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欧阐述“中国方案”
2014-04-15蔡如鹏
蔡如鹏
当地时间3月2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在柏林发表重要演讲,阐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有评论认为,这次演讲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正面回应,是从中华文明、现实发展和世界大势等方面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全面、系统的阐述。
习近平在演讲中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宣示和平决心
习近平说,面对中国的块头不断长大,有些人开始担心,也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墨菲斯托”,似乎哪一天中国就要摄取世界的灵魂。
墨菲斯托是歌德名著《浮士德》中的魔鬼。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说,习近平引用“墨菲斯托”一说,就是希望德国听众能够产生共鸣。
习近平的演讲使用了大量的德国警句和典故,除了歌德外,他还提到了莱布尼茨、莱辛,以及德国前总理勃兰特。
冯仲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习近平在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被认为是此次欧洲之行最重要的对外阐释中国外交政策的机会,“这篇演讲以正面阐述的方式指出了这些人头脑中的‘中国威胁论。”
在此前访问法国时发表的讲话中,习近平把中国比作一头“睡醒的狮子”,但他称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在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中,他再次强调,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
冯仲平分析认为,习近平的这一系列讲话,是在努力消除西方对中国崛起的担忧,这也是习主席此次欧洲之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这次访欧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问欧盟国家,也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欧盟总部。他在11天的行程中出席了近90场活动。
在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中,习近平说,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29日在柏林会见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时,习近平将“一些人对中国有偏见”,归咎于“陌生、隔阂和不了解”。他说,了解中国,不能只看一个点、一个面,切忌盲人摸象。
他期待“时间能够消除各种偏见和误解,也期待外界能够更多以客观、历史、多维的眼光观察中国,真正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
开启文明外交
在演讲中,习近平还表示,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演讲不仅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和平善意,还体现了一以贯之的自信。”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部主任崔洪建说,“中国方案”提法始于经济领域,尤其是出现欧债危机时,国际社会认识到中国发展的重要性。现在,大家逐渐意识到在和平安全问题上,中国也可以为国际社会提供解决方案。
在柏林会见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时,习近平指出,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潜移默化、滴水穿石。只要我们加强交流,持之以恒,偏见和误解就会消于无形。
舆论普遍认为,习近平此次欧洲之行的重点仍是经贸合作。冯仲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最大经济组织,中欧经贸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习近平和法国总统奥朗德签署了价值180亿欧元的经济协议,其中包括中国东风汽车集团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建立正式的伙伴关系,以及中国从法国空中客车公司购买70架新飞机。
在习近平访问德国期间,双方也签署了一系列商业协议,其中包括德国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银行之间的一项协议,该协议将大大方便欧洲投资者从事与人民币相关的交易。
但外界也注意到,除了加强经贸合作外,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及中欧文明外交。在科尔伯基金会演讲时,他指出,当前,中德两国交流合作能出现这样好的局面,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过双方长期努力,懂得了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国情、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要相互理解、真诚相待,善于倾听对方意见,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冯仲平认为,这透露出中国正在改变被认为是“推销员外交”的旧模式,让中国真正全方位融入世界。
敲打日本右翼
很多人注意到,习近平在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中两次提及日本当年的战争暴行,并表示给中国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谈及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时,习近平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间,中国社会战火仍频、兵燹不断,内部战乱和外敌入侵循环发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堪回首的苦难。仅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就造成了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的人间惨剧。这段悲惨的历史,给中国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演讲时,习近平还主动提及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的《拉贝日记》作者拉贝事迹,被外界视为有意敲打疯狂否认历史的日本右翼。
习近平在讲述中德民间交往历史时说,7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中国南京市,制造了屠杀30多万中国人民的惨绝人寰的血案,在那个危急的关头,拉贝联系了其他十几位在华外国人士,设立了南京安全区,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了栖身之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认为,中国愈发重视有“南京好人”之称的拉贝这种国际友人,就越发缩小了日本右翼骄横嚣张的国际空间。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习近平访欧之行中,此次演讲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对外阐释中国外交政策的机会。“习近平的表态客观上起到了对日施压效果:一方面显示中国不重蹈历史覆辙的决心,同时也呼吁欧洲各国维护二战战后的和平成果,暗含对日本右倾政策的批评。”
今年1月,反日活动家安重根纪念馆在哈尔滨火车站开馆。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舆论认为,习近平在德国的演讲是上述战略的一环,对日本右翼的打压今后仍将持续下去。
金灿荣曾多次参加科尔伯基金会组织召开的安全论坛。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科尔伯基金会是一个没有党派色彩、旨在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基金会。
科尔伯基金会的主要负责人是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他的父亲曾因参加二战在战后被判刑,魏茨泽克在担任总统期间对战争持明确的反对态度。金灿荣认为,借由他所负责的基金会邀请习近平演讲并谈及战争,中德双方都是有所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