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2014-04-16肖福军刘晓娟
肖福军 刘晓娟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 北京 100070;2.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信息、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成为社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信息爆炸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科研创新必须充分全面获取已有研究成果和前沿信息,要具备很强的信息素质才能实现创新。在网络时代,诚信是创新的生命线,只有通过信息素质中信息道德的约束才能保证真正的创新。
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水平人才,是即将步入社会的知识精英和知识创新主体的中坚力量,在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生的学习具备学习内容专业性、学习目的探究性、学习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因此,研究生需要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敏感的信息意识、全面的信息知识,强大的信息能力,良好的信息道德才能顺利完成学业,高效从事科学研究与创新。总之,信息素质的提高有助于研究生将更多的潜在信息需求转化为现实信息需求,进而采取有效方式全面获得所需信息来服务科学研究与创新。
1 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内涵
谈及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首先需明确信息素质的定义。“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IL)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在1974年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信息素质是人们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于1989年将信息素质定义为“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以马海群、沙勇忠、徐涌金、范庆瑜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信息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要素。其中,信息意识在信息素质结构中起先导作用,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信息素质发展方向的指示器和调节器。[1]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是对研究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及信息道德进行教育,以提高研究生的信息素质,使能够有效地获取、评价、利用和创新信息来服务科学研究。
其中,(1)信息意识是指研究生为进行科学研究,在学习与生活中有着明确的信息需求目标,能够持久地、自觉主动地观察、评价和扬弃与本学科紧密相关的信息,它体现的是研究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和重视程度,它的强弱直接影响信息行为的效果。(2)信息知识即信息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结合,包括信息的特性、信息传播规律、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原则、信息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它是形成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3)信息能力是研究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结合不同学科恰当采用合适高效的方式来发掘、利用相关学术信息资源的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估处理能力、信息交流表达能力、信息创新能力等,它是信息素质的主要方面。(4)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活动的全过程中,以规范研究生的信息行为与活动为目的的,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传播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具体包括保护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尊重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没有信息犯罪行为等内容。
2 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下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是研究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研究生群体是我国高校中最为活跃的情报用户之一,虽然他们有些人在本科阶段已学过文献检索课,但都过于简单。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在读研究生,一方面授予他们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鼓励他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把学习、研究及科研开发的过程作为获收知识的主要途径,要求他们具有较专深的专业文献检索和信息分析的能力。但是由于受传统学校教育观念的束缚,在一些专业的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少数导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传授。加上有些研究生信息意识薄弱,利用信息的能力较差,使得有信息资源却不知道利用,想利用又不知道检索的方法;科技查新意识不强,重复劳动严重,导致有的研究成果无效,浪费了时间和精力。[2]
另一方面,根据一些高校图书馆所做的研究生信息素质调查分析的结果,研究生的信息素质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大学3个学校的状况,但结果表明无论是地处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地区大学、地处教育大省的西安地区大学,还是地处西北地区的大学,他们具有共性,反映出当前研究生整体在信息素质方面的欠缺。由此可见,研究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仍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只有加强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才能带动研究生学习、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我国科研队伍在国际科技舞台上的竞争力。[3]
3 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
在我们对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必要性有了明确认知后,我们需要从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不同主体角度出发,构建出全方位、深层次、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实践模式。
要把握与遵循信息素质教育应遵循的原则:研究生信息教育以全面反映研究生信息教育思想理念,求真务实,注重实践,客观展示信息教育实施思路,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利于打造研究生反思的探究品质为原则。[4]
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笔者提出以下实践模式,见图 1:
图1 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实践模式图
3.1 校级层面
建立本校信息素质教育委员会。从校级层面重视信息素质教育,建立一个统筹全校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监督、评价的组织。以校领导、图书馆馆长、各二级院院长、研究生代表为委员,颁布本校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做好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活动部署。
3.2 图书馆层面
3.2.1 加大信息素质教育宣传力度
信息素质教育需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的支持。图书馆可采取以下措施:联系学校宣传部、网络信息中心、各院系、校研究生会等部门,在学校主页、研究生部网站、图书馆、校园张贴板等媒介上进行信息素质宣传,为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创造良好信息教育环境与氛围;创设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研讨小组:倾听研究生信息需求、接收研究生建议与反馈、提供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借鉴亚利桑那大学的做法——开设“信息素质角”——在学校主楼、图书馆、自习室等学生密集的场所,用于存放和信息素质相关的传单和小册子,或一组运行信息素质指南的计算机终端。
3.2.2 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
信息素质的教育培养必须和实际的信息需求结合起来,逐步深化和发展,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学科化知识服务以“学科馆员制”为主要运行机制,在学科范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知识服务,具有资源集成、服务集成、交互性、动态性等特征,使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用户需求、信息素质教育、学科馆员、知识服务做到无缝链接,形成良性循环的学科知识服务动态交互系统,有力地支持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5]
3.2.3 开展丰富多样的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活动
例如,开设信息素质通识讲座、以课题(或项目)为专题的培训、信息素质知识竞赛等活动,使研究生生广泛参与进来,真正动手实践提高信息素质。其中,专题项目的培训,要做到任课教师与研究生一同参与,使任课教师了解研究生信息素质水平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最终成为既具备某一专门领域知识又及时更新与掌握信息素质教育技能的榜样。
3.3 研究生部层面
开设(或改进)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程。正所谓“授之以渔”。首先,研究生部应将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程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使成为新生的必修课。其次,研究生部要与图书馆共同开设此课程,特别需要注意:要按照研究生学科大类进行区分,信息检索课程的内容要与不同学科专业知识相结合并且要使理论与实操结合,而不是单纯地传授“死板”知识,以使实用性增强;学时不必过多,但为了确保课程效果,事半功倍,不流于形式,应明确要求授课内容全面,严格课程考核,如参照国内外关于信息素质的评价指标设置教学大纲与内容;期末考核要求不同专业同学,结合所学专业按照课程方法完成期末作业,并做好精简实效的PPT课件上交等。再次,将信息检索课教师的授课进行录制,通过网络平台向全校学生开放(包括本科生),使广大师生能够在网上学习与回顾,不受时空限制。最后,研究生部要求教师与学生双方对课程进行科学评价以总结授课经验、收集学生建议、改进本课程。
3.4 研究生自身
研究生作为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信息素质的主体,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信息意识、熟悉信息道德,积极认真参与学校组织的信息素质教育活动,在学习中养成专业敏感度,做到能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与研究领域高效获取与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科研创新。
[1]李晓新,吴娱.中外信息素质教育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3):83-89.
[2]王清香.论高校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40-141.
[3]王爱霞,王鸿信.从三所高校问卷调查看我国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J].现代情报,2008(9):207-209.
[4]张海燕.研究生信息素质培养及意义[J].图书馆学研究,2004(5):78.
[5]吴凤玉.面向学科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5(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