的作用,5万平方米的深林每年能吸收二氧化碳250-30吨,还可以有效的 调节气温,控制水土流失,稳定生态系统。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城市中的只要景观空间要素由基质、斑块、廊道构成,这些要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互相转化。以城市中的绿地、森林为祝,将自然风引入城市住区。

在交通出行方面,提倡区内电动自行车,步行交通,区外通过缩短公共汽车的运行时间,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使各个区域综合安排商业、办公、服务、学校,减轻交通压力。

5 结语

对我国当前而言,低碳纸时作为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远期目标的具体对策,由于低碳和能源与环境密不可分,因此实现低碳城市就更应该侧重新能源的应用,城市要发展,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所占的空间是按一定比例分配的,因此绿化与森林的汇碳作用并不是无限的,要从城市经济循环的整个过程去实现控制碳排量,高碳循环与低碳非循环模式均不可取,要通过相互制约与平衡找到发展的最合理途径。

[1]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我国低碳发展的技术需求与环境约束[DB/OL].2012-09-16.

[2]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低碳经济[DB/OL].2012-09-16.

猜你喜欢

能源人类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