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在地下超薄持力层中的应用初探
2014-04-15
杭州中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 310020
1 项目概况
杭政储出[2011]51号地块商业金融用房项目房位于杭州市下沙。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 万m2,拟建设6幢16~23 层办公商业用房,±0.00 m相当于黄海高程6.60 m,标准层层高3.6 m,限高100 m,主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典型柱距8.4 m,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
2 勘察报告
①1杂填土:灰黄-灰色,松散,主要由粉性土组成,含有水泥块、砖块等建筑垃圾、碎石、生活垃圾。局部缺失,层顶高程5.71~6.66 m,层厚0.00~2.40 m。
②(1-5)砂质粉土:灰黄色,稍密-中密。干强度低,韧性差,可见铁锰质斑点。浅部黏性好,为黏质粉土,全场分布。层顶高程-16.79~3.51 m,层厚17.1~20.3 m。
②6黏质粉土:灰色,稍密。略具层状,混砂质粉土,干强度低,韧性差,摇振反应中等。局部夹粉质黏土薄层,全场分布。层顶高程-20.40~-17.26 m,厚度4.30~8.80 m。
⑤粉质黏土:灰色,流塑,局部软塑。切面较光滑,细鳞片状,具水平层理,含有粉细砂薄层、团块,含少量贝壳,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全场分布,层顶标高-26.90~-22.80 m,层厚14.30~19.00 m。
⑥粉质黏土:灰色-浅灰色,硬可塑,局部软可塑状。切面不甚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有少量粉细砂、砾砂等。全场分布,层顶标高-43.79~-40.30 m,层厚1.20~5.30 m。
⑦1砾砂:灰-灰黄色,稍密-中密。含粒径大于2 mm的颗粒含量占全重的25%左右,含粒径大于20 mm的颗粒含量约10%,混黏粒和粉粒,全场分布。层顶高程-46.29~-41.98 m,层厚1.00~6.80 m。
⑦4粉质黏土:褐灰-浅灰色,硬可塑,局部软可塑。切面较粗糙,可见铁锰质斑点,钙质结核,干强度高、韧性一般,混粉细砂。局部分布,层顶标高-53.24~-49.97 m,层厚0.00~7.00 m。
⑦5圆砾:灰色,中密-密实。含粒径2~20 mm的岩石颗粒占全重的50%~60%;含粒径20~200 mm的岩石颗粒占全重的10%~20%,母岩成分主要为凝灰岩和砂岩,呈亚圆形,其余为砂粒和黏粒充填,分选性差。其密实度在横向上和纵向上有一定的离散性。仅Z26孔缺失,层顶高程-56.58~-52.14 m,厚2.20~7.50 m。
⑧1全风化玄武岩:褐紫色,局部为红棕色,硬可塑。原岩结构已基本破坏,可辨认,风化呈砂土状,局部夹强风化碎块,干钻可钻进,局部分布。层顶高程-60.95~-57.78 m,层厚0.00~4.80 m。
⑧2强风化玄武岩:褐紫色,稍硬。斑状结构,母岩成分与结构大部分已破坏,结构不甚清晰,岩芯呈碎块状,节理面被风化泥填充,风化不均,局部夹中风化岩块,手可掰断,干钻可进尺约15 cm。层顶标高-64.24~-58.18 m,厚度0.00~5.90 m。
⑧3中风化玄武岩:黑色或灰青色,坚硬。斑状结构,构造清晰,气孔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面被铁锰质渲染。岩芯以短柱状为主,互击声较清脆,锤击不易击碎,干钻难钻进。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10.2~27.8 MPa,标准值为13.1 MPa,属较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无洞穴,临空面及软弱岩层。全场分布,层顶标高-68.77~-58.88 m,控制厚度3.40~6.70 m。
据此,原设计建议桩型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钻孔灌注桩,分别以地质⑦3(⑦5)及⑧3作为桩基持力层。
按原设计,不仅桩长超深,且施工质量不易保证,故我们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拟进行桩基优化,决定在施工前先做桩静载试验,以确定合理的桩承载力参数。
3 施工过程[1-3]
按基坑平面,均匀选择北、中、南三处点位,分别靠近地质报告Z8、Z22、Z59孔附近为试桩点。管桩选择PHCA600(130)型管桩,配桩60 m,采用ZYJ-800B型静力压桩机,自重加配重总质量约690 t。
3.1 南点位施工情况
