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盆重建术及钢板复位内固定治疗复合型髋臼骨折72例

2014-04-15吴林明吕书军史少华李立东

交通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髋臼移位入路

吴林明,吕书军,史少华,李立东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骨科,江苏226600)

骨盆重建术及钢板复位内固定治疗复合型髋臼骨折72例

吴林明,吕书军,史少华,李立东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骨科,江苏226600)

目的:探讨影响复合型髋臼骨折疗效的因素。方法:髋臼骨折72例,均按Letournel-Judet髋臼骨折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取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复位,并采用专用器械及骨盆重建钢板和螺丝钉对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结果: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无切口感染。术前合并有坐骨神经损伤8例,表现为为足下垂和感觉异常,术后3个月内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72例中失访10例,随访62例,随访时间4~61个月,平均41.4个月。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0例,良32例,一般18例,差2例,优良率67.7%。无1例不愈合及死亡,发生股骨头坏死2例,创伤性关节炎8例。结论: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移位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径路、适时手术解剖复位、积极的功能锻炼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复合型髋臼骨折;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髋臼重建术;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

复合型髋臼骨折(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CAF)是一种由高能量创伤引起的严重且复杂的关节内骨折。主要致伤因素为交通事故和工伤,其治疗原则为解剖复位。如不能恢复髋臼与股骨头的解剖对应关系,将会引起髋关节负重应力分布不均,进而加速术后关节磨损与退变,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累及膝关节与踝关节功能。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的发展成熟,髋臼骨折的远期疗效有了较大提高。为探讨影响复合型髋臼骨折疗效的因素,2006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复合型髋臼骨折7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复合型髋臼骨折患者72例,其中男60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35.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52例,高空坠落伤12例,其他伤8例。按照Letournel-Judet骨折分型标准[1]:简单骨折30例,复杂骨折42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8例,合并股骨头后脱位20例,合并股骨头中心脱位12例;多数患者合并有1处以上其他部位骨折。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髋关节正侧位,髂骨斜位片闭孔斜位,及CT三维扫描,以判断移位方向及骨折的类型。

1.2 方法 (1)先行皮牵引或骨牵引:对于合并股骨头脱位者均采用持续股骨髁上牵引,第2天复位成功。手术于伤后3~10天进行。合并髋关节脱位者在有效麻醉下手术复位,再行患肢牵引。(2)手术入路选择:Kocher-Langenbeck入路30例,髂腹股沟入路28例,前后联合入路6例,髂股入路8例,具体入路选择根据骨折分型决定。术中逐层切开或钝性分开各相关肌肉,暴露关节囊和骨折处。在充分暴露下,尽量恢复髋臼形态,尤其是负重区关节面需尽量解剖复位。对有软组织附着的后壁骨折尽量不过分剥离,以保留有效血供。(3)内固定方式选择: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2例(后壁及后柱骨折);松质骨镙钉固定4例中,后壁、前壁骨折各2例;髋臼重建钢(钛)板及螺钉固定66例中,后壁及后柱骨折24例,前壁及前柱骨折30例,T形骨折6例,双柱骨折6例。术中固定注意保护股内侧动脉、坐骨神经等重要血管神经组织。术后皮牵引维持3周,患髋早期床上CMP辅助功能锻炼,预防创伤性关节炎发生;3个月后根据影像检查情况逐渐行负重锻炼,合并髋关节病例下床酌情延后。(4)术后疗效评分:根据美国骨科学会Matta[2]评分方法进行评分:行走、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各6分:优17~18分,良15~17分,一般12~14分,差<11分。

1.3 结果 72例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术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8例,表现为足下垂和感觉异常,术后3个月内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失访10例,随访62例,随访时间4~61个月,平均41.4个月。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0例,良32例,一般18例,差2例,优良率67.7%。无1例不愈合及死亡,发生股骨头坏死2例,创伤性关节炎8例。

2 讨 论

对于复合型髋臼骨折,治疗意见目前尚不统一[3],近20年来手术治疗渐已被多数医师接受,对存在移位的髋臼骨折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已成为共识。多数学者认为CT三维重建技术是对髋臼骨折进行准确分型的依据,是选择合适手术入路的基础[4],而高质量的复位是术后获得良好功能的基础[5]。

