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结合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
——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专业为例

2014-04-14林彬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航海理论课院校

林彬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教学部,江苏南通 226010)

基于专业结合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
——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专业为例

林彬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教学部,江苏南通 226010)

文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设计,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基于专业结合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体系,以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水平。

专业结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0 引言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的使命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基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秉持“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原则,已经有一部分教师开始探索结合学生专业开展思政课教学。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思政课与学生专业应不应该结合、能不能够结合、如何结合等问题还存在很多模糊认识和不同意见。笔者就近年来在此领域开展的研究和教改实践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能够争取更多同仁关注基于专业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从而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水平。

1 基于专业结合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意义

1.1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根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数据,2011年,我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已达1 276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每年向社会输出400多万技术人才,是各个产业尤其是第二、三产业的重要人才来源。“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其中,服务发展既包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也包含了服务人的全面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是否能够立德树人,不仅关系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道德的满意程度,也关系到中国未来整个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能否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内化为高职学生的实际行为,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成败。但当前高职院校重技术、轻德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又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参与。因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走技术路线,即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结合起来,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1.2 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正在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人的成长与成才不仅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基本的适应社会、适应职业、适应岗位的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既包括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包括职业心理、职业法规、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只有通过涵盖丰富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与锤炼,才能保障学生就业后的发展后劲。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渠道,必然要承担起这样的使命。

1.3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要求

总体来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的“低头一族”十分普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没有刺激到学生的兴奋点,没有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最有兴趣的就是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这也是他们心里最没底的,迫切需要教师帮助的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单纯强调其政治功能,忽视了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学生专业的特殊性以及不同专业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差异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与体现,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没有获得有效激发。[1]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依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学过程中体现高职教育特色、能够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的还不多。广大教师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看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学生专业的内在联系,不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及今后将从事的职业,使教学脱离学生的专业实际,缺乏针对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2 航海专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行教改的特殊意义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首批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优秀等级单位、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高校。航海专业为学院骨干专业,建校50多年来,为江苏乃至全国交通战线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具有较大的行业影响力。高职航海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十分突出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航海人才就业去向和工作、生活环境的特殊性,航海人才除具备一些必需的航海知识和技能外,其对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纪律要求、法律法规素质、人际关系、个人素养甚至航海礼仪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该课程作为航海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但从目前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这门课程存在偏见,觉得“我只要会开船就行了,还要上什么政治课?”再加上全国的大学生,不管什么专业,不管专科还是本科,都是一本教材一个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航海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必须紧密贴合专业进行教学改革设计,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符合学生特点的各种教学课内外因素整合起来,以达到航海人才素质培养的教学要求和和教学标准,减少教学的主观随意性,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3 构建“四位一体”的航海专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改体系

3.1 教学目标设计

我国高职院校航海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特殊性,培养的船员必须符合《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2010年马尼拉修正案(以下简称“STCW78/10公约”)适任标准以及我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要求,必须掌握我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业务基础知识、适任评估规范中规定的相应专项技能。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除了要具备相应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之外,还要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如政治素养、法律修养、心理素质、服从意识、团队精神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确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目标是课程实施的航标和导向,是通过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也是教学改革与设计的总指挥棒。因此,航海专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目标,除了要符合以上不同层次的目标外,还要形成一些特殊的目标,这也是航海专业教学改革与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总体上来说,航海专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目标应为:能够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鉴别力和敏感性,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熟悉基本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航海职业法规,具有良好的法律法规意识和素养;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必备的航海职业道德,能够形成适应航海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素养;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航海的特殊工作环境和工作平台。

3.2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改革与设计能否取得成效的最关键要素。基于航海人才培养需要的考虑,应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梳理,最终形成“入学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四大部分。

(1)入学教育部分。首先要介绍航海专业特性和海员的工作环境及职业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了解海员这个职业对从业人员有哪些特殊要求,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其次是增加心理学知识的介绍。伴随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GPS和轮机监控摄像等现代化手段有了普遍运用,但是航海人的孤单、寂寞、无聊和压力却始终没有改变。因此,心理问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健康的心理对于航海人员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再次,介绍专业学习的方法,树立专业学习方面的先进典型。航海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受到国际公约的严格制约,培养的船员必须持有符合国际公约有关规定的各种职业技术证书方可上船任职,航海类专业的学生学习压力比其他专业学生要更大。因此,在入学教育部分,就要将绪论中的内容结合航海专业特点,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学习生活,树立学习的信心。

