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4-04-14齐媛媛
齐 媛 媛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长春 130111)
1 精读课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精读课的教学时数以及它所开设的学期数是各门专业课之首.精读课在当代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较高的课程,其教学内容专业而又庞杂,是学习英语知识的基础.语言知识的教授具有多层次性,涉及所教学生较多方面技能的培养.精读课是桥梁和纽带,对英语基础教学与高层次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对英语语言综合技能的培养与强化发挥重要作用.如果学生在精读课的学习中对英语语言技能掌握不佳或对具体知识点较模糊时,那么这些学生在高级阶段学习技术性、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内容时,就会遇到较大困难,学习效果和所取得的结果就是事倍功半.精读课的授课质量与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大学期间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所以我们不难看出,精读课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于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及未来的相关课程的学习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 文化培养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抽象而又广泛的概念.长期以来,对于文化的理解和解释众说纷纭.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人类文化指的是任何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把人们结合在一起的正是人类的文化,人类共有的思想和标准[1].每个社会,无论它多么落后或者它多么先进,总会有一种文化.文化是无处不在的,无所不包的,它存在于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渗透于人类生活之中.
语言是一种符号,它产生于一定民族文化、一定历史背景之下,记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蕴涵着一个国家的传统、艺术和习俗等文化内涵.假设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忽略了该语言所处地域的文化的渗透,我们可以想象出即使你熟练地掌握了复杂的语法、大量的词汇和地道的发音,你也只能理解单纯的阅读,而非实际的语言交流.如果进行真正的交流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理解误差甚至是伤及对方感情等问题.比如: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吉祥、幸运和权威的代名词.然而西方却认为龙是邪恶和恐惧的化身,这显然就是文化的差异.
大学英语精读是学生入学以来最早接触的课程,是大学英语专业课教学的基础部分,所以我们要下大力气、真功夫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科学地、有效地、正确地、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相关文化渗透,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的教学会更有效果、更具意义.第一,适时地在英语精读课上进行文化渗透可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第二,对大学生在写作上也是大有裨益的.而且对大学生英语的实际交际能力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第三,恰当的文化渗透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总之,文化知识渗透得越早,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越深,取得的成效才越显著.
3 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总体来讲,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是注重对语言结构的讲解及语言知识的传授,几乎很少能够考虑到语言的文化因素,当前的大学英语课鲜有结合英美等国的文化特征进行备课及教学的[2].精读课作为英语专业的主课,从教学大纲到教材、教法,多数大学英语专业教师都把较多的精力和较长的时间放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很少将文化因素对该课程的影响进行统一整合和考虑.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是否流畅,所采用的语言形式是否正确;很少教师能够有目的性地介绍语言使用的场合,以及语言使用时的生活习惯.所以,大学生即使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丰富的句型,对于全面理解所给语言材料的内涵还是有难度的.
大量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英语专业的学生,存在交际方面的主要障碍已经不是语言的难点本身,而是在于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高低.如何解决好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尽可能多地去接触并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相关知识,熟悉不同文化间背景差异和习俗差异,才能使他们尽量减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麻烦,才能使之在互相交流间提高认知的效率.因此,在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4 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中文化意识培养对策
精读课教学与文化渗透关系密切,精读课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文化培养.笔者不断摸索探究,认为大学英语专业精读中文化意识培养有以下几点对策:
(1) 加强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在特定地域、特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内涵庞杂,涉及方方面面.要想对大学生加强文化内涵的培养,就必然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正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作为英语教师,其本身的专业课就涉及到了文化,但是我们建议广大的英语教师在业余时间也可以通过阅读当代外国报纸、杂志及欣赏外国电影等多种渠道来了解西方文化.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和渗透时就会得心应手,对于课文的理解尤其是那些包含文化内容较多的部分,就会事半功倍地给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确引导学生的文化态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加大,真正的文化开放也到来了.我国不再闭关自守,目前西方文化大量涌进我国.作为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一定要遵守文化准则,持有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引导学生持有正确的文化态度[3].西方文化中进步的有益的科学的东西,被我国人民吸收和借鉴,从而促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大大削弱的情况下,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外国文化修养,对于外来文化要有自己正确的态度.这样,我们就能让学生在基于对本族文化的认知、基于正确的文化态度的基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辩证地看待与本族文化有明显差异的文化特征,使之能在交际中真正理解对方的所做所为,解决文化冲突,实现有效交际.
(3) 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教学的受众是学生,教师也应该注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所谓学生文化敏感性(Cultural Sensitivity)是西方跨文化学术界一个经常用到的词语.学生在深刻理解本族文化的基础上对异国文化的观察、理解和反映能力应被视为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步.在文化意识培养对策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学生具有了文化的敏感性,就能根据英语知识的关联性,对于字句的理解,文章的内涵及外延有更好的领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消除文化隔阂,促进跨文化的理解.
(4) 加强课堂文化渗透. 无论哪种文化的培养对策,最终必须落实到课堂上.因此通过单词讲解使学生理解英语文化内涵,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众所周知,语言构成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及语法.词汇是基石,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讲解课文时,重点对词汇方面下大力气,将词汇的本身意义、象形意义、引申含义及文化历史意义讲解透彻,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很容易地分清词汇的褒贬含义,以及在句群中的恰当意义.此外,教师还可根据课本写作的年代、历史等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讲解,来促进和传播本课文所涉及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这种方法尤其是在精读课堂上最为实用.
教师通过引入当前大学生比较关心的话题,以此做为铺垫,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进而加以辅助及引入国外相关的热点,使学生感同身受国外文化.不同的文化国度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我国比较喜欢谈论婚姻、收入、家庭等话题,而西方国家恰恰忌讳这些,此类话题则很少涉及,因为在英美国家都十分重视隐私.此外,教师应大力鼓励学生与留学生或外教多交流,通过沟通了解外国人的礼节、忌讳、习俗等文化内容.
(5) 引导学生阅读外文作品. 教科书所涉及的文化知识毕竟有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阅读外文作品.外文作品是外国文化的一个具体反映,是活的教科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教师应告知学生阅读重点不要放在那些字、词、语法等平时注重的语言知识点,而要注意积累文化知识与文化冲突点,在吸收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语言.
(6) 多提供文化相关的专题研讨. 作为办学主体,大学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型场所,应该多多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多请一些国外的著名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进行一系列的与文化相关的专题研讨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更好地将中文所包含的文化与国外的文化加以对比.只有了解国外文化的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看到自身的不足,这就是文化培养的重要性所在.
5 结语
文化意识的培养在精读课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于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及未来的相关课程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真正将文化意识能够有的放矢与现行大学生英语专业精读更好地融合,则需要很好的智慧与对策.因此,恰如其分的文化意识培养对策在精读课中则显得极其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15.
[2] 姜 平.中西文化概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1-24.
[3] 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