2.1 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 髋臼骨折的手术指征[6]:(1)骨折移位>3mm;(2)CT检查提示后壁骨折缺损> 40%;(3)移位骨折累及臼顶(Matta顶弧角<50°);(4)关节内存在游离骨块;(5)合并有股骨头脱位或骨折;(6)患者无骨质疏松症。目前对于青壮年患者复位及功能恢复要求高,保守治疗不能获得解剖复位与良好的功能恢复,故亦主张手术治疗。而手术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髋臼骨折术后疗效。Letouruel等指出髋臼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为受伤后4~7天,损伤超过10天后骨折不易复位。Mears等[7]报道伤后2天,3~10天及11~21天时术中解剖复位率分别为76%,68%与54%,在受伤后10天内手术的解剖复位率明显高于11天后手术时的解剖复位率。

2.2 手术入路选择 复合型髋臼骨折的类型异常复杂,根据CT三维检查重建骨盆的立体轮廓,明确骨折部位,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目前常用入路包括:(1)Kocher-Langenbeck入路:适用于后柱、后壁、横形及T形骨折。该解剖入路技术相对成熟术中暴露充分,术中只需保护好坐骨神经,且便于安放内固定材料及探查坐骨神经。(2)髂腹股沟入路:适用于前柱、前壁、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该入路可充分暴露前柱及髂骨、骨盆的内侧面,近端可暴露骶髂关节,远端可暴露方形区,且术后异位骨化发生少。(3)联合入路:对双柱严重骨折,可选择联合Kocher-Langenbeck和髂腹股沟入路。联合入路缺点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感染几率高等,且对周围骨质及肌肉组织的血供影响大。(4)髂股入路:可处理髋臼前壁骨折,但不能同时暴露髋臼的前后柱。

2.3 围手术期治疗 对那些伴有脱位但关节囊或软组织完整的骨折,没有足够的牵引,将难以做到解剖复位。笔者经验是术前常规牵引2~3天,不仅有利于手术中解剖复位,且能降低因骨折错位、局部软组

织的损伤所造成的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此外Salter 等[8]证明,术后早期CPM机应用对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非常有效。持续CPM功能锻炼18~21天,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2.4 手术并发症及预后 并发症:(1)早期的坐骨神经损伤是髋臼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8例术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病例中,仅2例术后患肢肌肉萎缩有明显恢复,其余不同程度存在肌力下降、肌肉萎缩、患肢麻木。文献报道除了早期神经探查有效外,对于严重神经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发于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脱位患者,与创伤造成髋关节周围血供破坏关系很大。(3)异位骨化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骨质内的干细胞分化及骨诱导因子释放有关,也可能与术中软组织损伤重,骨膜剥离范围大有关。(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常规使用抗凝剂、早期进行CPM机功能锻炼及下肢静脉泵的应用,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经确诊,需立即行溶栓治疗,并预防栓子脱落导致肺、脑等重要器官栓塞。

[1]Letournel E.Acetabulum fractures: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J].Clin Orthop Relat Res,1980,(151):81-106.

[2]Matta JM.Operativ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s through the ilioinguinal approach.A 10-year perspective[J].Clin Orthop,1994,(305):10-19.

[3]陈峥嵘,杨轶,夏庆,等.有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02,18(2):8-11.

[4]姜建元,陈劲松,吕飞舟,等.三维CT重建在累及关节面的复杂骨折治疗中的指导意义[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3):165-166.

[5]吴新宝,王满宜,朱仕文,等.112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结果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2,18(2):80-84.

[6]孙俊英,唐天驷,洪天禄,等.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6):41-44.

[7]Mears DC,Velyvis JH,Chang CP.Displaced acetabular fractures managed operatively:indication of outcome[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3,(407):173-186.

[8]Salter RB,Simmonds DF,Malcolm BW,et al.The biological effect of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on the healing of fullthickness defects in articular cartilage[J].J bone joint surg Am,1980,62(8):1232-1251.

R683.42

B

2014-10-10

1006-2440(2014)06-0627-02

猜你喜欢

髋臼移位入路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Σ(X)上权移位算子的不变分布混沌性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