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2014-04-14轩照振于卫雁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监护人儿童农村

轩照振,于卫雁

(1.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河南郑州 450052;2.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河南郑州 450052)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轩照振1,于卫雁2

(1.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河南郑州 450052;2.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河南郑州 450052)

文章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探寻了其产生原因,并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城镇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以工业化带动经济增长为主的发展道路,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实现了向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迈进,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成为产业工人,实现了职业转换。[1]但是,由于户籍制度以及与其相联系的城乡隔离制度的羁绊,尽管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长年在城镇就业生活,但并没有在政治上获得市民身份,更无法享受市民待遇。这种“农民非农化”加“农民工市民化”的两步转移道路使农民在完成非农化的情况下,却达不到立足城市的生活条件,而不得不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流动,举家难迁使其不得不选择把子女留在农村生活上学,农村留守儿童由此产生。亲子分离的生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其中教育问题尤为突出。

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不佳,具体表现为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时间有效性差。[2]为客观、真实反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笔者把拥有相同学习环境的农村非留守儿童作为参照群体,进行对比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1 学业失败风险较大

(1)监护人的学习监管不到位。第一,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其学习督促不如非留守儿童频繁。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帮助和辅导是改善其学习状况的主要家庭因素。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回答“经常”和“偶尔”的百分比都低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但留守儿童监护人回答“从不监督”的百分比又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监护人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频率比较

学生卷的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当问及样本学生“在家里是否有人辅导或检查你的家庭作业”时,50.4%的留守儿童回答“有”,同比低于非留守儿童近10个百分点。

第二,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学校教育配合度低于非留守儿童。家庭与学校的及时沟通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中回答“从不参加家长会”和“很少参加家长会”的比例分别为36.3%和43.0%,非留守儿童两项同比分别为34.7%和42.3%。留守儿童监护人回答“经常参加”的比例为20.7%,低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23.0%的同比,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监护人参与家长会的频率比较

(2)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整体上低于非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作为教育结果的主要体现是衡量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客观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对样本学生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主干课程成绩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科目成绩由样本学生的任课老师依据学生最近的五次考试成绩,采用优、良、中、差四级评价方式进行成绩评定,分别记为4分、3分、2分和1分,优、良、中、差在百分制中的对应分段分别是90分以上、80-89分、60-79分、60分以下。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数学、语文和英语三门课程的平均分都低于非留守儿童,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三门课程成绩平均分数表

在对教师的访谈中,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普遍不好,完成家庭作业的自觉性相对较差,逃学和辍学等情况时有发生。

1.2 品行发展令人担忧

(1)沉迷网游不能自拔。在访谈中发现,随着网吧和游戏厅等文化娱乐设施向农村中小学周边的渗透,不少农村留守儿童在外部诱惑下经常到网吧上网或打游戏而逐渐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从访谈来看,非寄宿留守儿童网络成瘾的几率更高。

(2)打架斗殴时有发生。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导和规范约束,加之亲情缺失带来的心理失衡,导致其思维方式容易偏激,行为方式易于冲动,一旦与同学或他人发生矛盾,常常倾向于以激化矛盾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

(3)涉黄现象偶有发生。正值青春期的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由于缺乏引导和帮助,便通过阅读黄色书籍、观看黄色录像和浏览黄色网站等途径解决青春期的困惑和心理冲突问题,涉黄现象偶有发生。

(4)偷盗赌博积习难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对金钱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就偷盗同学财物或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有的寄希望于赌博,对这些现象,监护人和老师一经发现就对其进行劝导,但有些已经积习难改。

(5)涉黑染恶危及社会。在访谈中还发现,少量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亲情的关爱,再加上与监护人关系紧张等原因,便混迹于一些社会黑恶势力和“三无”人员之中寻求呵护。黑恶势力和“三无”人员抓住留守儿童心理脆弱的特点,利用小恩小惠对其进行拉拢和教唆,诱使他们最终走上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道路。

1.3 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留守儿童作为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加之监护人的有效监护能力不足,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常常得不到有效保障。

(1)交通安全是首要威胁。笔者对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人身安全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交通安全是农村中小学生面临的首要安全威胁。在学校里出事、被人拐骗和受外人欺负这三个选项中,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应答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监护人最担心的儿童安全问题

(2)留守儿童更容易遭欺负。在当前的农村中小学中,学生欺负行为时常发生,欺负者通常都有“欺软怕硬”的心理特点,特别是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学生欺负行为的发生频率更是与父母的直接干预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非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家,对潜在的欺负者能起到一定的心理威慑作用,可以减少潜在的欺负行为发生;而且欺负行为发生后,父母出于对孩子人身安全的考虑,往往会通过学校或与欺负者家长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避免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而留守儿童则不同,在校园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更容易遭受外人欺负。当问及样本学生“经常有人欺负你吗”时,留守儿童经常遭受别人欺负的比例为23.6%,高于非留守儿童4.6个百分点。

(3)农村留守儿童成为拐骗、性侵对象。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弱势群体中间,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防范意识和安全知识匮乏,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3]父母的远离使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有效的监护,再加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些儿童就成了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留守男童多会成为人贩子注意的目标,而留守女童则容易遭受性侵害。调研访谈和媒体相关报道也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由于有效监护的缺位,导致孩子出现烫伤、烧伤、溺亡等意外事件也屡有发生。

1.4 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0-16岁的儿童正是情感、认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缺席”,会使孩子缺乏与父母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长期处于情感饥渴状态下,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对这种生活状态做出能动的适应性调整。在适应过程中,一部分留守儿童通过获得替代性情感补偿,增强了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健康获得良性发展;另一部分留守儿童则因为缺乏替代性情感补偿,又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安慰和帮助,很容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失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4]心理测试结果证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留守儿童。

