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2014-04-14吕兴旺
吕兴旺
(甘肃省泾川县人民医院,甘肃 泾川 744300)
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吕兴旺
(甘肃省泾川县人民医院,甘肃 泾川 744300)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1月~2013年4月入我院治疗的6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疾病类型分为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C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三组均有21例患者,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21例健康人员进行对照。对各组hs-CRP浓度进行比较。结果A、B、C三组的hs-CR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明显高于A、B两组,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hs-CRP浓度≥5mg/L的患者占该组总数的71.43%,B组hs-CRP浓度≥5mg/L的患者占该组总数的90.48%,C组患者hs-CRP浓度均≥5mg/L,达100%。A组hs-CRP浓度异常例数明显少于B组和C组,B组hs-CRP浓度异常例数则明显少于C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的检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高敏C-反应蛋白;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受饮食结构、人口老龄化、生活压力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疾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有文献报道,炎症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诱因[1]。高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之一,通过检测其浓度可对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进行探究。本文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6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以2012年1月~2013年4月入我院治疗的6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1.2±9.8)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组)等三类,每组均有21例。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无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基础疾病,无糖尿病、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无出血史。选择同期体检的21例健康人员进行对照,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2.3±8.9)岁。对照组与A、B、C三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A、B、C三组与对照组均与清晨采集3ml空腹静脉血,分离之后检测其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雅培,型号Ci6000)和试剂盒(上海申索佑福医学诊断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对上述人员的hs-CRP水平进行分析,按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
1.3 观察指标
各组hs-CRP浓度、hs-CRP正常及异常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hs-CRP的浓度为(3.22±1.03)mg/L,B组为(9.39±3.18)mg/L,C组为(19.5±7.83)mg/L,对照组为(0.84±0.31)mg/L。A、B、C三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明显高于A、B两组,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A组有15例hs-CRP浓度≥5mg/L,占该组总数的71.43%,B组有19例hs-CRP浓度≥5mg/L,占该组总数的90.48%,C组hs-CRP浓度均≥5mg/L,达到了100%。A组hs-CRP浓度异常例数明显少于B组和C组,B组hs-CRP浓度异常例数则明显少于C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hs-CRP浓度水平比较(±s)
表1 各组hs-CRP浓度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ΔP<0.01。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它的发生、发展与循环系统息息相关,心脏、血管等器官和组织是人体循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循环系统疾病与动脉硬化关系十分密切[2]。在心血管疾病中,动脉粥样硬化较为常见,该病从动脉病变开始,逐渐发展至动脉蜕变和钙化,当动脉腔被阻塞时则会导致受供组织或器官因缺血或坏死而失去正常功能。临床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中炎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事实证明,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着大量的脂质细胞和炎症细胞。鞠薇薇经研究认为,这些细胞的产生与炎症因子有关,而这些炎症因子是血管内皮细胞在多种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的[3]。
C-反应蛋白合成于肝细胞,有炎症反应的患者血清中均存在这种蛋白质。其中急性期时相C-反应蛋白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蛋白水平升高表明受检者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4]。CRP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半衰期较长,目前已成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常用指标,采用超敏感方法检测到的CRP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本次研究中,hs-CRP的浓度水平随着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而递增,A、B、C三组的浓度水平与对照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C组hs-CRP浓度异常例数明显高于A、B两组,这表明hs-CRP浓度高的患者病情更加不稳定,预后也相对较差。
综上所述,通过检测患者hs-CRP的浓度水平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临床上应加以借鉴和推广。
[1]孙兆玲.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异常表达[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90-91.
[2]李秀娟.高敏C-反应蛋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1):92-86.
[3]鞠薇薇.炎症反应与动脉粥硬化的关系[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 (3):146-147.
[4]文川,徐浩,陈可冀等.易损斑块实验动物模型及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9):856-859.