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务微博搭建“庙堂”与“江湖”间桥梁

2014-04-15潘梅

计算机与网络 2014年14期
关键词:庙堂官微民意

■潘梅

在互联网的发展潮流下,网络舆情也迅猛发展,政府机关更是积极建立网络问政平台,为市民办事提供便利。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织微博”已成为官员的必修课。然而,政府各部门官微普遍存在转发、评论较少,活跃度不够的问题,有些官员还患上了“恐惧网络症”,怕被监督。殊不知,在“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的今天,互联网不仅成为民意与政府对接互动的新渠道,还创造了网络反腐的新形式,甚至网民的群体围观正成为信息公开化、行政透明化的民间推手。

政务微博横空出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党政干部要端正心态,有宽容之度和优雅之量。对官微存在的“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现象要及时纠正,真正树立公仆意识,摆正自己和群众、舆论监督的位置。“织围脖”要像平时与邻居谈心、聊天一样,说个性化的、有人情味的“人话”,从而建立与民众沟通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更重要的是,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和期待要做出快速反应,对暂时做不到或不能做的事,也要坦诚、恳切地说明原因。

有关部门干部面对网友不敢说话、不会说话、不善说话,要在网上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参与,发帖互动,了解民意,化解民怨,把政务微博打造成为便捷、高效、平等、务实的官民互动平台。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加强对各单位新闻发布工作的评估考核,确保新闻发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期待政务微博搭建“庙堂”与“江湖”间桥梁,使之成为政务服务的重要窗口、群众喜爱的网上家园。

猜你喜欢

庙堂官微民意
半小时10万+ 3小时破百万 575万阅读打破纪录 钱江晚报官微如何将同题作文打造成爆款
从“庙堂”走向“民间”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全媒体时代,钱江晚报官微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卢迈行走在“庙堂”与“江湖”之间
从江湖到庙堂:风电产业一线深度调研与价值发现(下)
“官微”该是什么模样?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浅析全媒体时代“官微”和“传媒”的微妙关系
庙堂与山林──朝野皆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