2013年10月6日施打近Z59孔桩,桩入土12 m时压桩力为3 400 kN,入土18 m时压桩力为3 190 kN,入土30 m时压桩力为4 250 kN,入土48 m时压桩力为4 250 kN,然后压桩力快速上升,入土49.8 m时压桩力达6 300 kN。桩机抬架。施压反复3次,未见桩下沉,遂停止。桩顶超出自然地面10.20 m,桩端黄海高程为-43.46 m,对照地质报告参数,刚进入⑦1砾砂层界面。
3.2 中点位施工情况
2013年10月14日,施打近Z22孔桩,桩长减配至51 m,入土13 m时压桩力为2 970 kN,入土17 m时压桩力为3 400 kN,入土26 m时压桩力为3 830 kN,入土41 m时压桩力为3 830 kN,入土50.6 m时压桩力为3 400 kN,然后压桩力快速上升,入土51 m时压桩力达6 300 kN,桩机抬架,反复试压3 次后停止。桩端黄海高程为-45.07 m,对照地质报告参数,进入⑦1砾砂层0.70 m。
3.3 北点位施工情况
2013年10月15日施打近Z8孔桩,配桩长52 m,入土13 m时压桩力为2 130 kN,入土20 m时压桩力为1 590 kN,入土28 m时压桩力为3 400 kN,入土39 m时压桩力为3 400 kN,入土50 m时压桩力为5 100 kN,然后压桩力快速上升。入土50.8 m时压桩力达6 300 kN,桩机抬架,施压反复3 次后停止。桩端黄海高程-44.80 m,参照地质报告参数,进入⑦1砾砂层0.30 m。
4 桩静载试验
桩静载试验委托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采用重力平台慢速维持荷载法(执行标准《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试验方法及过程正常,此处仅列出试验结果。预估极限荷载6 500 kN,计划分10级加载,每级维持120 min。
2013年10月30日,试验近北点位Z8孔桩,初级荷载1 300 kN,然后每级加载650 kN,加载第10级至7 150 kN,累计沉降34.89 mm,加载第11级至7 800 kN,5 min内桩沉降快速增加至103.74 mm,停止加载。结合Q-S曲线,判定该桩极限承载力为7 150 kN。
2013年11月2日,试验中点位Z22孔桩,初级荷载1 300 kN,然后每级加载650 kN。加载第10级至7 150 kN,累计沉降39.79 mm,加载11级至7 800 kN,5 min内桩沉降快速增大至108.42 mm,停止加载。结合Q-S曲线,判定该桩极限承载力为7 150 kN。
2013年10月25日,试验南点位Z59孔桩,初级荷载1 300 kN,然后每级加载650 kN,加载第10级至7 150 kN,累计沉降40.43 mm,加载第11级至7 800 kN,5 min内桩沉降快速增大至104.42 mm,停止加载。结合Q-S曲线,判定该桩极限承载力为7 150 kN。
5 一个问题的说明
从试桩看,对照地质报告参数,桩端进入⑦1层为0 m、0.3 m、0.7 m,从压桩力观测,进入⑦1层应无疑义,其误差来源只能有两个:
(a)试桩位未精确定位在桩孔处,可能造成偏差。
(b)地质报告土层界“线”,是依据现场勘探及业内成果划分,而事实上土层为一延续渐变状态,并不存在突变的线,划分有难度,易造成误差。
6 结语
(a)据地质报告显示:Z8孔⑦1层砾砂厚1.6 m,下有较软弱的⑦2层粉质黏土厚2.2 m;Z22孔⑦1层砾砂厚1.8 m,下有较软弱的⑦2层粉质黏土厚4.1 m;Z59孔⑦1层砾砂厚3.1 m,下有较软弱的⑦2层粉质黏土厚4.9 m。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桩端全截面进入砂土不宜小于1.5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d”,按此标准,本次3 根试桩的进入持力层深度及桩端下持力层厚度都未达到。但荷载试验证明,桩极限承载力可达7 150 kN。故对预应力管桩在先进行静载试验的前提下,在超薄持力层的工程应用具备可行性。
(b)静压桩机最终压力对桩极限承载力有较好的预示性,可视作一次简化的承载力测试。只要通过终压力标准控制,使桩端恰好进入持力层合适深度,就可较好地满足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其他如钻孔灌注桩,则无法安全、准确地分辨和应用此种薄层。
(c)在工程设计初期,先行桩静载试验,桩承载力特征值参数可定得更为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工程建设,使之在安全性及经济性上达到平衡。以本工程为例,如用经验参数法,采用管桩首先不可能以厚1.60~3.10 m的⑦1层砾砂为持力层;其次,据地质报告参数,以Z22孔为例,Φ600 mm管桩计算特征值为2 554 kN(计算结果从略),而静载试验法桩特征值≥3 500 kN,参数值可增加37%,其经济效益很可观。
(d)对预应力管桩而言,其桩端进入砾砂层后,压桩力迅速增加,很快达到荷载停止标准,此后如想再下压50 mm也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