(1)孤独失落感比较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最真切的心理感受就是孤独和失落。根据调查结果,当问及留守儿童“是否经常感到孤独”时,留守儿童中,“非常同意”和“同意”的人数比例为30.1%,而非留守儿童同比只有18.9%。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潜意识里经常会把自己与非留守儿童对比,这就更使他们感到落寞、孤独,甚至自卑。特别是有的父母长久没与自己联系,生活学习没有得到妥善安置时,往往有种被父母遗弃的失落感。

(2)亲情淡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一方面留守儿童非常渴望获得正常的亲情;另一方面,由于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回家时间很少,平时与孩子的沟通与互动也较少较单一,使孩子感受不到亲子的呵护和关爱。久而久之,农村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亲子感情日渐淡漠,已经近乎陌生人的地步。访谈中也发现,有少数留守儿童认为父母没有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不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了怨恨情绪。

(3)性格孤僻。通过对留守儿童父母及其监护人的访谈,有相当部分的留守儿童受父母外出打工的影响而导致性格明显变化。通过SCL-90量表测试,内向、焦虑、抑郁、孤僻、敏感、偏执等性格特征在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身上表现明显,有一些儿童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存在暴力化倾向。

(4)人际交往存在困难。首先,缺乏好朋友。问卷调查表明,当问及留守儿童你有“特别要好的朋友吗”,有12.8%的学生表示没有,高于非留守儿童8.5%的同比,具体如表5所示。其次,监护关系不良。在留守儿童与监护人关系中,有部分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的监护关系不佳甚至紧张。

表5 样本学生的朋友交往情况

(5)自信心不足。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使得他们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在成长过程中又得不到父母及时的鼓励和肯定,遇到挫折和困难后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进而悲观失望,自信心不足。

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2.1 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体接受教育的初始环境和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在儿童早期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家庭教育一旦出现失误和偏差,在教育对象身上便会打上深深地烙印,是很难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弥补和剔除的。我国历来就有重视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良好传统,曾有“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然而,农村人口的流动使家庭教育的功能受制于时空的阻隔而弱化,代理监护作为一种替代形式继续执行家庭教育的功能。由于亲子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和代理监护人自身条件的限制,代理监护无法弥补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成长的不利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其无法发挥在教育大厦中的基础作用,从而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各种教育问题的产生。

2.2 学校教育的乏力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家庭与学校教育链条的断裂,客观上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加以弥补。由于留守儿童尚未进入社会,弥补家庭教育不足的责任就主要落在了学校教育肩上。学校作为培养人的专门机构,在教育方面与家庭的职能相同,理应承担起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养责任。但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弥补只是教育职能的部分转移和替代,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社会条件没有消失之前,学校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直接作用是有限地干预和缓解他们的问题。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一旦出现失误,学校教育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补救作用,反而会恶化这些教育问题。

2.3 社会制度的阻碍

二元社会结构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社会制度根源。它一方面通过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的自由迁徙权,使农民工家庭举家难迁,农村留守儿童由此产生;另一方面又通过城乡有别的资源配置手段人为拉大了城乡差距,造成了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边缘化,成为农民工家庭对子女教育做出决策的约束条件。此外,它还通过城市偏向的二元教育制度和其他二元制度构筑影响农民工子女进城随迁就读的现实障碍。

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3.1 尽力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首先还需要从家庭教育入手,强化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出务工时,必须将孩子的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决策因素加以考虑,合理安排出行,慎重选择监护人,使其在留守儿童父母教育责任缺位后延续家庭教育的功能。同时,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与学校和监护人的日常联系,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降低留守经历对儿童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其健康成长。

3.2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一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试办寄宿制学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家庭与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形成合力。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籍他们残缺的感情。四是在课程上大胆创新,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知法、守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成立心理咨询室,对儿童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3 创造留守儿童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要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必须改革以户籍为基础的城乡二元体制,并建立适应农村流动人口需要的教育体制。鉴于户籍制度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目前,只能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创造留守儿童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组织和教育科研机构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提出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政策建议,推动有关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媒体要加强宣传报道,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重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解决。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切实担负起责任,形成多部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宣传部门要引导和教育人们提高关爱留守儿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和教育外出务工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强化监管责任;教育部门要形成教育保护合力,出台相应的关爱和保护政策与措施,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教育力度;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合法权益行为的打击,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司法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民政部门要关心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把贫困留守儿童列入救济对象;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等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创办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代养人家长学校,开展结对子互帮、亲情热线等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村委会要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并设法予以解决。

4 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妥善解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标本兼治,共同形成合力,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笔者相信,随着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这一存在了30年之久的顽疾必将会得到彻底解决。

[1]张红宇.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抉择和政策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11(6):4-14.

[2]卢利亚.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求索,2007(7):151-153.

[3]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41-43.

[4]高闰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9-22.

Study on the Issue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XUAN Zhao-zhen1,YU Wei-yan2
(1.Present’s Office,Henan 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Zhengzhou 450052,China;
2.Propaganda Department,Henan 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Zhengzhou 450052,China)

Based on thorough investigatio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issue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studies its causes as well as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rom such angles as family education,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nvironment,which is of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in this field.

Urbanization;Rural areas;Left-behind children;Education

G61

A

1671-9891(2014)04-0012-05

10.3969/j.issn.1671—9891.2014.04.004

2014-08-16

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用对策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DC-055)。

轩照振(1980—),男,河南太康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监护人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School Admission择校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