(2)思想教育部分。首先是通过介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及贝汉廷的事迹,介绍本校优秀校友如勇斗海盗的“祥华门”号轮机长李生明的先进事迹,帮助学生树立投身祖国航海事业的伟大理想,增强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其次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介绍中国海员的爱国主义传统,增加了爱国对海员的具体要求,介绍《船舶升挂国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使学生懂得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如何体现祖国意识,如何维护祖国尊严,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偷渡的危害性,教育学生不做损害祖国的事情。

(3)道德教育部分。首先是增加航海职业道德教育,从爱岗敬业、奉献精神、服从意识三个方面结合案例提出具体要求。从航海工作性质看,它具有半军事性。海员是海军的后备力量,战时可作为支援力量,直接参战和担负军事物资的运输任务,因而要求船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军事素质。从航海工作的特点看,它具有艰苦性、独立性、涉外性和流动性,因而要求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坚韧不拔、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良好作风,这对航海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增加海员的爱情、婚姻与家庭美德教育。航海工作的特殊性,使海员长期远离亲人朋友,对海员的恋爱、婚姻和家庭难免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成为许多人放弃航海专业、海员职业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这部分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学会克服恋爱、婚姻和家庭方面的困难。

(4)法纪教育部分。首先是增加了纪律教育的内容。纪律的作用是任何组织必须的,但航海职业的纪律要求更为严格。纪律是顺利完成航行任务的保障,航海职业需要钢铁一般的纪律。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不仅是顺利完成航海任务的要求,也是保障自身安全的要求。其次是增加航海专业所必要的一些航海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的简介,重点培养学生的法律知识基础和遵纪守法意识,以公约和国内法关于海事法律的相关规定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了解国际海事公约,同时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3.3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手段与工具,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宏观性、理论性比较强,如何将枯燥的语言体系转化为能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内容,并内化为学生的信仰和品德,就需要综合运用多维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的聆听度和参与度。高职思政课与航海专业的融合,需要增加较多的教学内容,也需要航海专业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参与,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也需要更加多元。总的来说,要体现出五个结合,即:一是教师讲授与学生扩展阅读相结合,教师讲授的过程中罗列一些与航海专业相关的书籍与文章,一方面巩固学生对课堂传授知识的深度,另一方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与认知;二是学校内部教育与校外德育基地相结合,思政课要与校内的半军事化管理、航海文化建设、航海技能训练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校外诸如航海博览馆、教学实习船、航海产业展览等资源,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三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使航海专业学生更深入地在实践中感知理论的科学性,如可以开展课堂讨论、情景体验、调查研究、专项社团、参观考察等实践教学方式;四是将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让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社团活动、专业实习等方式,引导航海专业学生走出校门,与社会接触,增强学生运用理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优势资源和音像资料等,将教学内容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4 教学评价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及效果给予的具体估价,包括所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实态把握与价值判断。[2]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航海专业相结合的考核评价要以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整个教学过程为导向,体现出开放性、层次性,坚持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对教学任务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学任务考核、自学任务考核和实践任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赋予一定的比重。教学任务的考核,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小组讨论、教师评价、期末考核等,自学任务的考核主要包括小组交流互评、学生自学答辩、教师综合评价、自学成果汇报等,实践任务的考核主要包括实践报告评估、任务项目考核、教师验收考核、实践成果考核等。另一个层次为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检验教学改革的学生接受度、教学成效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其主要涵盖听课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互评和用人单位评价等内容,采取的方式可以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专家点评等。[3]

4 结束语

通过两年的教学改革试点,与航海专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使学生对航海专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提升了职业自豪感,增强了对学校、本专业、本班级的归属感,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心。学生在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不仅锻炼提高了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工作能力、应变能力等,还增强了团队意识、服从意识和纪律意识。基于专业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结合了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为我们指明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一个方向。

[1]杨文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学生专业教学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12):55-57.

[2]柳礼泉,黄艳,张红明.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与着力点[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09(4):96-99.

[3]李军,顾鸿.海员心理健康指导[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Study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Major Combination——Taking as a Case of Study the Navigation Major in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

LIN Bin
(Dept.of Social Science Courses,Nantong Vocational&Technical Shipping College,Nantong 226010,China)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onstruct the four-in-one teaching reform system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major combination by means of devising teaching objectives,content, methods as well as evaluation,which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in this field.

Major combination;Vocational colleges;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courses

G711

A

1671-9891(2014)04-0116-04

10.3969/j.issn.1671—9891.2014.04.032

2014-07-30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专业结合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四位一体’教学体系建构与实践—以航海专业为例”(项目编号:ZYB32);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航海特色引领下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试点研究”(项目编号:2013HYJY/30)。

林彬(1971—),女,江苏南通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教学部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航海理论课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大航海争霸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古代航海有多牛
航海博物馆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